声屏障在城市建筑噪声控制中的设计与优化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辛路伟

130724199011264431

摘要

城市的蓬勃发展伴随着建筑活动的日益频繁,建筑噪声成为困扰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声屏障作为一种有效的噪声控制手段,其合理的设计与优化显得尤为关键。它不仅关乎着城市环境的宁静和谐,更是提升居民幸福感、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声屏障;城市建筑;噪声控制

正文


引言

在现代城市的喧嚣中,建筑噪声无处不在。从建筑工地的机械轰鸣到交通枢纽周边的嘈杂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声屏障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深入探究声屏障在城市建筑噪声控制中的设计与优化,是打造宜居城市、改善声学环境的必经之路。

1城市建筑噪声源分析

城市建筑噪声源复杂多样,主要可分为:交通建筑方面,道路交通是显著噪声源。汽车发动机运转、轮胎与地面摩擦以及鸣笛等产生连续或突发性噪声。随着车辆增多、车速加快,噪声污染加剧。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的轮轨摩擦、车辆设备运行也发出高分贝噪声,且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工业建筑内,不同工业类型噪声源特点各异。机械加工车间的各种机床运作产生强烈的机械撞击和摩擦声;化工企业的风机、泵类设备持续轰鸣;纺织厂众多纺织机械发出高频噪声。这些工业噪声频谱广、强度高,对周边环境影响大。商住建筑内部,空调外机的压缩机运转声、电梯运行的电机声等设备噪声持续存在。周边商业活动如商场促销、娱乐场所音响,以及人群聚集产生的喧闹声等,也给商住区域带来不可忽视的噪声干扰。

2声屏障设计的关键要素

2.1选址与布局

选址与布局是声屏障设计的重要开端,选址需精确考量噪声源与受声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对于交通噪声源,如道路或铁路,应靠近噪声产生的一侧,像道路的机动车道侧或铁路的铁轨侧。同时,要考虑周边地理环境,若存在山丘、河流等自然地形地貌,可巧妙利用其作为天然的声屏障辅助,减少建设成本。布局方面,要全面覆盖受声区域,避免出现噪声“泄漏”的死角。例如在城市小区周边设置声屏障时,要依据小区建筑的分布范围、高度和朝向布局。还需注意与周围其他设施的协调性,不能妨碍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声屏障融入环境的同时实现最佳的噪声控制效果。

2.2高度与长度设计

声屏障的高度与长度设计是其有效降噪的关键要素,在高度设计方面,依据声波绕射原理,结合噪声源和受声点高度差确定高度。交通噪声源低,低频噪声绕射强,所以声屏障高度要适宜阻挡。而且周围建筑物高度等环境因素,以及不同气象条件都要纳入考量,以保障降噪效果。长度设计同样不容忽视,足够长度可避免声波两端绕射,对于交通道路这类长条形噪声源,需覆盖主要范围。弯道处延长长度适应声波路径变化,同时兼顾周边建筑布局,防止建筑与声屏障间反射影响,确保在各种环境下长度的有效性。

2.3结构选型

声屏障的结构选型对其性能和适用性影响重大,不同结构声学性能各异,直立型擅长反射中高频噪声,折板型有助于改善低频噪声,弧形型能减少反射波对受声点的影响。设计时需依据噪声频谱特性选择,如交通噪声频谱宽,综合多种结构可提升降噪能力。结构稳定性与美观性在选型中同样关键,稳定性方面,结构要能抵御当地气象条件,像多风地区需有足够抗风能力。美观性上,声屏障要与环境协调,城市中心应简洁大方,符合整体风格,而在历史文化区域则采用特色造型,成为和谐的环境元素。

2.4材料选择

材料的声学特性是声屏障材料选择的关键。吸声材料能吸收声波能量,如多孔材料(岩棉、玻璃棉等),其内部的孔隙结构可使声波在其中多次反射和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隔声材料则侧重于阻止声波传播,像金属板、混凝土等。对于声屏障,常需将吸声和隔声材料结合使用。例如,在靠近噪声源一侧使用吸声材料吸收部分噪声,在受声点一侧使用隔声材料进一步阻挡噪声,根据不同的噪声频率和强度,选择具有合适声学特性的材料组合。除声学特性外,材料的物理性能也不能忽视。耐久性方面,材料要能经受住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条件,如选用耐候性好的金属或复合材料。防火性能也很重要,在一些特殊区域,如靠近居民区或工业厂房,需要使用防火等级高的材料。此外,材料的密度、硬度等物理性质会影响其声学性能和安装便利性,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保材料在满足声学要求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能以适应声屏障的使用环境。

3声屏障的优化策略

3.1声学性能优化

声学性能优化是声屏障设计的核心目标之一,采用新型吸声材料可显著提升声屏障的降噪能力。例如,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其利用小孔径和薄板共振原理,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多孔纤维材料,如玻璃棉、岩棉等,内部有大量微小孔隙,声波进入孔隙后,通过空气的粘滞阻力和纤维的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消耗。优化声屏障的形状至关重要,顶部采用特殊造型,如倒L型、T型等,能有效减少声波绕射。边缘进行弧形处理,避免声波在边缘处产生散射。此外,多层结构的设计,将不同吸声特性的材料组合,可以针对不同频率的噪声进行有效吸收,从而提高声屏障整体的声学性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建筑噪声控制的需求。

3.2景观与环境融合优化

景观与环境融合优化能使声屏障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在外观设计方面,声屏障的色彩和图案应与城市建筑风格相协调。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声屏障可采用古朴的色调和传统的装饰图案;在现代商业区,则可运用简洁明快、富有现代感的色彩和几何图案。从材质质感上,选择与周边建筑相似的材料,如木质纹理的贴面材料可用于靠近自然风格建筑的声屏障。在对周边景观视线的影响上,采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作部分声屏障,如在公园附近的声屏障使用透明的聚碳酸酯板,既能保证一定的降噪效果,又不影响游客欣赏景观。同时,声屏障的造型可与周围的地形地貌相结合,如在山地附近的声屏障可顺应山势起伏,使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而不是突兀的存在。

3.3成本效益优化

成本效益优化对于声屏障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建设成本方面,分析其构成是关键。材料成本占比较大,因此合理选材至关重要。在满足声学性能和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本地生产、价格合理的材料,例如当地的石材或混凝土材料,可减少运输成本。结构设计也影响成本,简化不必要的复杂结构,采用标准化的构件,能降低加工和安装成本。在维护成本上,选择耐候性好、不易损坏的材料,如镀锌钢板等金属材料,可减少频繁维修的费用。同时,通过优化设计延长声屏障的使用寿命,也是提高成本效益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设计时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对声屏障的排水、防风等性能进行优化,确保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好的噪声控制效果,提升整体的成本效益。

结束语

总之,声屏障在城市建筑噪声控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精心的设计与优化,能最大程度降低噪声污染,还城市居民一片宁静的生活空间。应不断探索创新,使声屏障技术更加完善,让城市在发展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声学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刘乾.城市环境噪声控制问题及治理策略[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23):158-160.

[2]陈志刚.城市综合体建筑设备噪声控制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23.

[3]曲婧怡.公共建筑屋顶多机组的噪声控制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21.

[4]冯雪珍.基于噪音控制策略的建筑设计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09):125-126.

[5]姚浩书.长沙市商业综合体设备噪声对周边建筑声环境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