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唐辉

天津华勘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170

摘要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建筑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能源和环境压力逐渐加大,建筑行业竞争加剧。因此,建筑产业现代化对推进建筑业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对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混凝土构件

正文


引言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建筑效率。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往往需要在现场进行大量的湿作业,如混凝土浇筑、砌筑等,这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受天气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装配式施工方法则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在工厂内预制的建筑构件,大大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量,从而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由于构件的标准化生产,这种技术也有助于实现建筑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所以,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显得十分必要。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

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体现了其对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的坚定导向。第一,模块化设计。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涉及的柱、梁、楼板、墙板以及楼梯阳台等各个模块,都可以在工厂中完整地预制单元,并装配到建筑中。  第二,标准化。标准化是从预制混凝土的生产、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采用一系列的标准规格和尺寸,以提高工程效率并加强质量控制。第三,环保节能。装配式结构的多数模块可以在工厂中完成,这有助于减少施工现场的资源浪费和对施工环境产生的负担。第四,设计与施工的集成。前期设计对后期施工流程有着直接影响,而这两者紧密结合,能够达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和设计原则的最优化应用。遵循以上设计原则,将建筑行业在工业化生产的助力下得以实现更加高效、精准和可持续的发展。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生产流程中对技术规范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前期设计需要进行多方面考虑,从模块的设计建模开始需要确保参数的精准无误并且也要将考安装和运输的限制以及考虑到后期施工的便捷性作为设计要点例如,构件的尺寸与形状需要合理且精准,并且给与管道、电线预留施工足够空间其次,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构件的制造与装配顺序连接设计要考虑到力的传递、构件的协同工作以及施工的便捷性。施工现场的布局需要合理规划,以便于预制构件的存放和吊装[1]。以预埋件为例,其设计和布局必须在预制混凝土构件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确保在生产阶段精确安装。预埋铁件如连接板或角钢,以及预埋螺栓和螺钉,会直接关系到后续现场安装的质量。再次,进行精确的结构分析可以确保预制构件及其连接方式能够承受预期的荷载保障工程的安全生产以及质量。这包括进行动态分析,以评估结构对风荷载、地震等动态作用的反应。

材料方面在性能标准上,混凝土需要达到一定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混凝土的浇筑严格依照配比进行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和掺合料,构件的表面应平整且无显著缺陷通过抗渗、抗冻融等耐久性测试。钢筋笼的制作通常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的机械,以增强结构的强度。同时,养护与脱模也需要在严格的控制的环境中进行,以保证混凝土达到预定的设计强度。完成以上构件的生产工作,运输与储存是保证其完整性与质量的另一关键环节。构件进行适当包装和固定,以减少途中损坏,同时控制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对构件结构的影响运输至现场后存放于干燥通风的环境,合理堆放以便稳定并易于取用。

2.2 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或砖混结构在施工方式上有根本的区别。确保装配工作的安全和便利装配式施工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施工现场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方面,为了确保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能够安全顺利地运至目标位置,需要清理现场障碍,确保运输通道畅通无阻。同时,需要完成准确的地基工程,以确保地面平整、坚实,满足运输和起重设备的通行要求[2]另一方面,合理规划预制构件的临时存储区域。在装配式施工中,预制构件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短时间的存储,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区域,并采取措施减少构件的损伤,提高安装效率。同时,需要明确货物运输的路线和卸载区域,确保构件在存储和施工过程中能够安全、顺利地移动,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损伤。此外,施工设备配备合适的起重设备以及准备必要的辅助工具,如千斤顶和楔块,以适应不同预制构件的重量和尺寸。施工团队确保施工人员熟悉预制构件的装配技术、精确测量标定安装位置和标高线数据安全规程及质量标准,并根据施工图纸和指南进行操作。

2.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组装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的组装包含四个方面:构件吊装与定位技术连接与固定方法构件间接缝处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衔接技术构件吊装与定位技术需要选择与构件重量、外型和吊装高度相匹配的起重机械确定吊点、规划吊装路径,这里可以按照构件的重量和尺寸分别选用两点吊装和四点吊装方式。吊装过程中避免发生碰撞,四点吊装与两点吊装相比更加稳定,能够更好地保持预制构件的平衡,防止其发生倾覆或晃动[3]在构件定位方面,必须运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及技术,如激光定位系统,以保证构件的精确安装。构件连接与固定方法可以选择机械连接方法如螺栓和钢筋连接片提供了强大的结构稳定性。在某些难以实现机械连接的部位,可以进行现场焊接。此外,高强度胶粘剂作为附加粘合手段,可为构件提供额外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预制构件间接缝接缝的设计分考虑材料的收缩与膨胀等特性可用聚合物改性砂浆或密封胶处理,以合理确定接缝的宽度与形状。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填缝材料的厚度和质量,保证接缝处理的长效和耐用。现场浇筑混凝土的衔接技术使用模板和支架固定预制构件,在预制构件间的空隙部位进行现场浇筑,以实现构件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施工缝处采用嵌条和止水带,加固浇筑部位的密封性和防水性能。最后,新浇筑混凝土同样需要保证良好的养护需采取适当措施,如覆盖、喷水等,以防止裂缝的产生并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结论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耐用性以及施工的效率。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它不仅简化了施工流程,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减少了施工现场的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负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将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晓恋.试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散装水泥,2023,(06):75-77.

[2]杨国豪.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石材,2023,(12):75-77.

[3]勾海珊,尹晨,赵志强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陶瓷,2023,(09):109-1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