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艺术在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张杰

​140624199602020099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精神层面和审美观感的需求逐渐增加。植物造景艺术在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美化了区域环境,还实现了生态防护和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本文通过分析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意义和应用策略,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栽种植物、合理安排植物配置、建筑布局和地形布局,以期为相关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植物造景;风景园林;绿化设计;应用策略

正文


引言

植物造景艺术是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科学、艺术地配置植物,创造出既美观又生态的园林景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和审美需求。本文将重点探讨植物造景艺术在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1.1生态适应性原则

植物造景首要考虑的原则是生态适应性,即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这不仅减少了维护成本,还能更好地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具体来说,生态适应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的生态习性

每种植物都有其特定的生态习性,如对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的要求。在植物造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些生态习性,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种植环境。例如,喜光植物应种植在开阔、光照充足的地方,而耐阴植物则适合种植在林下或建筑物阴影处。

2适地适树策略

适地适树是植物造景中的基本原则之一。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可以减少对人工灌溉和施肥的依赖,降低维护成本。例如,在干旱地区,应选择耐旱植物;在湿润地区,则应选择喜湿植物。

1.2美学原则

植物造景不仅要考虑生态适应性,还要注重美学效果。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提升园林的艺术价值。美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与季相搭配

植物的色彩是其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在植物造景设计中,应充分利用植物的色彩变化,通过不同色彩的植物搭配,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例如,可以通过春季开花植物和秋季变色叶植物搭配,创造出四季分明的景观效果。

2植物形态与空间构建

植物的形态也是其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不同形态的植物在空间构建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高大的乔木可以作为景观的背景,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则可以用来划分空间。通过合理搭配不同形态的植物,可以创造出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景观空间。

1.3功能性原则

植物造景不仅要注重美学效果,还要考虑其实用功能。功能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的实用功能

植物除了美化环境外,还具有许多实用功能,如遮阴、防风、隔音等。在植物造景设计中,应根据园林的具体功能需求,选择具有相应实用功能的植物。例如,在公园绿地中,可以选择遮阴效果好的乔木,为游人提供阴凉休息的场所;在居住区园林中,可以选择隔音效果好的植物,减少噪音干扰。

2与园林整体功能的协调

植物造景应考虑与园林整体功能的协调。例如,在儿童游乐区,可以选择无毒、无刺、安全性高的植物;在老年人活动区,可以选择易于养护、管理方便的植物。

2植物造景的常见手法

2.1单一植物造景

单一植物造景是指利用同一种植物,通过不同的种植方式和配置手法,创造出具有独特景观效果的植物景观。这种手法通常用于突出植物的个体美或群体美。例如,通过孤植、列植或群植等方式,突出某一种植物的美学特征,创造出简洁而富有冲击力的景观效果。

2.2复合植物造景

复合植物造景是指通过多种植物的合理搭配,创造出层次丰富、变化多样的植物景观。这种手法通常用于营造自然、生态的景观效果。例如,通过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的搭配,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提升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2.3季节性植物造景

季节性植物造景是指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通过合理配置不同季节开花或变色的植物,创造出四季分明的景观效果。这种手法通常用于增强景观的时间性和变化性。例如,通过春季开花植物、夏季绿荫植物、秋季变色叶植物和冬季常绿植物的搭配,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提升景观的观赏价值。

3植物造景在不同类型园林中的应用

3.1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公共开放空间,其植物造景应以提供休闲、娱乐和生态功能为主。在开阔空间,可以通过种植大型乔木和草坪,营造出开阔、宁静的氛围。在儿童游乐区和老年人活动区,应选择无毒、无刺、安全性高的植物,同时考虑植物的遮阴和隔音效果,为游人提供舒适、安全的活动环境。

3.2校园园林

校园园林应结合教育教学和科研需求,营造出既具学术氛围又宜于学习和休闲的环境。在教学科研区,可以通过种植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教育意义的植物,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学习乐趣。在休闲活动区,可以通过种植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植物,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为师生提供放松和休息的空间。

3.3居住区园林

居住区园林应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营造宜居环境为目标。在植物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具有净化空气、隔音降噪等功能的植物,同时考虑植物的观赏性和季节性变化。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居住环境。例如,通过种植观赏花卉和果树,增加居住区的色彩和趣味性;通过种植攀援植物和灌木,增强居住区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4植物造景的未来趋势与发展

4.1生态与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植物造景将更加注重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未来,植物造景将更多地采用本土植物,减少对水资源和化肥的依赖,提高生态效益。例如,通过种植耐旱、耐寒的本土植物,减少灌溉和施肥的频率,降低维护成本;通过构建生态湿地和雨水花园,提升园林的生态功能和自净能力。

4.2科技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植物造景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未来,科技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如利用生物技术改良植物品种,通过智能系统监控植物生长环境,提高植物造景的效率和效果。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抗病虫害、耐盐碱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成活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灌溉和施肥方案,提升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结论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建筑布局和地形布局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改善生态、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进而创造出既美观又生态的园林景观。未来,植物造景将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多元化设计和科技创新,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未来,植物造景将更加注重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提高植物造景的效率和效果,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莉莎. 植物造景艺术在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 [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 25 (09): 1613.

[2]赵清卿.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探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 (05): 164-166.

[3]孙忠军,孙忠雷.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研究 [J]. 种子科技, 2022, 40 (14): 60-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