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桥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徐熙俊

达濠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汕头市515000

摘要

市政路桥工程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是影响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裂缝的形成受到温度变化、施工工艺、材料选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结构失稳和使用寿命缩短。本文详细分析了裂缝的主要成因,如温度差异、收缩不均、施工缺陷等,并探讨了防治这些裂缝的策略,包括合理设置伸缩缝、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施工管理等。通过这些防治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升市政路桥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市政路桥、防治措施、施工工艺、结构设计

正文


引言

市政路桥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直接影响交通运行和公众安全。在这些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是常见且影响深远的问题,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结构问题。裂缝的形成往往与温度变化、材料质量、施工工艺以及交通荷载等多个因素相关。因此,研究裂缝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升路桥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裂缝的成因,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市政路桥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混凝土裂缝问题在市政路桥工程中的表现与现状

市政路桥工程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是影响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不仅会破坏结构的完整性,还可能导致雨水、杂质等外界物质渗入,进而加速钢筋的腐蚀,缩短路桥的使用寿命。这类裂缝的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的有温度裂缝、收缩裂缝、荷载裂缝等,不同类型的裂缝往往由于不同的原因产生。在温差较大的地区,混凝土易出现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现象,从而产生温度裂缝。收缩裂缝则多由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内部水分流失过快,导致体积收缩不均所引起。而荷载裂缝则是由于路桥结构承受过大的车辆荷载或者基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应力超限,导致裂缝产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路桥的建设需求不断增加,混凝土裂缝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特别是在交通繁忙的市区,由于车流量大、重载车辆频繁通过,路桥结构长期承受的荷载不断增大,使得裂缝问题更加复杂。此外,部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艺操作不规范、材料选择不当等因素,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和扩展。例如,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充分、养护不及时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从而增加裂缝的风险。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质量,还会带来后期维护成本的增加,进一步影响市政路桥的使用效率。

二、影响市政路桥工程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关键问题分析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在市政路桥工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关键问题往往涉及设计、施工、材料选择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温度变化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随着水泥的水化反应,内部温度逐渐升高,而在冷却过程中,表面温度下降更快,内部与外部的温差产生不同的收缩应力,从而导致温度裂缝的出现。尤其在昼夜温差较大或季节交替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除了温度因素外,混凝土自身材料的质量也是裂缝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水泥的品种、骨料的粒径分布、水灰比的控制等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耐久性。如果材料配比不当,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容易产生内应力,从而引发收缩裂缝。另外,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速度过快,养护措施不到位,也容易导致表层开裂,尤其是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裂缝问题会更加严重。

施工工艺不规范也是引发裂缝的常见原因。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振捣不足,容易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空隙,降低其密实度,从而削弱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此外,模板的安装是否牢固、拆模时间的选择、养护措施的实施等环节,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成型质量。一旦某个环节处理不当,混凝土的结构完整性就会受到破坏,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交通荷载的增加和不均匀沉降也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重要因素。随着市政路桥承载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尤其是在大型车辆频繁通过的区域,混凝土结构面临的应力不断增大。如果桥梁的基础或地基处理不当,出现不均匀沉降,混凝土在局部承受的应力会远超其设计值,进而引发荷载裂缝。

三、防治混凝土裂缝的策略与实践成效

为有效防治市政路桥工程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性策略,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在材料方面,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是防止裂缝产生的基础措施之一。通过合理控制水灰比、选用高品质的水泥和适当粒径分布的骨料,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此外,掺加外加剂如膨胀剂、减水剂等,可以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的韧性,减少因收缩而导致的裂缝问题。施工工艺的改进在防治裂缝中起着关键作用。振捣技术的改进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内部空隙,从而增强结构的抗裂性能。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模板的支撑和固定,确保其牢固性,防止因模板移动或受力不均导致的裂缝。在拆模过程中,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和硬化进程合理选择时间,避免因过早拆模导致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开裂。此外,混凝土的养护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覆盖保湿和定时洒水等方式,可以有效减缓水分蒸发速度,避免因干缩引发的裂缝问题。

设计优化是防治混凝土裂缝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混凝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收缩和膨胀特性,合理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减少温差应力对结构的破坏。同时,合理的钢筋配置也是提升抗裂性能的关键,钢筋不仅能承担一定的拉应力,还能在混凝土出现微裂缝时起到控制裂缝扩展的作用。 在实践中,这些防治措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市政路桥工程通过材料优化、工艺改进和设计调整,显著减少了裂缝的产生,延长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结语

市政路桥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问题。通过深入分析裂缝的成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如优化材料配比、改进施工工艺、合理设计结构等,能够有效减少裂缝的产生,提升路桥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工程的维护成本,还确保了城市基础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防治手段的不断优化,混凝土裂缝问题将得到更加全面的控制与解决。

参考文献

[1] 陈志峰. 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与控制措施[J]. 工程建设,2018,46(5): 112-116.

[2] 王建业. 路桥工程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技术研究[J]. 建筑科技,2020,38(2): 85-90.

[3] 刘晓东. 城市路桥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对策探讨[J]. 土木工程学报,2019,29(4): 66-7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