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应对与优化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史豪坤 赵壮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辉县市供电公司 河南省辉县市 453600

摘要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配电设备进行智能化监测、控制和管理,可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电力产业的发展。它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有助于配电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在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


关键词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应对;系统优化

正文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传感器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电力系统中的配电设备进行智能化监测、控制和管理,实现配电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引入,可以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电力产业的现代化和发展。同时,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也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有助于配电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现代电力系统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发展,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

1.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应对

1.1故障检测

检测设备状态: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传感器、开关和断路器等设备,采集各种状态信息如电流、电压、线路负载等,并将这些信息实时传输到控制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1]

分析数据信息:对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通过数据建模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故障进行分类和识别。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训练模型对各类故障进行快速分类和预测,从而实现高效的故障检测和定位。

发送警报信号:一旦出现故障情况,配电自动化系统会自动发送警报信号,通知控制中心和操作人员及时处理和修复问题。同时还可以对处于危险状态的设备和线路进行遥控关闭,以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不受损坏。

故障示踪定位:通过故障检测信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实现故障在设备间的追踪定位,及时确认故障位置和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快速恢复正常。

1.2故障隔离

在检测到故障后,及时采取措施隔离故障区域,以保障电力系统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对于较为复杂的故障,还可以采取自动化隔离措施,自动切断受影响的电路或设备,减少故障扩散范围。

故障诊断:首先需要对故障进行诊断和判断,明确故障性质和位置。利用前文提到过的故障检测技术,可以实时检测并定位故障。基于此,可以识别出故障部位和严重程度。

隔离控制:在诊断故障后,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通过远程控制或局部操作,在故障处立即切断电气设备和线路,实现隔离。通过传感器、智能开关等,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地切断存在故障的电路,以防止故障扩大和蔓延。

1.3故障恢复

在故障隔离之后,需要进行故障恢复操作,既要保证恢复速度,又要保证恢复质量。一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手动或自动化恢复措施,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数据恢复和备份:在故障排除后,需要对故障期间收集的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更好地分析故障原因、优化配电自动化系统以及减少类似故障的发生。

设备维护和检修:故障发生后,被影响的设备往往需要进行维护和检修。这方面的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洗、更换、调试等,以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故障分析和总结:在故障恢复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对故障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问题的本质和根源,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配电自动化系统,以避免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

2.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优化

2.1增强控制策略

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技术,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改进,以改善设备运行效率、节约能耗、提高电力质量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例如采用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在线监测和数据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负荷分配和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能耗[2]

多源协同控制:随着分布式能源的普及,配电系统中存在多种能源源:如太阳能、风能和储能等,需要多源协同控制。通过多源协调控制实现各种能源源的优化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动态优化控制:针对配电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变化,可以采用动态优化控制方法。例如考虑负荷变化的影响、考虑故障切除后电网状态的变化、根据实时的电网信息和负荷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精确的拓扑和参数建模:拓扑和参数建模是控制策略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关系到系统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控制策略设计前,需要对配电系统进行精确的拓扑和参数建模。这些模型可以基于历史数据或仿真等方法进行构建。

2.2故障容错设计

双重或多重备份:在复杂的模块化电气设备中,可以使用双重或多重备份技术,以确保当一个元件失效时,系统仍然能够继续运行。例如,配置多个电源、多个传感器或多个执行器等。

智能检测:应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进行智能检测,包括数据分析、网络安全以及各种故障的检测。通过预测性维护,可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应急措施:在系统出现故障和异常情况时,要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并严格执行。这涉及到闪变保护技术、过电压保护技术、用于自动切除故障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以及备用电源的快速响应等。

2.3信息化建设

对自动化配电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包括利用数据传输和管理技术优化配电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例如采用远程监控和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配电系统的远程监测和实时控制,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管理效率。

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与数据采集系统相结合,实现对配电系统中各种重要参数的准确测量和数据采集,大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数据处理方面,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系统优化和问题解决的精细化。

系统监控和导航: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智能监控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状态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异常情况,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此外,可以通过系统导航功能,方便用户快速定位操作位置和操作流程,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2.4节能减排

能耗监测与分析:在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中新增能耗监测与分析功能,对各个环节的耗能情况进行精细化监测,及时发现能耗过高的终端设备及配电回路,进而定位问题并进行改进调整[3]

负荷平衡控制:在配电系统设计中,通过科学的负荷区域划分、功率因数控制等手段,实现用电平均化和负荷合理分配,可以避免部分回路负荷过大,造成电流过大或发热过多等现象,从而提高配电系统的能效。

电能质量改进:采用智能保护设备,增加电压稳定、电能质量协调控制等技术手段,以提高配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及稳定性,并减少设备的能耗损失。如果质量较低的供电网络得到升级,有时会实现更好的传输能源。

结语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是促进电力系统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实现对配电系统的智能监测、控制、优化和管理,可以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实践中,需要关注并不断优化建设方案,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加强运营管理和维护保障,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为电力系统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唐运东.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应对与优化[J].光源与照明,2023(04):180-182.

[2]王大伟.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技术研究[J].光源与照明,2022(07):216-218.

[3]黄金福.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故障处理[J].技术与市场,2022,29(03):126-1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