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建筑施工保修管理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安学良

珠海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珠海市 519000

摘要

建筑施工保修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化的保修管理,能有效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提高客户满意度。本文从保修管理的基本内容、保修期管理、质量问题处理等方面探讨了保修管理的重点,提出了提升保修管理水平的策略,包括建立完善的保修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信息化管理等措施。科学有效的保修管理对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和企业品牌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建筑施工;保修管理;工程质量

正文


一、建筑施工保修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保修范围的界定

保修范围的界定是保修管理的基础工作。一般来说,保修范围包括建筑主体结构、屋面防水、内外墙、门窗等易发生损坏的部位。根据《建筑法》和合同约定,保修期内如出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需承担修复责任。管理方需根据工程特点、使用功能和法律法规,制定明确的保修范围和项目清单,确保业主在保修期内的权利得到保障。合理界定保修范围,既能避免不必要的维修纠纷,也可提升保修管理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二)保修期的管理

保修期的设定是确保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不同部位和工种的保修期各不相同。建筑主体结构通常要求保修20年以上,而防水、管道等设施的保修期一般在5年左右。在保修期的管理中,管理方需明确不同部位的保修起止时间,并在工程交付后详细告知业主保修事项。此外,还需对每个保修期内的维修记录进行备案,以便在必要时查阅。通过科学的保修期管理,不仅能确保施工单位履行保修责任,还能帮助业主掌握建筑各部位的使用情况。

(三)保修质量的监督

保修期间的维修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客户的满意度,因此对保修质量的监督至关重要。在保修施工过程中,管理方应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监督,确保施工规范和维修质量符合标准。对于重要部位的维修,如主体结构的修复或大规模防水工程,应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此外,监督过程中还需关注施工安全和环保要求,确保维修工作对建筑结构及环境不造成二次破坏。保修质量的有效监督是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

二、提升建筑施工保修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保修管理制度,确保保修流程规范

完善的保修管理制度是提高保修管理水平的基础。保修管理制度应当详细规定保修范围、保修期、施工流程、质量验收和应急响应措施等内容,确保管理工作有据可依。首先,管理方需建立标准化的保修申请流程,明确业主提出维修需求的渠道、流程和处理时限,并指定专人负责申请的受理和初步筛查,避免不必要的延误。此外,制度中还应细化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保修流程中的每一步操作规范,确保维修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管理方还应进行定期检查,以监督和记录施工质量,确保每一项维修作业符合规范要求。为应对突发状况,制度中应包含应急响应措施,在出现紧急维修需求时,确保及时安排人员和物资,减少损失和客户不满情绪。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规范保修流程,提高保修效率和维修质量。

(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保修执行效率

合理的资源配置对于保修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科学的资源配置可以显著提升执行效率。首先,管理方应根据建筑项目的规模和特点,组建一支专业的维修团队,团队应包括具备维修资质的技术工人以及对工程管理流程熟悉的管理人员,以确保每项维修任务能够高质量完成。其次,管理方应合理安排维修人员的分工和排班,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部位的维修需求中灵活调整人手,确保资源高效运转。对于常用的维修材料和工具,应维持一定的库存,避免在维修过程中因缺少物资而延误工期。物资管理还应严格把控材料质量,确保所有使用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此外,对于复杂的维修问题,管理方可考虑聘请外部专家进行技术支持,以提高复杂问题的解决效率。通过科学的资源配置,不仅能提升保修工作的执行效率,也为保修管理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提升保修管理的透明度与效率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保修管理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升保修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通过建立保修管理信息平台,管理方可以实时监控保修流程的各个环节,从申请到验收的全过程都能在平台上透明呈现。信息化平台可以记录和管理保修申请、施工记录、验收情况等所有数据,避免了传统纸质文件易丢失、难检索的问题。平台还可以追踪维修人员的派遣、维修进展和完工状态,使管理方和业主都能实时掌握保修情况。平台的自动提醒和反馈功能可以在任务进度滞后或接近完成时发出通知,方便及时跟进。此外,信息平台还能对保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借助历史数据,管理方能够识别建筑物常见的质量问题和高频维修区域,有助于改进今后的施工管理,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出现。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升保修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还能为后续工程管理优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四)建立客户反馈机制,提高客户满意度

建立客户反馈机制是提高保修管理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手段。通过客户反馈,管理方不仅可以了解客户对保修工作的满意程度,还能收集到保修过程中的改进建议,为优化管理提供参考。首先,管理方应在每次保修完成后,主动联系客户收集反馈。客户可以通过问卷、电话或线上表单评价保修的及时性、质量和服务态度,并提出改进建议。对客户提出的合理建议,管理方应在后续工作中予以采纳,以持续优化保修服务质量。其次,管理方应建立客户问题档案,记录每位客户的反馈和具体问题,方便后续跟进、维护和检查。这些记录还能够为工程管理和维护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有助于管理方掌握常见问题和改进方向。为了处理客户的投诉和不满,管理方还应建立专门的客户服务团队,快速回应客户问题,提高客户的信任感和满意度。通过建立客户反馈机制,能够帮助管理方不断改进保修管理方式,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从而提升企业品牌和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科学的保修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完善的制度、资源优化、信息化技术和客户反馈机制,能够有效提升保修管理水平,为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供保障。全面的保修管理不仅能提高客户满意度,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张宇. 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保修管理的重要性及策略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22(17): 2512-2514.
[2]王丽华. 建筑施工保修管理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12): 212-2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