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张姣君

​广东宏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禅城分公司 佛山市 528000

摘要

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超预算现象已成为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影响工程的成本控制和效益最大化。超预算问题通常源于材料价格波动、设计变更、管理不善等因素。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包括严格控制材料采购、强化管理流程、改进设计管理和优化风险预估等。通过系统化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改进,建筑项目能够有效减少造价超预算的风险,实现项目的预算达成和成本控制目标。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成本控制

正文


引言: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为各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建筑工程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随着规模的扩大,造价超预算问题日渐显著。因此,为了提高造价工作的指导价值,就需保证所有造价工作按照预算开展,进一步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一、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主要原因

 (一)材料价格波动

材料成本的波动是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常见原因之一。建筑材料价格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生产成本、国际经济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在项目执行期间,如果材料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可能会直接导致预算超支。例如,钢材、水泥等主要建材的价格上涨会显著增加项目成本。建筑项目的周期较长,而材料采购通常分阶段进行,因此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容易影响项目的总成本,导致预算超出计划范围。

 (二)设计变更频繁

设计变更也是导致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一个关键原因。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需求的调整、设计方案不完善或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可能会对原有设计进行变更。设计变更通常涉及结构、材料或功能的调整,每一次的设计变更都会增加额外的费用。若设计变更较为频繁,原定的预算就难以维持,导致项目的总造价逐步攀升。此外,频繁的设计变更也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的协调难度,影响工程进度,从而导致施工成本进一步增加。

 (三)管理与施工不当

管理不善和施工不当是造价超预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施工中,管理缺位、项目分配不合理、技术人员能力不足等都会影响工程效率,导致工期延长或质量不达标,增加施工成本。此外,材料浪费、人员调配不当、设备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也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施工中的质量缺陷还会导致返工现象,增加工期和材料费用。这些管理和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会直接增加项目的资金支出,造成造价超出预算。

二、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解决措施

(一)优化材料采购流程,严格控制材料成本

优化材料采购流程是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关键,确保材料成本不至于超出预算。建筑企业应密切关注材料市场价格变化,通过定期市场调研了解价格波动趋势,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采购时间。首先,企业可以采用集中采购和分批采购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材料价格稳定或较低时进行大批量采购,在价格波动期减少采购,以降低预算压力。其次,在供应商选择上,应注重质量与价格的平衡,选择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签订长期合同,从而有效规避短期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增加。为提高采购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企业还可借助电子采购平台进行在线比价、竞价,使得采购成本更具可控性。此外,在采购环节应建立材料质量审查机制,以防止因材料质量问题带来的返工或更换成本,确保在采购源头实现成本的合理控制,从而降低项目整体预算超支的风险。

(二)加强设计管理,减少变更次数

控制建筑项目造价超预算,减少设计变更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项目启动前,设计团队和业主、施工方应进行深入沟通,明确项目需求,避免后续因需求不明确或误解造成的变更。设计初期,企业应安排设计人员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以减少后续实施阶段的设计调整。此外,建立设计评审和审核机制是控制设计变更的有效手段,设计方案应经过多轮评审和细致的图纸审查,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利用设计管理软件也能帮助提升设计阶段的协同效率,通过软件跟踪设计的进度、发现冲突和解决问题,从而减少实际施工中的改动。加强设计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方案的稳定性和整体性,也能显著减少因设计变更而引发的额外费用,确保项目按预期成本执行,有效地实现预算的控制。

(三)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优化施工组织

项目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施工效率与成本控制的成效。提升项目管理能力,首先需要在施工前制定详尽的管理方案,包括各项工序的进度安排和人员分配,确保工作流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合理的施工组织安排可以避免人力、设备、材料资源的浪费,减少因管理疏漏或调配不当导致的成本增加。项目管理人员应实时关注工程进展,及时调整资源调配,尤其要关注关键节点,防止工期拖延造成的人工费用增加。企业还可以通过引进项目管理软件系统来实时监控项目进度和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与此同时,定期对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技能培训和管理意识的提升,使其具备解决突发问题和降低风险的能力。通过科学的组织和高效的管理,不仅能提升施工的经济性,还能确保施工进度符合要求,从而实现项目的造价控制目标。

(四)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前做好成本预估

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防止建筑项目造价超预算的重要手段。建筑项目实施周期长、涉及环节多,且可能面临材料价格上涨、工期延误等多种风险。为此,在项目启动阶段,企业需全面评估可能影响成本的风险因素,包括市场、政策、天气等外部风险以及设计、技术等内部风险。在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定期分析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项目管理团队需在成本预估中设置适当的风险储备资金,以应对价格波动或施工变更等突发性支出,防止预算外的支出造成项目成本超支。此外,企业应制定完善的风险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对措施,以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尽量减少对项目造价的影响。通过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科学的成本预估,可以在建筑工程中实现主动控制,有效减低造价超预算的可能性。

结束语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影响着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进度控制。通过优化材料采购、减少设计变更、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及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项目的造价风险,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顺利完成。未来,建筑企业应进一步提升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水平,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实现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雷丽莎.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J].视界观,2020(6):1-2.
[2]孟庆波.试论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成因与控制措施[J].建设监理,2020(8):55-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