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方路基控制爆破施工技术的工程实践
摘要
关键词
石方路基;控制爆破;施工技术;环境保护;安全措施
正文
引言: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石方路基施工成为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控制爆破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的特性,在石方路基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爆破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研究石方路基控制爆破的施工技术,对于确保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减少环境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1.石方路基控制爆破的基本原理
1.1爆破力学基础
爆破力学基础是理解石方路基控制爆破的关键。它涉及到爆炸物质的能量释放、传播及其对周围介质的影响。在爆破过程中,炸药的化学能迅速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产生高压气体和冲击波,这些能量形式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控制爆破的关键在于精确计算和控制这些能量的释放,以达到预期的破碎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和结构的影响。
1.2爆破设计原则
爆破设计原则是确保爆破施工安全、高效的基础。设计时需考虑炸药类型、装药量、装药结构、起爆顺序和起爆方式等因素。合理的设计能够确保爆破能量均匀分布,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失,提高爆破效率。同时,设计还需考虑环境保护和施工安全,避免产生飞石、震动和噪音等负面影响。此外,爆破设计应灵活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爆破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地质勘察与评估
地质勘察与评估是爆破施工前的重要步骤。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了解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和地下水情况,为爆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评估过程中,需特别关注断层、裂隙等地质弱面的分布,这些因素可能影响爆破效果和施工安全。准确的地质信息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爆破方案,减少施工风险。
2.2爆破方案设计
爆破方案设计是基于地质勘察结果进行的。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工程目标、地质条件、炸药特性等因素,制定详细的爆破参数,包括孔径、孔深、装药量、起爆网络等。方案设计应确保爆破效果满足工程要求,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设计过程中,还需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施工安全。
2.3安全措施规划
安全措施规划是保障爆破施工安全的关键。规划内容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应急救援措施等。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距离。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此外,还需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路线、救援设备和通讯保障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3.爆破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3.1爆破参数控制
爆破参数控制是石方路基控制爆破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精确控制爆破参数对于实现预期的爆破效果至关重要。爆破参数主要包括装药量、孔距、排距、起爆顺序和延迟时间等。装药量的控制涉及根据岩石的硬度和裂隙情况,精确计算每孔的炸药量,以确保足够的破碎能量同时避免过度破碎和飞石。孔距和排距的控制则需根据岩石的裂隙方向和工程要求,合理安排炮孔的间距,以实现均匀破碎和最小化飞石。起爆顺序和延迟时间的控制则涉及设计合理的爆破网路,通过精确的延迟时间控制爆破能量的释放和传播,以减少振动和噪音,保护周围环境。此外,还需实时监测和调整爆破参数,根据实际爆破效果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爆破作业的顺利进行。通过精确控制爆破参数,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爆破效果,同时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2爆破作业实施
爆破作业实施是石方路基控制爆破施工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实施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爆破方案和安全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爆破作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首先,需进行爆破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炮孔的钻凿、炸药的装填和爆破网路的布置。炮孔的钻凿需根据设计要求精确进行,确保孔深、孔径和孔距的一致性。炸药的装填则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炸药的均匀分布和密实度。爆破网路的布置则涉及起爆系统的安装和测试,确保起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其次,爆破作业的实施需在严格的安全监控下进行,包括现场的安全警戒、人员的撤离和设备的保护。爆破时,需确保所有人员和设备处于安全区域,避免任何人员进入爆破区域。最后,爆破后的处理工作也至关重要,包括爆堆的清理、现场的检查和记录,以及对爆破效果的评估。通过精心实施爆破作业,可以确保石方路基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3.3爆破效果监测
爆破效果监测是石方路基控制爆破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技术之一。监测工作的目的是评估爆破作业的实际效果,确保爆破效果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监测内容包括爆破后的岩石破碎程度、爆堆形状和高度、振动和噪音水平等。岩石破碎程度的监测通常通过现场检查和取样分析进行,评估破碎块度是否满足工程要求。爆堆形状和高度的监测则通过现场测量和摄影记录进行,评估爆堆的分布和稳定性。振动和噪音水平的监测则通过专业的监测设备进行,评估爆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此外,还需对爆破后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如粉尘、水体和植被的污染情况。通过全面的爆破效果监测,可以及时调整爆破参数和作业方法,确保爆破作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爆破施工后的环境保护与恢复
4.1环境影响评估
环境影响评估是石方路基控制爆破施工后的重要工作。评估工作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爆破作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对空气质量、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评估内容包括爆破产生的粉尘、噪音、振动和飞石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粉尘的评估涉及监测爆破区域的空气质量,评估粉尘的浓度和扩散范围。噪音和振动的评估则通过专业的监测设备进行,评估爆破对周围居民和建筑物的潜在影响。飞石的评估则通过现场检查和记录进行,评估飞石的分布和破坏程度。此外,还需评估爆破对水体和土壤的潜在污染,如炸药残留物和岩石碎屑的渗入。通过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爆破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2环境恢复措施
环境恢复措施是石方路基控制爆破施工后的关键工作。恢复工作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爆破作业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恢复生态平衡和景观美观。恢复措施包括对爆破区域的清理、修复和绿化。清理工作涉及清除爆破产生的岩石碎屑、粉尘和其他污染物,确保环境清洁。修复工作则涉及对受损的地形、水体和植被进行修复,如填平坑洞、修复水体和重新种植植被。绿化工作则涉及在爆破区域种植适宜的植物,恢复生态系统和景观美观。此外,还需采取措施减少未来的环境影响,如改进爆破技术和作业方法,减少粉尘和噪音的产生。通过有效的环境恢复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爆破作业对环境的长期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3长期监测与管理
长期监测与管理是石方路基控制爆破施工后的持续工作。监测与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确保爆破作业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并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监测内容包括对爆破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如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方法涉及使用专业的监测设备和方法,如空气采样、水体检测和生态调查。管理措施则涉及制定和实施环境管理计划,包括环境监测计划、环境修复计划和环境改善计划。管理计划需明确监测指标、监测频率和责任分配,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此外,还需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政策、环境目标和环境绩效评估,以确保环境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通过长期的监测与管理,可以持续改善爆破作业的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期健康。
结语:石方路基控制爆破施工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程实践。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严格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爆破施工对环境和安全的影响,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关注爆破技术的创新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程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健.路基石方开挖中的爆破技术[J].建材技术与应用,2022(05):71-75.
[2]陈枫,胡凡.二氧化碳爆破技术在路基石方开挖中的应用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0):10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