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及路径实践探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罗献梅

广西兴业县融媒体中心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优化舆论生态,推动县级广播电视传统转型升级的战略工程。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状,分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正文


当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积极运用信息革命的巨大成果,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推动了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形成了高效、协同和科学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从当前来看,地方自媒体也日益蓬勃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不仅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应形成强大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更好的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宣传舆论保障。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状

2018年,我国已率先启动6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占到了全国县域单位的近四分之一,部分县在内容生产、盈利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广电+报业”的中央厨房模式。该模式主要以北京延庆区为代表,北京是国内最早建设区县融媒体中心的城市,目前下属的16个区县均已建成融媒体中心,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延庆区融媒体中心,因为延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赛场区县。第二,以广电为先导的移动传播矩阵模式这一模式主要以邳州、玉门与项城等为代表。该模式均以县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广播电视台为融合原点,在此基础上嫁接报纸、网站与新媒体,以点带面,形成移动传播矩阵。第三,组建县域传媒集团模式。这一模式主要以浙江长兴为代表。长兴融媒体中心通过多个部门单位整合组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县级传媒集团——长兴传媒集团,在融合策略上以移动端为优先战略,推出了短视频、掌心传媒、掌心音频、微直播、微游戏、VR等多种类型的融媒体产品;产品创新上,长兴媒体基于“长兴帮”频道和“长兴帮”APP推出了“电视看单,手机下单”的“电视+电商”模式,同时“长兴帮”APP还提供了吃、喝、玩、乐、购等O2O服务、本地资讯服务和政务公共服务。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

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内容还无法做到丰富多元化,创新度高的水平,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我国县级管理体系中,电视台多年以来一直是县级媒体最主要形式,这就决定了县级融媒体的建设大多以电视台为主,其他媒体资源为辅,也就是在建设电视台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媒体资源的融合形成了当地的融媒体中心。以致于原有的电视台的硬件和软件还是继续沿用,内容模式基本还是原有的建设思路,只是在框架上加了一些融媒体的新概念和新形式,但是本质的多元化未实际做到。例如,涉及人员的安置、体制机制的调整、各种媒体利益的重组重构,这都给县级融媒体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1]

在形式上,县级融媒体中心及其下属部门都经过形式上的整合,结合当前新的媒体平台实际,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和快手等,但是,各个平台的内容存在较多重复,实质内容未能使用创新思维和方法,内容的趣味性和观众吸引度不高。由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在电视台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建设的思路和内容还是脱离不了原有的建设思路,主要是把报纸、电视中的新闻搬到了融媒体中,影响了县级融媒体的纵深发展。

(二)专业人才队伍匮乏,人员流动性大

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有一批专业人才队伍,具备精湛的业务、优良的作风、强大的职业素养和坚定的政治品格但是,由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大部分年轻员工都是合同制招聘而来,年轻人基于工资不高和长远发展考虑考取其他编制工作的两大原因,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工作期间短,如考上其他有稳定编制的工作,则会辞职,优秀的人才将会流失。很多县级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基本的人才要求和专业标准,也给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2]。由于前述的融媒体人才队伍中年轻人流失严重,高技术人才基于工资水平不高又难以引进,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人才队伍结构严重不合理薪资待遇和晋升空间都不占优势,县级融媒体无法给优秀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发展限制的原因。

(三)服务型意识未能根据市场经济转变跟进,服务意识单薄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县级媒体的形式主要是以传统的电视、广播和报纸为主流,具有较高的覆盖率和受众率,但以中老年为主,新一代年轻人是在互联网时代下长大的,他们获取信息绝大多数都依靠

网络。传统的电视、广播和报纸的服务意识跟现在新媒体传播的意识不同。当前很多自媒体建设的规模大、活动多、创新度高、趣味性强,比较容易吸引群众观看,因为他们以群众为出发点,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县级融媒体中心在电视台的基础上建设,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民众参与意识不强,则会导致了服务型意识的单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四)转型建设成本高,融媒体升级经费不足

    从既有媒介融合探索经验来看,报业新媒体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版、网站、手机报、阅读器、i Pad版、微博、微信、客户端、短视频等各种形式,在赢利模式上均未取得成功。运作新媒体的成本却非常高昂,这成为报业不能承受之重”。 [3]例如,以中央厨房这一第一阶段媒介融合的“标配”和“龙头”的建设经验来看,其投入动辄上亿元,这显然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无法承受之重。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建设转型升级,遇到的比较棘手的是经费问题。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从内容—技术思维向产品—用户思维转变

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主流媒体融媒体建设早期一样,还存在看重内容、技术的思维,要转变服务型意识,转向用户思维模式去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做好思维转变,需要改革绩效工资考核机制。探索新的薪酬绩效制度,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在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上下功夫,积极引导现有人员实现转型和进行能力重塑,转变他们的思维,从用户角度出发进行创新。

(二)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坚持能力优先、灵活选用的机制,聚各类融媒人才为己用。首先,建设融媒体建设发展储备池,要建设一支老中青结构合理的队伍。在招聘中,应在国内一流新闻传播类大学进行招聘,以高端新闻人才带动整个媒体采编团队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其次,建设更科学合理的人才发展机制,通过发展机会晋升机会留住高级人才。最后,深挖部门内部人才,采取一把手“一对一”座谈和民主测评的方式,结合干部个人性格、偏好、意愿等方面,把人才用到关键岗位。特别是针对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小视频制作领域人才稀少问题,通过现有外聘人员介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以此引进视频制作人才。

(三)多途径想法增强建设资金池

资金支持不足是当前融媒体中心建设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县区级财力有限,可以投入建设融媒体中心的资金非常有限。要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在融媒体产品营销、市场拓展、稳定客户方面入手,让融媒体产品逐步得到受众和商家的认可,从而多途径拓展创收路径。通过融媒体创收后,把资金储备起来,再次用于建设升级,不断优化中心的各方面功能。坚持采编经营两分开,使融媒体中心通过市场化运营,生产适销对路的融媒体产品,实现价值变现,提高整体造血能力,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月飞, 丁和根.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基层媒体融合传播的创新与思考 : 以三家县级融媒体中心抗疫报道为例 [J]. 当代传播 ,2021(3):61-64+69.

2】王健楠 .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的对比研究 [D]. 北京 : 中央民族大学 ,2020.

3】陈国权.媒体融合4周年:融合现状及现存问题解决[EB/OL].报业转型(微信公号)https://mp.weixin.qq.com/s/STPGSt RRMg Jcb-qv RBCv Hw2018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