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管理领域中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探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李宁

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1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主要报考GIS技术、RS技术、GPS技术等,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其在土地规划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变得更加广泛。在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下,通过应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从三个主要技术方向展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土地规划管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正文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当前土地资源变得相对较为紧张。科学合理的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前提。因此,需要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充分的应用在当前的土地规划管理领域之中,以此来全面提升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精准性以及科学性,最大限度的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风险,科学合理的对土地资源进行调配。

一、GIS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GIS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来获取、处理和存储地理空间信息的技术,是当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精度高、数据量大以及信息处理速度快等特点。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工作中,为我国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现代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需要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工作中,应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且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一)GIS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分析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主要涵盖地图显示控制软件、空间定向检索以及统计、网络应用以及土地规划符号集合等诸多方面的数据信息。技术人员需要构建起完善的土地规划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对土地规划管理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管理。技术人员借助GIS技术对其进行整合,利用电子地图标识以及链接功能构建土地规划管理系统架构,同时针对系统管理模块进行有效的构建,着重强化系统运行安全防护以及日志管理等功能,组建土地规划信息网站,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所测绘的土地规划管理信息进行公示,并定期对其进行数据更新,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基本检索需求。

GIS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构建原则也是技术人员在对其总体设计的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设计要素。第一,技术人员需要保证系统架构设计的统一性以及规范性,根据有关信息系统的构建标准对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建设,同时牢牢围绕技术标准,对系统运行技术进行完善与补充。第二,技术人员需要保证系统界面的简洁化,根据土地规划管理需求来对系统操作界面进行设计。第三,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数据信息安全以及运行稳定。系统软件需要使用具有扩展性的软件。除此之外,技术人员需要定期的对GIS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运行质量。

(二)GIS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分析

技术人员借助GIS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安全高效的土地规划管理信息体系,以此来为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提供详实的土地信息支持,并对土地规划信息进行优化分析。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规划管理质量,提升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第一,应用于土地规划数据处理。在土地规划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对不同阶段的土地规划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但是工作人员所采集的数据信息数量相对较大,而且数据信息具有相对较为明显的可变化性,使得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难度以及工作量增大。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借助GIS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对不同阶段的土地规划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工作人员还可以将GIS技术与RS技术有机结合,以此来对动态化信息进行采集,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内部数据库的数据时效性。在GIS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工作人员可以获取更为精准的数据信息以及图片信息,以此来对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直观的反馈,从而为后续的土地规划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便于工作人员对土地性质、土地空间分布情况等土地规划要素进行了解,明晰土地的实际利用范围[2]

第二,应用于土地检索以及统计。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土地检索以及统计工作需要借助条件检索对所需的要素集合进行查找,并对其所查找到的数据信息进行保存,在我国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调查水平,实现土地资源数据信息的准确采集,并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质量,促进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提升。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能够有效获取土地利用信息,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在实际调查过程中,需要在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将各类地物、地貌和植被等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并进行测绘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对各类地物、地貌和植被等数据进行采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将各类地物、地貌和植被等数据信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以便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第三,应用于土地规划编制。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当前土地的利用现状以及所属权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解与掌握,最大限度的保证用地类型的精准无误,从而全面提升土地规划质量与水平。而GIS技术可以行之有效的满足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的定时以及定量标准。以构建完善的土地规划数据库为手段,将多元化的土地类型信息进行详实的检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库,将土地规划过程中的诸多规划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存储,以此来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信息支持。除此之外,GIS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指标涵盖用地指标以及规划指标,其中用地指标是指土地规划的实际用途,规划指标是指对土地规划的过程中,其统计结果所产生的多样化数据。一般情况下,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都会使用用地指标,作为土地规划问题的处理参考标准。

第四,应用于土地规划管理。在进行土地规划管理时,要结合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发展现状,针对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结合相关数据资料来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规划管理。GIS系统可以根土地规划管理功能,对当前的规划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驱动。在进行土地规划管理时,要结合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情况、土地资源短缺情况以及耕地保护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进行土地规划管理时,要注重对GIS系统对各项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时,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同时,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时,还需要注重对各项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在土地规划管理中应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在进行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时要注重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水平的提升。同时还需要注意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

二、RS技术在土地规划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RS是指遥感技术,主要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以及信息传输装置等相关技术组成,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相关的遥感影像数据后,根据数据信息完成对土地的规划工作。具体包含内容如表1所示:

1 RS技术内容表

组成部分

组成内容

遥感平台

以转载传感器工具为主,按照高度可具体分成地面平台、航空平台以及航天平台

传感器

通过远距离方式感测地面反射的电磁波,常用设备有照相机和电子扫描仪

信息传输装置

以计算机为主

在以往土地规划的工作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相关的地面调查工作,这种地面调查模式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调查效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一些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也难以完成调查,在造成数据获取周期性较长的同时,使得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增大。而通过对RS技术的应用后,不仅有效提高了调查效率,同时也会进一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例如我国在建立遥感影像数据库中,利用RS技术累计获取优于0.5米分辨率航空遥感数据近700万平方千米;获取400余个地级城市优于0.2米分辨率航空影像约26万平方千米,其中近三年来获取11.8万平方千米,为后续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撑[3]

另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生成的遥感影像与采样数据进行结合,根据结合后的现象对当地土地特征进行管理规划,并对特征属性进行准确表达,这种结合方式也对后续土地规划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获取遥感影像的过程中,可将生成的影像进行统一分类,比如可将其分成高分辨率、多波段、多光谱等等,根据不同的地貌特征生成出更为合适的遥感影像。此外在后续规划和利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资料,并对其进行加工,以此加强对影像的表达效果。如果是在同一地区内进行土地规划管理,则需要将多时段影像进行叠加,以此形成出更加整体性的土地变化情况,对土地变化过程中产生现象进行记录,做好数据收集等工作,为后续规划管理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GPS在土地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 GPS技术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从而达到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1)建立独立的、具有相对固定坐标框架和清算数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利用卫星导航技术在城市地籍测量中建立1:10000城市地籍测量数据库;在建设工程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中建立1:10000城市地籍测量数据库;在土地变更调查中建立1:10000城市地籍调查数据库等。

2)利用现有的地形图或其他已有数据源,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如在城市用地审批、建设项目选址及其他土地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动态监测等。

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技术指标进行掌握,具体指标内容如表2所示:

2:GPS技术主要指标表

技术内容

指标内容

主机

要求同时可以采集双星系统信号,具有长距离解算能力,具备语音导航功能,电池利用率强

基准站

站内设置0.5-2WUHF电台,可实现半径五千米的作业,要求设置一体化中转站,功率不能低于35W。

数据通讯

以网络通讯设计为基础,具备电台和网络同步发射效果

手薄

单块电池能够连续工作12个小时,支持触摸和字母输入

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土地规划管理作为一项政策性、法律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在当前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城市规划建设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要进一步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要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科技含量。而GPS技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GPS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实现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动态管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中,随着 GPS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新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中去[4

结论:综上所述,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充分的应用在土地规划管理领域,不仅可以有效的实现土地规划数据信息的多样性,节约土地规划经济成本,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测量的精准性,为我国的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技术人员需要充分的利用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全面促进土地规划管理领域的现代化发展,推动我国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的长足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慧.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规划管理领域的应用[J]. 冶金管理,2023,No.463(05):66-68.

[2]汪学君.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规划管理领域的应用分析[J]. 工程与建设,2023,37(01):57-59+166.

[3]李景鑫. 评价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规划管理领域的应用[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39(09):71-73.

[4]张人安.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规划管理领域的应用探析[J]. 世界有色金属,2020,No.550(10):297-29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