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中的环境影响评估与减缓措施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王辉1 丛贺2

1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中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

桥梁施工过程中,为了减缓噪声、固体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噪声污染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使用低噪声设备得到控制;固体废物通过及时清运和分类存放得到有效管理;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施工结束后的清理、植被恢复和遵守环保法规实现。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施工单位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形象,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桥梁施工、噪声控制、固体废物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正文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出行条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桥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固体废物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在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同时,有效减缓这些环境问题,是施工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桥梁施工中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包括施工计划的合理安排、低噪声设备的使用、固体废物的妥善处理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旨在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升施工单位的社会责任,同时为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提供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本文的讨论和建议,将为桥梁施工及类似工程提供宝贵的参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一、噪声影响减缓措施: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噪声污染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它不仅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健康造成长期影响。为了有效减缓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采取以下措施至关重要: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施工时间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周围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休息时间。例如,避免在夜间和清晨进行高噪声的施工活动,如打桩、破碎、混凝土浇筑等。在居民区附近的施工,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此时周围环境的背景噪声较高,施工噪声的影响相对较小。

对于不可避免的高噪声作业,应提前通知附近居民,并尽可能提供临时隔音措施,如设置临时隔音屏或发放耳塞等。

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工艺

在施工设备的选择上,优先考虑那些经过改进的低噪声型号。例如,使用低噪声发电机、电动而非柴油动力的机械等。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如静压桩代替锤击桩,可以有效减少噪声污染。

对于必须使用的高噪声设备,应采取隔音、减振等措施,如在设备周围设置隔音罩或隔音墙,使用减振垫等。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运行在最佳状态,减少因设备老化或故障引起的额外噪声。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降低桥梁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保护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更健康的工作环境。此外,这些措施还有助于提升施工单位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形象,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固体废物影响减缓措施: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固体废物的妥善处理是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之一。固体废物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通过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对环境造成长期危害。因此,实施有效的固体废物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应当天清理,避免在工地上长期堆放。这些废物如果暴露在外,不仅影响工地的整洁,还可能因风吹雨淋造成环境污染。应制定严格的废物清运计划,确保有足够的运输车辆和设备及时将废物运至指定的处理场所。这些场所可能是经过批准的垃圾填埋场、回收站或其他合法的废物处理设施。

对于工程渣土,应考虑其再利用的可能性,如用于土地复垦、绿化种植等,这不仅减少了废物的产生量,还能节约资源,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分类存放与统一清运

施工现场的生活区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垃圾收集容器,并明确标识不同类型垃圾的收集容器,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和干垃圾等。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确保每个人都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分类投放垃圾。与当地环卫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由环卫部门或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对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进行清运。清运过程中应确保垃圾不散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

对于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油、废化学品等,应单独收集,并交由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安全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通过实施上述固体废物管理措施,桥梁施工项目能够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了施工单位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承诺。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施工单位的公众形象,为实现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在桥梁施工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影响减缓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施工结束后的清理与植被恢复

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包括移除临时设施、清理建筑垃圾和废料,以及对施工区域进行彻底的清理。例如,在建三江至虎林高速公路项目中,施工方在穿越饶力河湿地保护区时,采取了科学的、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并在施工结束后进行了场地恢复,包括植被的重新种植和土地整治,以减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这包括合理规划施工路线,避免不必要的植被清除,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保护现有的生态。例如,某铁路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通过采用隧道-桥梁-隧道方案,减少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对噪声、震动和水土流失的管理,保护了当地的野生动植物和土壤。

植被恢复的具体措施

植被恢复措施应遵循适宜性原则,选择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本地植物种类。同时,应确保植物来源健康无病虫害,并使用合适的肥料和水源促进植物生长。在施工后期,可以采取种植草皮、灌木和树木等措施,以快速恢复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提供生态功能,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标准

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施工活动符合环保要求。例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关于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树木补种的标准,为施工后的生态恢复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标准。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桥梁施工项目可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结论:

桥梁施工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噪声、固体废物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的和谐共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减缓措施。在噪声控制方面,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选用低噪声设备,显著降低了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影响。在固体废物管理方面,及时清运和分类存放垃圾,以及对有害垃圾的安全处理,有效防止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施工结束后的场地清理和植被恢复,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此外,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确保了施工活动的合规性。这些综合性措施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施工单位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形象,也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为推动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任杰. 桥梁施工期环境监测管理及评价研究[D]. 长安大学, 2017.

[2]杨成. 硅谷互通立交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D]. 吉林大学, 20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