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学院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欧成

常德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

针对常德学院工程建设的重点、难点,围绕“安全无事故、质量零缺陷、工期不延误、现场出样板”的管理目标,通过管理创新带动技术创新,提倡拓宽思路、创新管理,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达到了预期制定的管理目标,顺利完成了各项工期节点目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

常德学院;工程建设;管理;技术;创新

正文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Changde College

Ou Cheng
(Ou Cheng. Changde, 415000)

 

Abstract: Aiming at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Changde University, centering on the management objective of "safety without accident, zero quality defect, no delay in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providing samples on site", we promot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management innovation, advocated broadening ideas,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actively promoted the application of "four new technologies", which achieved the expected management objective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objectives of various construction period nodes, and achieved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 changde college;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technology;make innovations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在高质量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场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对于大型、较复杂的施工项目,项目管理的手段尤为重要。常德学院工程建设过程中,以施工生产为中心、安全质量为保障、设计优化为重点、成本管理为主线积极推进项目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标准化建设有效地解决了项目管理的重难点,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实现了项目的平稳运行。

2  工程概况

常德学院是一所国有公司独资举办的非营利性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由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转设而成,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总投资30多亿元,分期建成。一期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学生公寓9栋、专家楼1栋、图书馆1栋、食堂1栋、体育馆1座、会堂及大学生活动中心1座、学院6座、行政楼1栋,人行天桥1座,其他附属及配套设施若干。

2.1  项目管理重点、难点

常德学院是常德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举全市之力而建,项目建设意义大、起点高、标准高、工期紧,如何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是本项目管理的重点、难点。

2.1.1  规模大专业多,协调组织难度大

学院分为南北两个校区,4个标段同时组织施工,新建工程涉及到市政、房建、装饰装修等多个专业工程,多专业相结合施工,施工协调组织的难度相当大。因此,各工序工种之间的衔接、施工作业人员准备、物资的采购与供应、现场的组织协调等都将决定了项目的整体进度,也是本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对施工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资源调度等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2  施工技术难度大

本工程由多个单体结构组成,涉及到多个危大工程,跨主干路人行天桥钢箱梁的架设屋面大悬挑钢结构装饰安装多处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多项难题,需通过技术创新得以解决

3  项目组织策划

项目围绕安全无事故、质量零缺陷、工期不延误、现场出样板的管理目标,以管理创新带动技术创新,针对项目重难点,多次进行项目梳理、策划,着重解决场地规划、施工准备、人员进场、资源调配、技术攻关等环节中会遇到的问题。

3.1  拓宽思路、创新管理

3.1.1  充分利用“临永结合”思路

项目部在对比总体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后,发现施工临时道路与设计道路基本重合,道路和主排水系统可以充分利用,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临永结合”的思路;即通过提高路基施工质量,改善路基强度,充分考虑场内排水,利用设计永久道路作为施工便道,将主排水管网进行提前预埋,在排水口设置三级沉淀池,提前实现场内集中排水的统筹考虑,避免了后期道路破除、反开挖等环节,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

3.1.2  提前筹划,充分发挥“时空效应”

设计水系南北走向贯穿整个学院,含箱涵段、明渠段共计约1000m,与市政已建箱涵相连接。项目部充分发挥“时空效应”,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季节性施工特点,提前组织施工,赶在雨季来临前完成了整个水系施工。在后续施工时虽然常德市连续出现了暴雨、大暴雨等极端天气,累计雨量接近历史最高,但是项目部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水系作用,安全平稳的度过了汛期。实践证明,优先施工水系,实现与市政箱涵的提前连通,不仅有效解决了周边道路积水问题,同时也减轻了后续基础及地下室基坑施工时的防洪防汛工作压力,最大程度减少了雨季施工带来的影响。

3.1.3  实行“区块化”高效管理

项目建筑面积大、工期特别紧张,为方便资源的协调,保证施工进度最大化,材料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施工机械效率最高化,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时间上、空间上划分不同施工用大区块小流水施工的方式组织施工,将项目划分为6个片区,各片区之间平行施工,区块内流水施工。通过对施工场地的合理规划布置,主体钢筋采用集中加工、运输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损耗大大降低了项目成本。

3.2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创新”破难题

针对项目规模大、工期紧、交叉作业多、工序转换快的特点,项目部成立“创新”领导小组,鼓励员工大胆创新,多次组织进行培训学习,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同时,项目部还大力推广使用“四新”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地解决了大跨度钢结构天桥施工屋面悬挑装饰施工、多专业交叉作业、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等技术难点,保证了施工安全,提高了工程质量

3.2.1  大跨度人行天桥施工

学院分为南北两个校区,为保障学生通行安全,提高通行效率,在主干路高泗路上新建一跨度约50m的过街天桥,天桥上部结构采用103.95m钢箱梁,梁高2m,根据设计及施工方案天桥采用整体一次成型施工。由于跨度较大,且跨主干路施工,如何快速、安全的完成箱梁的架设是项目部面临的难题。项目部通过优化吊装专项方案交通疏解方案,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将主干路上原方案4根φ325*8钢管组合成的临时钢管支墩优化搭设更快、安拆更方便的新型承插型盘扣脚手架进行临时支撑,大大缩短了箱梁架设时间同时,通过优化桥面做法,将原桥面铺装(20m混合型塑胶面层+30mm厚M10水泥砂浆+环氧沥青防水黏结层)改为15mmEPDM颗粒塑胶面层,取消了砂浆层、防水黏结层大大缩短了桥面铺装时间使天桥整体工期提前了7,为全面开放交通提供了保障。

3.2.2  组合式操作平台施工技术

图书馆屋顶有大悬挑钢结构工程,采用干挂铝板吊顶和包边,钢结构悬挑长度4.65m距离地面约38m。针对悬挑处屋面吊顶及包边施工难的问题,项目部创新设计了利用型钢悬挑操作平台与传统脚手架操作平台相结合的屋面装饰操作工作面,两个平台受力体系相互独立,且相互结合。操作平台下撑上拉式悬挑支撑体系做平台支撑采用¨120*5钢方通做主梁,¨50*3钢方通进行下支撑,通过高强螺栓固定,利用钢丝绳进行上拉钢管脚手架操作平台以屋面结构为基础,采用钢管扣件落地式脚手架,搭设高度4~6m,架体参照满堂脚手架进行搭设。该组合式操作平台为屋面装饰创造了工作面,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保证了屋面装饰顺利完成。

3.2.3  新型悬挑脚手架施工应用

针对项目工期紧,涉及专业多的特点,项目部通过对新型悬挑架的研究,采用了新型悬挑脚手架进行施工,即在二层结构梁内预埋螺栓,强度达到要求后安装工字钢主梁,在主梁上搭设脚手架、设置斜拉杆,形成了由型钢挑梁及带有可调式镀锌管斜拉杆组成的悬挑结构。悬挑承力架的型钢挑梁采用18#工字钢,间距≤1.5m,斜拉杆由Φ18正反丝车丝圆钢和可调节镀锌钢管组成,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建筑物上、下端与型钢挑梁相连结,型钢挑梁由螺栓固定在建筑物上。通过实践证明,新型悬挑脚手架无需穿墙安装,且不会损坏混凝土墙、梁、板等结构能有效防止外墙渗水漏水、保证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施工现场整洁美观,有着易安装、拆除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3.2.4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优化

为实现学院建设目标,提升整体形象,学院内多处景观墙等设计为清水混凝土工艺。项目部混凝土配合比选定、模板选型等多个环节进行质量把控最终成型外观质量达到了清水混凝土效果景观墙设计强度C30,结构形式多为薄壁、异形结构按照传统混凝土施工工艺很难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通过多个方案反复对比试验样品效果,最终模板选用稳定性更好、拼缝少、精度更高的定制铝模,内涂水性脱模剂,用高强度无收缩灌浆料代替商品混凝土现场按照配比加水搅拌施工,高强度无收缩灌浆干粉料掺量为2400kg/m³,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1  高强度无收缩灌浆料技术指标

强度

等级

抗压强度(MPa)

流动度(mm)

膨胀率(%)

3d

28d

初始值

30min

3h

C30

28.71

36.25

300.37

280.62

0.102

3.3 节能减排,降本增效

项目以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建设为主要抓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控制能源消耗,推行绿色生产,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效水平实现管理节能。通过优化工艺布局和施工方案,推广应用节能型技术和产品,实现工程节能。

3.3.1 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

在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方面,项目部大胆创新,根据工程特点从项目实际出发,选用可重复周转利用的装配式固定隔离围挡进行临时围护,一期工程完成后可继续用于二期工程施工;三通一平场地平整时破除的废弃砼块,集中堆放至二期施工场地,后续可用于二期工程临时便道回填等;主体结构施工时所用到的模板、木方均可在二期施工时使用;结构混凝土浇筑剩余的混凝土用于制作学院内景观桥装饰预制块等,这些措施都有效的进行了资源的再利用。

3.3.2 能源消耗控制

除了资源循环利用,项目部在节能方面也是采取了不少措施,施工及办公现场采用了大量的节能设备。办公区、生活区采用太阳能路灯进行照明,施工现场各建筑物内均采用绝缘、防水性能好,使用安全的灯带进行照明,每100m灯带功率为500W,比普通日光灯的功率小300W。通过采用各种节能措施,实现了资源节能以及再利用。

3.3.3 土地资源利用

项目前期通过合理施工规划,力争将绿化占用、生活场区用地等方面的占用控制到最少。一期项目部就近租用施工红线内待征拆、对工期影响较小的小学作为项目部办公区,缩短了项目进场时间,做到了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

4  结论

常德学院项目建设通过以管理创新带动技术创新,提升了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及技术素养,解决了施工难题,克服了疫情、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达到了预期制定的管理目标,成效显著,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关成果可为其它大型项目建设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李鹏,卢喜成,刘亮,等.大型机场GTC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与智慧建造[J].四川建筑,2022,42(z1):168-171.

[2]张毅,钟营,葛斌等.香港D&B模式经验分析及对内地EPC模式优化建议研究[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3,52(08):129-134.

[3]张邦旭,刘宏杰.新一代大型高铁客站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践与研究[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1,50(18):134-139.

[4]苏川,徐文龙,贺飞等.大面积现浇饰面清水混凝土结构综合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3,52(03):125-131.

[5]任小敏.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3,8(02):112-114.

[6]张虎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优化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No.440(14):24-26.

[7]李建中.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技术创新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5,13(7):59-63. 

[8]张杭翼,柴灵航.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研究[J].建筑与装饰,2021(3):59.

[9]蔚向楠.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探究[J]. 建材发展导向(上),2023,21(1):105-107.

[10]彭砺锋.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消费导刊,2019(16):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