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索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宁小东

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

为了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本文主要对地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文中先分析了地域文化的特点,之后分析了地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包括设计要突出地方文化;因地制宜;建筑布局中的应用;合理的应用地域性建筑材料;建筑功能;把握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希望可以为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域文化元素;建筑设计;运用

正文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元素,能够确保建筑和周边环境协调,同时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设计师在实践中应该实施创新性设计,为人们营造舒适、具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树立地域文化理念,体现出建筑的文化价值,有效发挥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时,合理的应用地方材料,防止资源浪费问题选取合适的地域文化元素,然后自然地融入到地方建筑中,以提升建筑的可识别性地域特色和美观价值。

1、地域文化的特点

    其就是地方色彩的文化,是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系统性文化。沉淀之后的地域文化,带有艺术审美性以及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地域文化和其他文化存在差异,其属于带有地域色彩的自然环境,和地方社会科技发展、经济发展间有联系,并且带有民俗文化及宗教色彩。不同地方的各方面情况存在差异,地方文化不同[1]。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有效地应用人文和自然因素,如人文风情及材料建筑形态建造方式等,从而将地域文化和建筑设计进行有机融合

2、地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提取和应用地域文化元素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方面(如图1所示)。

图片1.png 

1 地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作用

    第一,传承及保护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元素可以反映具体区域长期生活面貌、文化特色、情感风格以及民族精神,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是历史文化内涵的体现,同样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如果没有渗透地域文化元素以及延续传统建筑风格,就会舍弃历史文化材料,无法传承及保护传统文化,导致一些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不利于社会群体及国家集体利益。要想促进历史文化的保护及传承,就要注重建筑空间中反映出人们的精神内涵及生活面貌,在设计中运用地方文化元素,建设出独特的建筑空间。第二,让建筑空间更具地域识别性。要想提升地域识别性,就要在建筑设计中加入地域性元素,防止设计中出现千篇一律的问题,让居民对居住的地方感到亲切[2]。这种建设方式,有利于实现人和建筑的和谐发展,促进建筑和环境的融合。通过合理的加入地方文化元素,可以在设计中提升建筑结构及整体风貌的辨别性。现阶段,很多地方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均会结合地域特色,加入传统文化及元素。第三,减少费用。在设计工作中运用地域文化元素,除了可以保留地方特色,还能展现出各地风貌的多元化,在建设中涵盖地方景观以及习惯,为地方人民的生活及居住提供便利。在建筑空间中运用部分传统建材及工艺技术,可以就地取材,提升设计工程建设效率,合理利用资源。通过运用现有的空间结构及建筑建设资源,可以减少工程建设费用,提升建筑建设协调性、合理性,提高效益。第四,赋予地域文化元素新的功能及价值。要想有效地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对其进行深度研究,明确其内涵及历史发展情况。地域文化元素是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是人们长期生活及工作凝练下的习惯和经验,而且地域文化元素较多,很难全部运用,并非所有的元素都可以应用到设计工作中。基于深度研究文化元素本质和可能的建设方式,可以适应建筑设计工作目标,建立新的建筑风格。一些常见的地方文化元素,比如传统建筑物、风筝、刺绣、织锦、竹编等,除了具有实用功能之外,还可以通过加工形成艺术景观,从而提升观赏性。基于这样的设计,建设建筑空间及风貌可以更新和传承地方文化元素,赋予新的功能和价值,提升建筑空间生命力,延续地域文化,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居住在建筑空间内的居民能够体会到地方特色和魅力,产生民族自豪感。

3、地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3.1设计中应突出地方文化

    将地域文化运用到建筑设计中,除了要在外在形式上表现,还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前要先全面了解当地地域文化,还有其他方面情况,如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心理需求、思维模式、人文风俗等等,经过综合思考,加以提炼,将各种因素合理的在建筑构造中进行渗透融合,综合分析地区地理环境、民族习惯、经济发展情况等,建筑还需要符合绿色建筑理念,注重环保,深入的找寻建筑的内涵以及设计的灵感,对思路进行创新,有效的体现出地方文化内涵以及特色。地域文化建筑具有民族以及民间特色,若是在设计中只重视表面形式,忽视内在设计,就会影响到建筑的设计效果,没有生命力,自然也无法经历时间的考验。因此,设计师要全面挖掘地区文化传统,找到创作的灵感,有效的将地域性文化体现在设计中[3]

    3.2因地制宜

图片2.png

    要想有效的将地域性文化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就要重视地域和文化间的有效结合。我国历史悠久,每个地区建筑特点都不一样,当前建筑项目的数量以及规模有显著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形象的要求日益提升,这也让很多建筑设计中加入了国外建筑设计的想法,虽然设计主题得到了补充,然而国内和国外文化是不是可以完美的融合,关键就在于要正确的把握地域文化建筑的切入点,对于文化精华进行吸收以及继承,还要将原有文化特点体现出来。比如,广州增城地区聚集了40多万客家人,现在还依然保存着客家围屋这种典型建筑(如图2所示),这里也居住着广府人,因此,形成了客家人与广府人“同祖共村共祠”的独特现象。这里的建筑需要融合岭南广府以及客家文化,二者之间存在差异,设计时要把二者特色实施整合,利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技术实施再创作,进而呈现出具有特色的建筑风格以及形象。又如,湖南湘西地区多为山地或丘陵,地形高低起伏,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季闷热潮湿降水充沛为了适应地形和便于夏季通风,避免地面潮湿,人们建房就采用了“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形式(如图3所示)。

图片3.png

    3.3建筑布局中的应用

    建筑空间布局会受到地域性文化影响,例如客家土楼,就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大型群居住宅,有不同的形态,建筑建设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家族安全和利益,住在同一栋土楼中的客家人,他们都有相同的祖先,每栋楼中居住的人们自成一个单独的小社会,展现出客家人十分重视家族,因此,才有了这样特殊的住宅建筑风格。

    3.4合理的应用地域性建筑材料

    材料是建筑建设中的基础,建筑建设要用很多的材料,考虑到材料的数量和运输,为了节省成本,一般都选用当地常见材料。比如傣族村寨,位于西双版,是热带季风气候,潮湿炎热,是植物生长的良好环境,特别适合竹子生长,因此,当地有很多的竹子,质量轻巧,搬运方便,变成了当地建筑常用的材料,竹楼变成一种代表性的居民建筑,一般是两层,二层住人,一层用来堆放杂物以及粮食,楼面、栏、梯、墙等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各部件间用榫卯和竹蔑绑扎,修建这样的建筑,能够节省很多的资源,通风换气十分方便,和当地的环境相适应。可以看到,带有地域性文化的建筑,一般都会选择当地常见的材料,建筑会受到各方面环境的影响,体现出地域文化[4]

    一般地域性建材都来自于大自然,材料的生态性较好,在建筑空间改造中运用,可以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反映出生态性特征,从而实现建筑和自然的统一。以往人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地域材料取材及构建方式,例如使用青石板铺成小路,用木质材料建设房屋结构。基于保留传统建筑构造形式,渗透地方地域文化特色,有效总结可以运用到现代化建筑设计中的元素,可以展现出建筑建设风格以及地域性的特点。

    3.5和建筑功能进行结合

    各地区的条件都存在差异,因此,建筑功能性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设计风格也体现出地域差异。如东北地区冬季时间长、温度较低、降雪量较大,不容易融化,因此,在设计建筑时要结合环境,注重承重以及防寒保暖设计。东北地区的建筑墙体通常较厚、坚固,屋顶设计较大的坡度,采光要足,建筑间留有较大的差距,建筑的单体厚重,整体分散[5]。傣族主楼则通常是两层设计,四面通风,避免受地面潮气影响。

    3.6把握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首先,物质角度。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一般存在与材料和环境中,基于分析及提取,将建筑与地方文化进行结合。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有效地把握物理环境,依据气候生态特点,合理的选择方案,如光照很强的地方应该利用遮阳技术等,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优化生存环境。另外,设计人员应该把握好材料地域文化特点,合理的选用材料,依据建筑建造工艺以及美学知识等,提升设计方案水平,为建筑建设提供依据。其次,非物质层面。各地方的特点存在差异,这一层面注重人文特色,各种文化背景下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差异性的文化。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深入的挖掘,提取出能够利用的元素,确保设计效果。比如通过了解法律、道德、社会规则等内容,准确地把握地方文化,优化设计效果,为人们带来新鲜的体验。此外,受各种家庭习惯以及村镇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建筑文化特色不同,基于深度的分析及研究,准确地提取文化元素,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可以为人们展现带有文化特色的建筑,吸引更多人学习以及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和弘扬[6]

图片4.png

    3.7在建筑形式上的体现

    如北京四合院和江南居,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因此,地形自然比较平坦,四合院的面积一般较大,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加上垂花门、大门洞,一共有17间屋子,每间屋子的面积一般是11-12m2,还有中间的庭院,整体面积超过200m2;江南地区在地形上比较复杂,起伏较大,这也就决定了其建筑布局比较紧凑,院落面积较小,房屋组合方式比较灵活,和地形条件相适应。建筑风格带有显著的地域性,四合院中的结构要用色彩丰富的油漆彩画进行绘制,垂花门十分美丽,檐口椽头椽子要用蓝绿色进行绘制,望木要使用红色油漆绘制,圆椽头的颜色要是蓝白黑相套,就好像是晕圈的宝珠,方椽头也会使用鲜艳的颜色绘制,有显著的对比(如图4所示)。但是在江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适合作物生长,每个季节都可以看到绿色红花,建筑外部色彩丰富,因此,在建筑设计上一般都是白墙青瓦(如图5所示),风格素雅,外部环境和建筑相互呼应,具有不一样色。

图片5.png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元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体现地方特色,因此,为了促进二者的结合,需要从不同的方面着手,采取合理的措施,将地域文化元素有效的应用到建筑设计中,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褚衍云,韦晗,卓廷旺,李书森.基于地域文化环境特色的景观建筑设计探讨——以珠海横琴天沐琴台项目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8-10.

[2]周华溢.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精神融入——以自贡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方案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22,40(03):54-58.

[3]尹远.地域文化元素在黑茶文化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梅山文化园黑茶工艺坊为例[J].居舍,2022(01):102-104+117.

[4]吴枫.中国古建筑艺术与传统文化元素在东北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表达[J].建筑与文化,2019(05):209-210.

[5]杨昌友.建筑设计与规划中传统文化元素、地域文化特色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9):114-115.

[6]张一宏.传统文化元素、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设计与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6):85-8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