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周浩

青岛海大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一种常见的技术,该方法适用于各种钻、挖、冲孔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沉渣处理、桩侧一定区域的土体加固施工,利用事先安放于桩中的管道,将水浆与泥浆混合物注入其中,实现桩端及桩侧沉渣的有效加固,以增强桩基整体的承载能力。后注浆技术可有效地改善桩基承载力,减少后期沉降量,节约工程造价,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基于此,本文将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

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桩基础

正文

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分类

如图1所示,为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施工示意图。在实践中,采用后注浆技术的方法有很多种,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桩身的可靠度,有助于减少质量问题,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不同的工程,如建筑、高铁、桥梁等。根据技术应用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桩端后注浆、侧后注浆、端侧联合注浆;根据压力扩散类型划分,可以分为渗透、压密、劈裂。在建筑工程中,采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场景也比较多,相较于其他技术措施,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更具实用价值,对于提高桩基整体可靠性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必须高度关注后注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保证后注浆技术在工程中的合理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越性。

 

 

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

2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准备施工机具

为保证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能够顺利进行,工作人员在进行现场操作之前,应该对该技术中所用到的各类施工机具进行充分的准备,为后续的施工作业打下一个良好而又扎实的基础。将施工机械按使用地点进行分类,分为两类:地面注浆装置和地下注浆装置。顾名思义,地面注浆装置主要在施工地面上完成浆液的制作、存储以及输送;地下注浆装置则主要用于地下,实现浆液的输送以及加压。当所有的施工机械都准备好之后,施工人员应该对每一台机械进行检查,以保证机械的正常使用,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2制作注浆管

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中,一般采用25 mm以上的无缝焊接管和镀锡管。如果桩的长度比较大,那么在选择注浆管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注浆管中的摩擦力和压力,以保证注浆管可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其中,注浆管主要由端部花管、中部直管和上部带丝扣接头三部分组成。将出浆口做成梅花型,开孔直径约为6 mm,可明显提高泥浆密度,进一步提高桩基础的承载力,从而提高桩身后注浆法施工工艺的总体质量。同时,采用橡胶膜、塑料膜、胶带、铁丝对注浆管的端部花管处进行包裹,能有效防止浆液渗漏,保证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的顺利进行,能够大大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

2.3压水测试

开展压水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注浆管的内部通畅以及密封性,避免在正式注浆过程中出现堵塞或者漏浆的情况。在检验时,要对管道的畅通程度进行判断,了解其是否满足施工要求。通过将高压水源注入管道内部,持续3~5min,即可明确相关项目是否通过。这个时候,工程队要检测水压,让水压保持在0.5~1MPa,同时在压水测试中,还可以有效地去除周围的泥浆和沉渣。在进行压水实验时,要实时观测孔洞状态。如果出现了充盈系数过大、孔洞坍塌的情况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确保通过压水试验能够冲开混凝土覆盖层。通过压水测试,可以对管道进行清洗,防止外来物质堵塞管线,为注浆创造良好的条件。

2.4注浆管的安装及下放

在进行注浆管道的安装时,不但要严格按标准程序进行作业,确保每一节都能顺利地完成,还应在安装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对灌浆管道的安装效果进行实时评价。在施工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大大提高注浆管道的施工质量。在注浆管道安装完成后,全面检查注浆管道的完整性。如果对注浆管进行检测,确认没有问题,就可以进行注浆管的下落作业,这将为后续的注浆作业打下一个良好基础,从而提高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和承载能力。

2.5制备浆液

为提高灌浆的总体效果,工作人员在进行灌浆的过程中,要按照建设项目的施工规范、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环境气候等因素,对灌浆的材料、稠度、安全性等进行全面地考虑。在此基础上,考虑凝固时间等因素,可获得最佳的灌浆效果。目前,桩后灌浆技术主要采用水泥浆和硅酸盐浆,水泥浆由于成本低而被广泛使用,而水泥浆由于其无毒、性价比高、凝结时间容易控制等优点而受到市场的青睐。不论选用哪一种浆液,均要根据有关的施工规范,按一定的配比进行浆液的调配,以保证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质量。

2.6注浆参数与条件

注浆参数与条件对注浆效果也有不同的影响。在注浆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对注浆参数进行科学、准确地计算。针对具体的地质条件,若地层以卵石层为主,应选用压浆强度大的设备和浆液。如果是砂土层,那么就要针对具体情况,控制好压浆的压力和流量。

2.7注浆流程以及时间的控制

目前,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对注浆的过程和时间进行控制。一般来说,在成桩3天后,就要开展灌注桩注浆施工,最迟不能超过30天。在提高成桩稳定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周边环境的变化,避免因周边环境的变化而对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假设注浆桩属于多层断面桩类型,那么遵循的流程便是自上而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必须控制好间距,最少的情况下不可以低于2h。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会用到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其对于提高桩基承载力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相关工作人员应持续关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流程,完善施工细节,以提升技术水平,促进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斌.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业,2021(03):45-47.

[2]涂文锴.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20(11):133-135.

[3]李爱红.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0(10):56-5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