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王丛丛

北京市大兴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2600

摘要

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通常会在施工中留出临时的变形缝,也就是后浇带。后浇带作为一种先进的施工方法,可以减少裂缝问题的发生。随着混凝土建筑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后浇带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在提高混凝土建筑结构质量和施工效率方面具有潜力。基于此,本文将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

混凝土建筑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正文

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概念与原理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一种在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它的基本概念是在某一构件的初始施工结束后,通过后续浇筑一层新的混凝土,使得整个构件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首先,新浇筑的混凝土层与原始施工的构件形成一体化的结构,使得整个构件在强度和刚度上得到了增强。其次,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修补原始施工中的缺陷,如高度不准确、表面平整度不良等问题,从而提高了整体施工质量。

在混凝土建筑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梁柱节点的施工中,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提高节点的承载能力,避免节点的剪切破坏。此外,在楼板的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楼板的整体刚度,减少楼板的挠度,为后续施工提供了便利。

 

2.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施工方法与要点

2.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施工流程

第一,确认后浇带的位置和范围。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后浇带的位置和范围,这对于后续的施工工作非常重要。根据设计图纸,我们可以确定后浇带的具体位置,以便准确施工。

第二,清理和准备。在开展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必要的清理和准备工作。首先,我们需要将施工区域清理干净,清除杂物和垃圾;其次,还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必要的平整处理,以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第三,搭建支撑和模板。在后浇带施工中,支撑和模板的搭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支撑系统需要保证稳固和可靠,以确保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而模板的搭建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以保证后浇带施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四,搅拌和浇筑混凝土。在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认真检查混凝土的质量和配合比,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还需要确保浇筑过程中的均匀性和施工速度,以避免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第五,养护和检验。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后浇带进行养护和检验工作。混凝土的养护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通常需要进行湿养护或覆盖保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后浇带的质量,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2.2后浇带施工技术中的施工要点

(1)合理选用施工材料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选用适合的施工材料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确保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强度等级、流动性能等。其次,在选择后浇带所需添加的材料时,应考虑其与混凝土的相容性和性能匹配性。例如,选用合适的粘结剂和填充材料,以确保后浇带与原有混凝土结构的良好粘结和协同工作。

(2)严格控制施工工艺

后浇带施工工艺的控制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要合理安排施工队伍和施工流程,确保各个环节的协调运作。其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高度,避免产生温度应力和裂缝。同时,在浇注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后续的养护措施,如覆盖保湿、喷水养护等,以确保混凝土的充分硬化和强度的发展。

(3)严格遵循施工规范

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首先要熟悉施工规范的要求,包括施工工序、材料使用、施工环境要求等。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检查和监控施工质量,如测量混凝土坍落度、压实度,检测混凝土的强度等。同时,要及时记录施工的关键参数和数据,以便进行后期的质量评估和问题排查。

(4)灵活应对施工中的变化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和施工变化。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人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应变能力。首先要及时沟通和协调各个相关方,共同解决问题。其次,在解决问题时要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同时,要学习和总结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施工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2.3后浇带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1)模板安装施工

在确定了后浇带的设定参数后,相关施工人员再进行模板安装,以防止出现在主体结构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出现的漏浆现象,从而使模板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模板安装时,要注意侧模和底模部分的施工,做好固定处理。在一些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的用量较大,为了满足模板的承压要求,相关施工单位必须合理地采用钢丝网,并采用方木作为支撑的部分,这样就能增强后浇带的成型效果。另外,在安装后浇带模板时,应充分考虑到其与常规模板的区别,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为确保建筑施工环境友好,可以反复地进行模板的使用,在建筑施工当中,必须明确模板的状况,强化模板的质量检验,以免出现因模板的质量问题而对施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当需要更换的时候,应使用其他模板进行施工,以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2)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浇筑施工,并明确施工的要求。浇筑完毕后,有关施工方要进行沉降监测,掌握当中的具体情况,并对养护后的观测资料进行完善。伸缩后浇带的浇筑施工应该与混凝土的收缩状态相结合,一般在建筑施工完成后60天进行;沉降后浇带在主体结构封顶之后一段时间,同时沉降达到稳定,可使用相邻砼强度的膨胀砼浇注施工。

 

3.后浇带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1后浇带强度不达标

后浇带强度不达标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导致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二是后浇带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强度发展不良。

解决方法:首先,要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其次,要加强后浇带的养护工作,包括对浇注后的混凝土进行覆盖保温、湿润养护等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养护质量。

3.2后浇带表面开裂

后浇带表面开裂是另一个常见问题,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当混凝土收缩过大时,就容易在后浇带表面形成裂缝。

解决方法:针对后浇带表面开裂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混凝土膨胀剂,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性。其次,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后,在后浇带表面进行切割处理,形成一定的缝隙,以分散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减少开裂的可能性。

3.3后浇带与原浇注部分的连接问题

在后浇带施工中,后浇带与原浇注部分的连接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连接不紧密或者存在空隙,会影响整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解决方法:为确保后浇带与原浇注部分的连接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确保后浇带施工时与原浇注部分之间的接触面干净、无污染物或防脱粘剂,以保证连接的紧密性。

 

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一种在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在提高施工效率、增加结构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应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和改进后浇带施工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施工需求为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质量和效率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瑞华.关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9:160-161.

[2] 陈艺博,肖文.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2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