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人文艺术思想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王硕

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3000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住宅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满足居住条件即可,对小区内部以及周边的环境、公共设施建设、住宅内部布局是否合理等等都提出了具体需求。所以,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当代人们的实际需求,不断地进行改变,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人居环境的含义出发,阐述了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当前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对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满足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关键词

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人文艺术思想

正文

引言

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满足居住需求,还要满足用户对精神、文化以及生活设施的需求。因此,当进行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时,在考虑住宅结构设计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坚持宜居性、节能性、生态性的设计原则,在保证住宅结构安全的同时,营造一个舒适、便利、美观、绿色、节能的居住环境,不断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1自然人居环境设计理念

自然人居环境设计理念是一种室内设计理念,旨在打造宜居的室内环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基本原则包括自然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自然性原则强调将自然元素融入室内设计,比如自然光、绿色植物、天然材料等,以营造出具有自然气息的室内环境。人性化原则注重人的需求和感受,强调以人的体验为核心进行室内设计,该原则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健康和美观的需求。可持续性原则强调设计的环保和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选择可持续性材料、减少能源消耗等方面。将自然人居环境设计理念应用于室内设计,可以打造出更加舒适、健康、美观、环保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

2自然人居环境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1布局设计

在室内设计中,布局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室内空间的舒适度和使用效率。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布局设计时应注重四个方面。要注重空间的开放性。保证空间布局的开放性,打造宽敞、明亮的室内空间,提高室内空间的使用效率。比如,设计师可将客厅和餐厅设置在同一区域,以增强空间的流通性和提高人们的互动性。要注重光照和通风。在室内设计中,光照和通风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提高空间的舒适度和健康度,所以设计师可以通过设置大窗户或天窗,增加自然光的入射,促进室内空气的流通。要注重人的生活需求。在布局设计中,设计师要根据人不同的生活需求来设计不同的功能区域。比如,卧室的布局设计应注重私密性和安静性,而厨房的布局设计应注重烹饪和清洁的便利性。要注重室内环境的美感和艺术性。布局设计不仅要注重功能性,还应注重室内环境的美感和艺术性。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装饰品的选取等,打造温馨、舒适的室内环境。

2.2合理使用自然光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窗户和天窗让自然光照亮整个室内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首先需要考虑房间的朝向、布局和光线角度等因素,确保自然光可以充分地照亮室内空间。设计师可以借助多种材料和技术使自然光更好地进入室内空间。比如,可以使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打造墙壁或隔断,确保自然光可以穿过这些材料照亮室内空间。设计师还可以使用反光材料来反射自然光,以达到更好的光照效果。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比如,将工作区域设置在自然光充足的地方,以提高人在工作时的舒适度。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在室内空间中使用透明的隔断来分隔空间,让自然光能够自由流动,从而创造出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2.3加强制度创新与供给,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韧性治理的政策保障

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是农村人居环境韧性治理的重要保障。针对农村所面临的公共规则弱化与失序困境,治理主体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与供给,确保韧性治理的可持续性。首先,要加强正式制度的供给完善。政府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的“元治理”主体,要以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作为治理的主要依据,明确政府、市场和农民在治理过程中的责任范围,制订标准体系和发展规划,并为治理实践和维护权益提供依据。其次,要以村规民约、村风民俗、村落传统等非正式制度作为重要补充。相比正式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非正式制度具有更强的地方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引导农民达成共识,统一农民行动,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韧性治理提供指引。最后,要确保制度的有力执行。要加强对政策制度的宣传解读,准确、及时、有效地传达政府工作意图,引导农民树立公共意识,配合规范遵守,同时优化和加强治理绩效考评,驱动治理主体自觉承担责任,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2.4营造轻松舒适的家居氛围

完美的人居环境既包括室外环境也包含室内空间设计,良好的室内空间设计有利于为人们营造一个干净、明亮、轻松的家庭生活氛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因此,在进行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室内空间布局是否合理,人们的居住体验是否良好,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科学规划设计阳台、客厅、卧室以及厨房、餐厅的位置,做到客厅以及卧室的采光优良,且室内空气流通,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厨房、阳台以及卫生间的设计,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使用要求,尤其是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与生活方式,适老化设计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快速推广与应用,图3为无障碍台盆。室内材料优先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减少甲醛等有毒气体对人体产生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进行改变和创新,既有利于为人们提供舒适便捷的人居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5加强多元主体协同,实现韧性治理优势互补及资源整合

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复杂扰动和风险,仅强调政府的刚性管制及运动式治理已不合时宜,有效化解农村人居环境系统所受到的复杂扰动和叠加风险,需要的是多元主体的持续适应及协同治理能力。韧性治理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化治理结构,让政府、市场、农民的自发组织发挥作用,整合治理资源,以实现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协同共治。首先,政府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和权力的主导者,应通过政策制订、财政投入、组织重构等途径,为多元主体的合作创造良好的政治和制度环境,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同时避免资源投入的“挤出效应”。其次,市场、企业等社会力量作为农村人居环境韧性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应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和治理需求,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为农村人居环境韧性治理提供有力支持,实现自身发展与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最后,农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主体和受益主体,应主动提升治理积极性和参与度,发挥舆论监督、效果评估、信息反馈的作用。

结语

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度和健康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自然人居环境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这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从布局设计、材料选择、光照等方面考虑如何利用自然人居环境设计理念打造更加健康、舒适、自然的居住环境,从而为人们带来高品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徐正,姚银萍.基于人居环境之下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思考[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24):19-21.

[2]孙艳.从舒适到幸福:浅谈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设计[J].居舍,2021(15):15-16.

[3]彭洁.人居环境视域下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策略[J].环境工程,2021,39(3):247-24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