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绿地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
关键词
公园绿地;给排水;施工技术;
正文
1.有关概念
1.1绿地
绿地是建筑学、园林学、景观生态学等学科领域内常用的一个概念,然而在不同领域内所使用的绿地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建筑学、园林学和城市规划中,绿地的概念〔1〕指在城市规划用地的区域内,具有改善与保持生态环境、美化市容市貌、提供休闲游憩场地或具有卫生、安全防护等各种功能,种植有绿色植物的地域。
1.2公园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与广场用地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
公园绿地〔2〕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景观、文教和应急避险等功能,有一定游憩和服务设施的绿地。
公园绿地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
本文以综合公园为例,阐述公园绿地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
1.3给排水工程
给排水工程〔3〕是人们生活、生产及其相关活动提供用水和排除废水的工程设施总称,即为各类不同类型的用户供应满足要求的水质和水量,同时承担用户排除废水和城市降水的汇集、输送、处理和排放,达到保障城市经济社会活动,消除污染物和保护环境建设的一系列工程设施。给水排水工程包括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给水系统提供用水,满足用户水量、水压、水质要求;排水系统完成用户排水及降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
2.施工技术要点
2.1项目概况
该城市公园北邻县第二中学,西面紧靠住宅小区,由于地处闹市区,交通比较拥挤。
本工程占地面积约131000平方米,目前施工区域内部分青苗、树木、建筑物未拆迁,地下有部分电缆、上下水管线等地下设施。现场有两个水塘,一个大石包,现场场地最大高差约23.61m,规划建设区域属于丘陵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高差较大,地面标高在385.05m~361.44m之间。地面以下至基岩顶面之间的沉积土层以粘性土、砂土与砂岩、页岩为主。广场范围内有大量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需全部外运。
本项目是集文化、集会、休闲、健身、防灾于一体的园林生态公园。公园占地约200亩,东西宽约330米,南北长约591.9米,绿地面积约10万余平米,绿地率约80.7%,建筑面积约5439平方米,其中包括餐厅一栋;管理用房一栋;茶楼一栋。公共厕所两栋;歇山四方亭二座;重檐四方亭4座;单层四方亭2座:十六柱重檐八角亭1座;花架2处;廊7处;根据设计全部采用仿古建筑。项目合同总投资约7600万元。
2.2施工技术方案
本工程给排水工程包括:1000*1200mm雨水方沟、以及给水管、埋地消防环网。其中给水管、埋地消防环网采用150mm以上PE管, 专用机械热熔连接,工作压力不小于1.0 Mpa。景观给水系统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最小压为0.25MPa。
本工程污水排水管采用HDPEΦ300mm双壁波纹管,不锈钢管段连接;雨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Φ200、Φ150,采用360°混凝土满包。
该给排水工程施工工期紧,施工面积大,隐蔽工程分布广,包括大量的预埋配件。管件材料和施工工艺复杂多样,安装质量要求高。管道的内部冲洗清扫,各类阀门和管道的接头畅通无阻、不渗漏是施工质量的关键控制工序。根据该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在施工前期,严格执行图纸会审,选择行之有效的施工组织及方案,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可追溯的质量过程跟踪控制。与勘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劳务施工单位等密切沟通,协调一致。为节省转运时间,提高加工精度,建立集中加工场。为节省时间,实行流水作业、平行作业等施工组织方式。严格按照要求组织系统水压试验、系统试运行,保证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2.2.1材料供应
1.管道的种类、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产品质量须满足有关规定。
2.管道、阀门和配件等应为同一厂家供应,以保持材质的一致性。
3.管道、阀门和配件等应出厂合格,没有损伤,外观、误差等质量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验收规范。
4.所有材料均应采购自合格供应商,产品入库前,应按照要求进行验收。检查产品名称、数量、规格、产品外观,出厂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产品说明书等,按照检验标准,实地抽检或者全检。
5.材料仓库要符合存储环境的要求,产品验收合格后,分种类、规格摆放。
6.建立和完善仓库保管制度,建立各类物资台账,保存材料的出厂合格证、产品检验证书、材质证明书等,配管时一定要使管材、管件、阀门与施工图纸保持一致,并做好施工记录。
7.建立和完善出入库管理制度,材料出入库要填写出入库单,并经过签字和审批流程。出入库资料应真实完整,妥善保存。
2.2.2 施工顺序
根据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安装的特点、重点和难点,分别制定施工工序。
1.给水管采用如下施工顺序:
沟槽开挖—预留预埋—给水管安装—水压试验—给水支管安装—系统水压试验—管道系统冲洗消毒—系统工程验收
2.排水管道采用如下施工顺序:
基坑开挖—检查标高—砂石垫层—模板安装—标高和稳定性复核—浇筑基础—安管—接口—检查井砌筑—闭水试验—回填—质量验收
本方案拟设置管道综合加工场,即采取现场实测,集中预制成管道加工组合件,然后将管道组合件运往现场组合安装。在综合加工场,采用机械切割、下料加工。实现生产加工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稳定性、一致性。
综合加工场的设置要综合考虑安装进度计划的要求,以满足不同规格、品种、材质的管道材料和零部件的检验、下料、切割、组对、试压、清洗、防腐等各工序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在加工场内还应考虑管道材料及其管路附件、阀门的试压、检测、清理、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组合件的堆放与运输。
2.2.3沟槽开挖、回填及管基处理
1.本工程主要管道需埋地敷设。管沟开挖的宽度、深度、放坡系数、防护支撑应根据图纸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进行〔4〕。当地下水位高或雨季施工时,应采取降水及排水措施,使沟槽不受浸泡。
2.由于本工程给排水工程大部分位于回填区域,为保证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在施工给排水管道前按照设计要求先回填至道路基层设计标高,然后在根据给排水管道线形,再开挖出给排水管道沟槽。当敷设在软弱土层时,应用粘土分层夯实,夯实密度不低于95%,然后原槽浇筑200mm厚C15混凝土垫层;当敷设在岩石或半岩石层时,需在岩石或半岩石层上铺厚度为200mm的中砂或粗砂垫层。
3.沟槽挖好后,对沟底进行夯实找平。
4.管道铺设完成后,进行回填。回填的前提条件:
(1)管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不小于5N/mm)后,方可回填。
(2)用于回填的土质符合设计要求,无淤泥、砖块、杂草等有机物。
(3)沟槽内无积水,如遇水浸泡,应挖出换填。
(4)复核标高,检查管道支垫和防位移措施符合要求。
两侧对称回填,分层夯实,防止单侧回填导致管道位移,夯实度不小于95%。
2.2.4预留预埋
管道安装前,必须密切配合土建进行预留预埋,其中有套管、构件、管道的预埋及孔洞的预留;为了保证预留预埋的准确、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给排水专业工长根据施工要求,编制管道预留预埋件统计表,注明种类、位置、标高、数量、规格。与土建、质量等相关专业组织会审,复核无误,报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各一份。专业工长并向施工班组进行交底、落实预制加工计划。混凝土浇灌前,会同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做好记录。
2.钢制套管等预埋构件的制作和安装
横穿车行道是预埋给水管需加镀锌钢套管
2.2.5给排水管道安装
管道的安装应符合图纸要求,并按照施工及验收规范以及质量评定标准施工,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管道安装前应组织有关人员熟悉有关施工图纸、技术文件、规范、标准。
2.管材于安装前应进行清理,使之洁净、无毛刺和污损,管口的切割应平滑,切口不能凸凹不平,切割过程中不得损坏管件,管端须去除毛茬。
3.管道安装给水管均按0.002的坡度坡向立管或泄水装置。排水管道除图中另有标注,均按下列坡度安装:
排水管道管径DH50、DH75、DN100坡度为0.02;DN150为0.01;DN200为0.008;DN300及DN400为0.005;DN500及以上为0.003;
4.室外埋地给排水管路应敷设在夯实度不低于95%的夯实土层上。
5.水平管道中的阀门应安装成水平或垂直以保证其可操作性。
6.安装管道过程中,应小心搬运,不得碰撞造成损伤,防止异物进入管道,导致堵塞。安装完工后应做好保护。
7.管道穿越基础、墙壁和池壁的做法:
(1)管道穿墙处,设置比管道直径大2号的套管。
(2)PE管在穿越墙壁、基础时,必须设置金属套管,套管比塑料管大1~2号,套管与基础墙预留孔上方的净高高度≥lOOmm。
(3)管道穿建筑外墙及池壁时,设置柔性防水套管;在池壁的进出水管处须设III型防水套管,施工时应配合土建在浇捣混凝土时预埋好。池壁不得以手工凿洞进行补洞,可采用机械钻洞方式补洞,设于水池(箱)壁上的支架应预埋钢板,然后在钢板上焊支架,补做支架可采用膨胀螺栓。
(4)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埋深车行道下不低于0.70米,其他不低于0.50米。否则,应采取保护措施。
(5)给水管道连接阀门安装时应将手柄留在易于操作处。
2.2.6系统水压试验
系统水压试验与清洗及运行系统水压实验、清洗及运行是检验施工质量,保证系统正常运输的重要环节,界时,我们将根据设计图纸、工艺要求国家规范标准编制系统的试压、清洗和运行实施方案,报甲方审批后实施。现原则性要求如下:
1.系统的清洗(水冲洗)是待管道安装完成进行。系统的清洗(水冲洗)原则上按系统和分区的不同分别进行,即先冲洗主管,然后再冲洗支管,所有水管道系统的清洗原则上均采用自来水冲洗。管道可先用压缩空气吹扫,然后用洁净水冲洗,出水口水色与进水口颜色一致,排出水中不夹带泥砂、铁屑等杂质为清扫合格。在管道冲洗前,应先除去过滤器的滤网,待冲洗工作结束后再安上过滤器;管路系统冲洗过程中,为避免污染设备,水流不得经过所有设备。
2.系统水压试验待管道冲洗合格后进行,原则是按系统和分区的不同分别进行,先试主管(立管),后试支管,等主、支管试验合格后,再按分区系统进行水压试验。
3.系统水压试验的压力测试,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要求如下:
(1)埋地管道的试验须在管道安装以后及地面回填以前。
(2)景观给水管道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加0.5MPa进行试压,以不渗漏且10分钟内压降小于0.05MPa为合格;景观水泵出水管试验压力为1.3 Mpa。
(3)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工程验收之前进行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地面高度。灌满水持续15分钟后,再灌满延续5分钟,液面不下降为合格。
(4)污水及雨水的立管、横干管,还应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做通球试验。
4.系统的水压试验、管道冲洗,需填写试压、清洗和试运行记录,并经有关人员签字认可。
5.生活给水管经清洗合格后,按设计要求向管内加注漂白粉液,使管内氯离子浓度不低于20mg/L,并浸泡24小时,再次冲洗,经水质管理部门取样,化验结果合格。
6.水系统的试运行
水系统试运行分单系统试运行和系统联动试运行两个步骤。可独立运行的水系统在系统安装完成后,经过试压、管道冲洗后进行。系统联动试运行在单系统试运行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1)单系统试运行的基本条件:
①系统水压试验试压合格,冲洗完成。②系统内各设备单机试运行合格,管道系统已连通,控制装置安装完成并可正常运作,仪表经校正合格,读数正确。③系统管网内已充满水,阀门无泄漏且启闭灵活,排水装置及管道有效。④临时用电、用水已就位并符合运行要求,水位自动控制灵敏可靠。⑤试运行人员就位,职责明确,测量设备准备就绪。
(2)单系统试运行内容:
①水源测试。②电机、水泵启动、停机及运行调试。③阀门调试。④流量测定及调试。⑤系统运行参数测定及调整。⑥单系统试运行合格后,方可进行全系统试运行。
(3)全系统试运行条件:
①各单系统试运行完成,且符合规范要求。②系统内所有设备均安装完成,运行良好。③正式水、电装置已连通;④水位自动控制灵敏可靠,控制灵活。⑤系统管网内已经充满洁净水,阀门开关灵活;排水装置及管道畅通。⑥试运行方案得到批准,运行人员就位,职责明确,测试环境满足要求,调试设备就位。
(4)全系统试运行内容:
①水源测试。②设备、水泵启动。③阀门调试。④流量测定及调试。
⑤系统运行测定及调整。⑥系统控制及调整。
(5)其他注意事项
当试运行中发现问题后,应及时停机,排泄后进行处置,严禁带压操作;试运行方案与试运行调整,应履行审批手续,实施试运行应请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等参加。填写试压、清洗和试运行记录,由各参加单位签字存档。
参考文献:
1.赵彦杰 韩敬 刘敏 .实用园林设计[M].出版地: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19年1月,P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S].出版地: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年11月
3.任友昌 潘洁.给排水管网工程-工学结合教材(第二版)[M].出版地: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6年6月,P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S].出版地: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