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工程与科技的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生态文明;环境工程;科技发展
正文
引言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在新型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仍旧遇到不少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一句最近较为流行的用语中,可以看出目前各方力量都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开展新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更深层次的拓宽生态环境保护的真正意义,需要将发展与生态环境进行有机融合,开创以人为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水利工程发展新思维。
一、环境保护工程中空气监测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从当前社会发展角度来说,环境问题得到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建设上,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应政策和要求,旨在打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经济发展理念。在此过程中,各部门应加大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投入,以此来收获更好的环保效果。虽然我国在环境改善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环境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彻底规避,尤其是在空气污染方面,涉及到的空气污染范围依旧处于持续扩大的状态,这一点在大中型城市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为了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环境保护工程空气监测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引导相关部门根据空气监测结果,确定空气质量问题所在,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从居民生活角度来说,空气质量与个人身体健康存在直接关系,尤其是现阶段经常出现的“雾霾”等天气,证明空气质量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相关部门应加快空气污染问题的解决速度,营造良好的空气环境。
二、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
1.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人类所面临的重要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也是严重影响我国环境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不断升高,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且严重程度不断加剧。另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对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当前,研发控制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工程技术,寻求有效解决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技术路径是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异常改变的基本方针,这为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渣土运输和土方作业的扬尘控制
扬尘主要来源于土方作业时,大量的土方长期处于裸露状态,在受到风力及机动车等一些外力作用影响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施工现场路面未硬化,渣土运输过程中会造成扬尘出现。针对影响因子主要的控制措施有:合理规划土方作业时间,减少作业区土方大面积裸露,对于非作业区,需要对裸露泥土采取一定的加固、绿化及严密覆盖措施;厂区内,对重点路面如工地进出口处等进行路面硬化,并定时定点洒水抑尘;施工现场封闭管理,设置材质较硬的封闭围挡避免影响周围环境。
3.引入先进的采样技术
为了将空气监测工作中的影响因素全部消除,先进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空气监测水准。具体操作时,相关人员可应用长光程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应用到的仪器设备包括:CO分析仪器、动态校准仪等。长光程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系统还能自动开展分析仪检查操作,在空气监测现场工作中,还能展示出明显的持续性优势,并对各个区域监测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另外,监测单位还可以通过新形式的空气监测仪器应用,如动态标准仪、高浓度臭氧发生仪等,提升环境保护工程中空气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效果。因此,各空气监测团队应注重先进仪器的引进和应用,让监测质量满足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的各项需求。
4.构建完善的污水治理系统
为了提高城市环境项目的高效管理水平,政府与国家应加大对污水处理体系的研发力度,并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变革,从而推进城市环境系统化管理,为生态环境的长期发展作出贡献。从具体的实践活动来看,污水治理工作要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而污水治理管理人员要积极推进污水运营设备的创建工作,对与城市污水治理有关的问题进行全面地思考,对具体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与时俱进,构建一条长期探索的道路,并在对当地的污水处理需求进行客观地分析之后,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污水管理方案。在参与治理管理的时候,要始终秉持着真实的态度,以实际工作为基础,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科学性、规范性、合法性等,对城市污水的来源进行深入的剖析,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对污水治理系统的逻辑进行完善,做好规划和发展工作,将国家政策、污水治理系统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污水治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5.重大环境风险控制与管理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一些结构性、布局性、累积性的环境隐患和风险都可能成为威胁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旦这些问题暴发,将对社会公众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一系列的次生环境危害。针对这些环境问题的特点,开展重大环境风险识别、评价、预警与应急,落实分级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水平,促进社会安定。
6.降低其他各类污染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水利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水利工程原料、水土能源、电力、天然气等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消耗,从而进一步影响环境的正常循环。所以,应该从这一方面出发,在施工管理中时刻注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用绿色低碳的施工管理技术和材料,做到经济收益最大化。在购买和使用水利工程施工原料方面,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可再生原料,促进原料的循环再生能力,有效规划原料的使用情况,避免出现浪费或过剩的问题。在施工管理技术方面,应该完善技术的不合理之处,对原有施工管理技术进行优化升级,使原料的使用发挥最大程度的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型能源被不断开发出来,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能源利用技术。新型生态环保能源一般为可再生能源,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运用这些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新兴的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通过目前的科技方法,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源。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利用太阳能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从而节约能源。在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施工管理成本,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目前必须面对的重要工程,其不仅关系当代人的生产生活,也对子孙后代有长久的影响。因此,创造良好的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体系是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关键。必须在发展理念与科技进步上协调一致,多学科融合,既要治标,也要治本,使生态文明、环境工程以及科技发展相辅相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康佳.生态文明创新环境工程与科技的发展模式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7(28):127-128.
[2]王兆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企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评《发展循环经济背景下工业企业与生态工程良性发展研究》[J].管理学报,2014(5):780.
[3]田蕴,初平平.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下城市环境保护及治理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20):141-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