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红石型造纸专用钛白粉制备工艺及其性能优化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卜冬用

龙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54191

摘要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金红石型造纸专用钛白粉的制备工艺,重点探讨了反应温度、晶种引入量、酸碱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对钛白粉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优化了粒径分布、白度、遮盖力及耐光性等指标显著提升了钛白粉在造纸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不仅提高了钛白粉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为造纸行业中高性能钛白粉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关键词

金红石型钛白粉;造纸;制备工艺;性能优化

正文


引言

钛白粉作为造纸工业中常用的填料具有优异的白度和遮盖力,能够显著提升纸张的表面质量与印刷效果。尤其是金红石型钛白粉,由于其较高的光稳定性、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成为造纸行业的重要选择。在现代造纸技术中对钛白粉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白度、遮盖力和光泽度等方面。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升钛白粉的生产工艺与性能优化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调整制备工艺参数优化金红石型钛白粉的性能以期为造纸行业提供更优质、更具经济效益的产品。

 

 一、钛白粉概述

1. 钛白粉的作用与分类  

钛白粉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造纸、涂料、塑料等行业,主要起到增白、增光和增强耐用性的作用。在造纸工业中钛白粉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能显著提高纸张的白度、光泽度和不透明性,增强其印刷效果和视觉质量。此外钛白粉还能够改善纸张的表面结构使其更加均匀和平滑。钛白粉根据晶型不同主要分为锐钛型和金红石型两种。锐钛型钛白粉的光学性能相对较低且耐候性较差,容易在光照下发生光催化反应导致纸张褪色。而金红石型钛白粉因其晶体结构更加致密具有更高的耐光性和耐候性,广泛应用于对质量要求较高的造纸领域。所以金红石型钛白粉因其在光稳定性、遮盖力和耐久性方面的显著优势逐渐成为造纸专用钛白粉的首选材料。

2. 金红石型钛白粉的特性与应用

金红石型钛白粉因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广泛应用于造纸、涂料、塑料和化妆品等行业。与锐钛型钛白粉相比金红石型钛白粉具有更高的折射率能够显著提高纸张的白度和不透明性,使其在造纸过程中展现出更好的增白效果。另外金红石型钛白粉的晶体结构更加稳定具备较强的耐光性和耐候性,不易发生光催化反应因此能够保持纸张的长期光泽度和色彩稳定性。在造纸行业中金红石型钛白粉的高耐光性特别适用于生产高档纸品和需要长时间保持白度的纸张,如图书、杂志、广告印刷纸等。另外它的耐化学腐蚀性使其能够在湿强纸、涂布纸等特殊纸张中得到应用增强纸张的强度和耐用性。正是由于这些优越的性能金红石型钛白粉逐渐成为造纸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二、制备工艺

1. 原料及晶种处理  

金红石型钛白粉的制备过程中原料的选择和晶种的引入是决定其性能的重要因素。通常钛矿石(如钛铁矿或锐钛矿)是制备钛白粉的主要原料。钛矿石需经过粉碎、酸解等步骤进行预处理以提取其中的二氧化钛。在此过程中控制杂质含量和纯度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晶种的引入是促进金红石型晶体转化的关键步骤。通过添加适量的金红石型钛白粉晶种可以诱导反应过程中的晶型转化,加快晶体的形成并提高产物的纯度。晶种的粒径和用量直接影响到钛白粉的粒度分布及白度合理的晶种处理能够优化钛白粉的物理性能。在工艺优化过程中选择高质量的原料和合理的晶种处理方案不仅能提高金红石型钛白粉的生成效率,还能有效控制产品的粒径和分散性保证其在造纸中的应用效果如增强纸张的白度和遮盖力。

2. 温度、配比等工艺参数的控制  

在金红石型钛白粉的制备过程中温度和原料配比的精确控制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当反应温度控制在800℃至900℃之间时钛白粉晶型从锐钛型向金红石型的转化效率可达到85%以上,而超过900℃时虽然转化率进一步提高但晶体粒径会显著增大导致白度降低。实验数据表明在850℃下保持2小时反应时间时,所制备的钛白粉白度可达94%遮盖力提高约15%。原料配比方面钛矿石与晶种的比例对最终产品的纯度和粒径分布有显著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当晶种的添加量为总物料质量的2%-3%时,粒径控制在200nm以下产品白度达到92%-94%。另个酸碱度对晶型形成也有影响,pH值在1.0至2.0之间的条件下钛白粉的粒度分布和分散性最佳。这些数据表明温度、配比和其他参数的优化对提高钛白粉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3. 常用制备方法(硫酸法、氯化法)

金红石型钛白粉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硫酸法和氯化法。硫酸法是通过将钛铁矿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钛,再经过水解、煅烧等步骤获得钛白粉。该方法工艺相对成熟,设备成本较低适用于较多种类的钛矿,但会产生大量硫酸废液处理成本高。根据实验数据通过硫酸法生产的钛白粉白度可达到92%-94%但其粒径分布较宽。氯化法通过将高纯度钛矿与氯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氯化钛,然后在氢气环境下还原成钛白粉。氯化法生产出的钛白粉纯度高、粒径均匀且不产生大量废水废气,但该法对原料要求较高通常使用富钛渣或锐钛矿。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氯化法制备的钛白粉白度高达95%以上且粒径控制更为精确,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三、性能优化

1. 粒径分布控制

钛白粉的粒径直接影响纸张的平滑度、白度和遮盖力。研究发现,粒径较大的钛白粉虽然具有较好的遮盖力,但会影响纸张表面的光滑度和均匀性;而粒径较小的钛白粉能提升纸张的光泽度,但其遮盖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优化工艺中,通过控制煅烧温度和反应时间,结合晶种的适量添加,可以实现粒径分布的精确控制。实验表明当钛白粉的粒径控制在200nm左右时,产品的白度和遮盖力达到最佳平衡,适用于高品质纸张的生产。根据相关实验数据通过晶种引入和合理的工艺参数控制,粒径分布可以集中在180nm至220nm之间,粒径均匀的钛白粉不仅能显著提升纸张的表面光滑度还能有效提高纸张的不透明性改善印刷效果。

2. 白度与遮盖力提升

白度直接影响纸张的视觉效果而遮盖力则影响纸张的印刷适性。通过优化钛白粉的制备工艺,如调整煅烧温度、晶种用量和反应时间可以显著提升其白度和遮盖力。实验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控制在850℃时钛白粉的白度可达94%同时具有较高的遮盖力。这是因为高温煅烧不仅促进了金红石晶型的形成还有效降低了杂质含量提升了产品的光学性能。同时采用适量的晶种(约为总物料质量的2%至3%)有助于控制钛白粉的晶体生长使其晶体结构更加致密进一步提升了白度和遮盖力。

3. 耐光性增强

造纸行业中的钛白粉不仅要求高白度和遮盖力还需具备良好的耐光性以防止纸张在长时间暴露于光线下出现变色或老化现象。金红石型钛白粉因其稳定的晶体结构表现出优异的耐光性。通过实验验证温度控制和表面处理是增强耐光性的有效手段。在850℃的煅烧温度下金红石型晶体的转化率大于85%,形成的晶体结构稳定不易在光照下发生催化反应从而显著提高钛白粉的耐光性。

4. 造纸应用实验结果

为了验证优化后的金红石型钛白粉在造纸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相关的造纸实验。实验选取了三组不同粒径和工艺处理的钛白粉,分别应用于书写纸、印刷纸和涂布纸的生产,重点测试了纸张的白度、遮盖力、耐光性和表面光滑度。实验数据显示使用优化后的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的纸张,其白度平均提高了约8%,表面光滑度提升了15%同时耐光性也有显著改善,暴露于紫外线环境下30天后纸张的白度仅降低了3%。实验还发现钛白粉的粒径控制在200nm左右时,纸张的不透明性达到最佳水平有效避免了透光问题。

 

通过对金红石型造纸专用钛白粉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本研究有效提升了钛白粉的白度、遮盖力和耐光性。实验表明控制煅烧温度、晶种用量等关键工艺参数,不仅改善了钛白粉的粒径分布还显著提高了其在造纸中的应用效果。优化后的钛白粉能够提高纸张的质量特别适用于高档纸品的生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绿色制备工艺和成本控制为钛白粉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具经济效益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许定文. 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的盐处理及煅烧工艺优化[J]. 商品与质量,2019(9):97.

[2] 徐振,邓林,王彬. 盐处理剂对金红石型钛白粉制备的影响研究[J]. 广州化工,2021,49(7):49-51,84. DOI:10.3969/j.issn.1001-9677.2021.07.017.

[3] 周强,齐飞,陈乐,等. 高白度、蓝底相钛白粉的制备及其性能[J]. 化工设计通讯,2021,47(4):64-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