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核心技术
摘要
关键词
高层建筑;质量控制;模板工程
正文
引言
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主要包括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施工内容,施工技术的选择尤为关键,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质量和强度,决定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加强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某建筑工程,对该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涉及的模板结构、钢筋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展开详细的探究,以此保障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建设高品质的建筑,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1、模板结构施工
在对模板体系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现行的管理规范进行施工,该项目中配备有高大模板,垫层应该设置在天然地基土上方,模板选择使用木模板,模板的尺寸设计为40mm×90mm,将短钢筋深插至土方内,作为模板的支撑体系。结合该项目的实际需求,底部模板的厚度可以设计为500mm或是800mm;外侧模板可以选择使用240mm厚度的砖胎膜。将砖胎膜布设在垫层的正上方,然后使用M5水泥砂浆进行砌筑。砖胎膜不但可以保证模板体系的稳定性,还可以作为防水层的保护层。砖胎膜与基坑的侧壁之间可以回填素土进行支撑,也可以使用钢管木方做支撑,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砖胎膜自身的稳定性。结合设计图纸来看,该项目中的地下室外墙与剪力墙的厚度为250mm、300mm、350mm等。鉴于此,在对墙体模板结构进行设计时应重点关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1)面板选择使用18mm的胶合板比较合适。2)穿墙螺栓选择使用M14止水螺栓,需要注意的是人防区域内严禁使用塑料套管。3)地下水的消防水池部分的螺栓可以选择使用止水螺栓,但是不得额外设置塑料套管。4)地下室外墙结构应该沿着其长度方向按照1500mm的间隔标准设置支撑构件。待支撑构件安装完成后,按照一道400~500mm的间隔标准设置水平连接构件、500~600mm的间隔标准设置竖向连接构件。
2、建筑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图纸方面的问题
施工图纸是整个项目的框架,是工程施工时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如果施工人员不能了解施工图纸设计的意图,就会导致实际施工难以达到设计图纸的标准和要求,与设计图纸出现较大偏差,进而就会影响到工程进度和质量。由于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大多数为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在实际施工时,施工人员难免会对施工图纸了解的不够充分,同时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限制了他们对图纸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弱化了施工图纸在实际施工中的指导作用,影响了施工图纸的落实效果,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时就会失去专业的指导和依据,从而给工程质量及安全带来较大影响。
2.2结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在开展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的功能需求、使用寿命和质量标准等方面的要求,还需充分考虑外界环境对工程结构各方面的影响。土木工程整个施工环节都在室外进行,现场环境复杂多变,所以环境因素对土木工程的施工影响较大,同时环境因素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会给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带来较大隐患。
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质控策略
3.1混凝土材料配置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为优化材料的配比效果,需结合混凝土材料配置方案,确定材料配比标准。在普通的土木工程建筑项目中,需选用含碱量小于0.6%的水泥材料,控制矿粉掺合料和低碱外加剂的使用量,得到理想的混凝土试配效果。还要确保混凝土拌合物与水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防止由于水胶比等因素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或是强度降低,从而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在混凝土材料配比中,需以原材料选择和混凝土材料混合为中心,提升混凝土材料配比的规范性,确保混凝土具备足够强度与稳定性。在施工建设期间,对材料与设备的进场情况要严格控制,监督材料搅拌过程中的标准性,强化混凝土材料进场管理,避免因材料配比不合理导致材料分层、离析等现象的发生,确保能够满足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在混凝土温度应力调控方面,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在水泥的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这会影响混凝土材料的表面系数,当混凝土内部材料发生聚集时,混凝土材料整体性能将会下降,此时将无法满足材料配置要求以及混凝土结构施工要求。此外,在混凝土浇筑时还容易产生收缩变形,从而使结构受到损伤和破坏。所以在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时,施工单位必须以土木工程项目的特征为基础,控制减水剂的使用量,改善混凝土材料配置效果,避免在后续施工中混凝土产生裂缝。
3.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关注以下要点。(1)坍落度。混凝土浇筑高度对浇筑均匀性有着很大影响,如果浇筑高度过高可能出现串筒、离析等不良现象。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应按照浇筑高度不超过2m的标准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如果浇筑高度高于2m,那么施工人员在浇筑过程中需要设置溜管。(2)浇筑时间。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坚持连续性原则,确保一次性浇筑成型,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在浇筑过程中,如果遇到雨雪等天气,则需要暂停施工,并采取措施保护已浇筑的部位,同时合理设置接缝。(3)浇筑速度。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工作的顺利推进,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及强度,施工人员需要合理控制浇筑速度,并统筹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运输作业,做好施工协调工作,确保浇筑的连续性。(4)严禁随意加水。浇筑过程中如需暂停施工,施工人员应合理设置施工缝,且严禁随意浇水。(5)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目前常见的混凝土浇筑方法有分层浇筑、分段浇筑、分层分段浇筑等,施工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确保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水化热可以及时释放出来。当采用分层浇筑方法时,施工人员应注意将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6)浇筑顺序。施工人员需严格控制梁柱的浇筑顺序,如先浇筑柱子后浇筑梁板。(7)底层施工。混凝土结构最底部容易出现麻面、蜂窝等问题,施工人员应在浇筑前用水泥砂浆处理最下层,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8)预防漏筋问题。为避免出现漏筋问题,施工人员应对主筋保护层垫块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垫块牢固稳定。
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期间,混凝土结构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施工项目,混凝土材料质量将会对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起到直接影响。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要做好混凝土材料配置、混凝土搅拌与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运输。在混凝土浇筑中,要按照规范进行基础浇筑、梁板浇筑与剪力墙浇筑,提升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参考文献:
[1] 游仕忠.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189-190.
[2] 刘潇.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7):323-324.
[3] 江金丽.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J].环球市场,2019(20):329.
[4]张霄.高层住宅楼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四川水泥,2020(4):245.
[5]龙恭胜.浅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通病及防控措施[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0):23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