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初探
摘要
关键词
高层住宅;建筑工程;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
正文
现阶段,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强大推动下,涌现了各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其中,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其特点,主要体现在自重轻、施工方便、环保等方面,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分析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对模板和支撑的要求较高,不仅涉及到严重的材料消耗问题,而且施工的复杂性特点较为凸显。通过对比,混凝土叠合楼板更具使用价值,如安装方便、隔热性能良好等,给予建筑物的结构性能有力的保证,并将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良好的居住环境提供给广大居民。由此可以看出,在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加强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其应用前景广阔,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一、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分析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过程中,高层住宅建筑数量与日俱增,在施工技术类型中,混凝土叠合楼板比较常用,其特点和优势不容小觑。
首先,具备高度的承重能力。混凝土在强度、延性等方面具有着明显的独特性,叠合楼板,可使楼层上的荷载压力得到转移与释放,该施工技术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影响意义深远。其次,可以提供较大的空间自由度。因为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所以对于设计师和建筑师,可从实际需求出发,以此来加强不同形状、尺寸的楼板设计,满足定制化所需。另外,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楼板也具有相互整合的优势,共同致力于楼板承载能力的提升。再次,具备良好的隔音和保温性能。通过隔音层和保温层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噪音的出现,并将热量损失降至最低,给予居住的舒适度一定的保证。同时,在密实性和抗渗性的作用下,对于潮气和水分进入楼内也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最后,施工周期短、施工进度快。通过与传统砖混结构进行对比,叠合楼板施工的灵活性较强,不仅可以满足施工时间的节约性需求,而且也可以对人力成本进行控制,在整体上为工程效率助力。
然而,该项施工技术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如在施工过程中,对预制模板和现场浇筑的要求较高【1】,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合理运用各项施工工艺,严格践行具体的操作标准。
二、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流程
(一)支撑架搭设
在支撑架的搭设方面,测放立杆位置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其间距保持在900mm左右最为适宜,而且也要控制与叠合板端的距离,尽量在500mm以下。同时,应合理调整各层支撑位置,避免影响到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当然,在支撑结构的设置方面,应与叠合板的长度紧密结合。需要明确的是,有关于叠合板的整体长度,如果在2.8m以下,支撑设计应以2 道为主,如果长度大于等于2.8m,但是在3.7m以下,应加强临时支撑的设置,并且设置应以3道为主;如果长度在5.05m以下,设置4道最为合理。
(二)叠合楼板的落位
第一,在落位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来进行,如果叠合楼板处于作业层上空20cm时,应立即调整楼板方向,避免边线与墙的安装位置出现任何的偏差,满足精准化安装的内在需求。第二,在下放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速度,达到高度平稳的目的,下落的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威胁到板面的完整性。第三,在楼板就位过程中,对于施工人员来讲,应加强精细化调整模式的应用,从实际情况出发,将木块合理设置在楼板的下方,为调节操作提供有效的辅助。需要明确一点,在调整阶段,撬棍并不可取,以免损伤到楼板边角位置。在下放阶段,楼板的放置误差应尽量低于5cm,并不定时校核标高。
(三)钢筋绑扎
双向单层钢筋,广泛应用于叠合板之中,在钢筋绑扎前,应及时清理楼板上的杂物,确保表面的清洁性,然后在设置弹线方面,应与钢筋分布特点紧密结合,以便于绑扎工作的顺利落实。在放置双向板钢筋时,施工人员应不断统一双向配筋的相关指标,如间距、直径等【2】。在钢筋布设位置的调整方面,长跨、短跨应分别位于上方和下方。
(四)管线敷设
在叠合楼板吊装后,水电管线的敷设也是重点内容之一,在线盒的选择方面,八角线盒最为合适,以此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加强优化设计,保证管线的顺直性,防止产生交叉情况。在管线敷设过程中,如果需切除叠合板的桁架筋,那么在切除后,应对钢筋的补强处理予以及时落实,以免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造成不利的影响【3】。面对线管叠加情况的出现,并且叠加高度在桁架筋之上,应避免线管与交接位置出现交叉,最合理的方式为:在通过现浇梁结构以后,应准确对接八角线。
(五)混凝土浇筑施工
要想将混凝土的密实度提升上来,应加强振捣器的正确使用,不断规范振捣操作过程,及时清除混凝土中的气泡,然后对于专业工作人员俩说,应认识到混凝土表面刮平处理的重要性,不断强化其质量。在混凝土浇筑环节,面对扰动问题的出现,极容易影响到钢筋的位置,要想防止钢筋位置出现失误,加强支撑或垫块的设置非常重要,不断强化其支撑效果,将变形情况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其中,在双排钢筋之间,特殊撑筋的运用可以有效预防位置的转移。同时,应不定时给予检查,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应提高对墙柱的插筋等关注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在混凝土养护方面,浇水养护比较常用,但是应严格控制其水量、频率等,达到湿润程度即可。有关于养护的时间,至少为7天左右,具体应将混凝土的成型状态作为一大参考标准。
(六)支撑体系的设置
基于本质视角,叠合楼板具有整体现浇式结构的性质特点,所以在设置支撑装置时,应加强现浇楼板的精准化分析,保证布设的合理性。在水平杆扣接头与连接盘,应提高对插销位置的重视程度,为了达到相应的设计深度,应通过铁锤进行不断敲击【4】。另外,受到高层住宅楼层高度较大的影响,难免会涉及到潜在的安全隐患,所以,在建筑层数大于3层时,混凝土的浇筑应借助地泵来进行,加强布料机的使用,并辅以人工操作作为支持。
三、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
(一)基于BIM技术的优化设计
对于BIM技术来讲,作为重要的数字化工具之一,具有较强的可视化、模拟化等特点,在建筑项目优化设计方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通过在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中的应用,其实施效果显著。具体来说:
首先,提高设计效率。BIM 技术,可以整合设计图纸中的各种元素,满足建模在数字化方面的需求,并实现材料清单、结构模型的自动化生成,保证人工计算和编制的准确性,合理控制其工作量;其次,优化设计方案。借助BIM技术,可以使施工过程得到直观化地展示,第一时间对设计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最大程度地预防施工的变更问题【5】;最后,提高施工准确性。在仿真模拟方面,BIM技术的应用,可以防止产生不必要的误差,推动施工精准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在模型构建过程中,该技术可以弥补传统二维图纸存在的不足,尤其在视觉和认知等方面。
(二)叠合楼板吊装控制
在吊装过程中,面对震动、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极容易干扰到工程质量,如果处理不及时,也会暴露出相应的质量问题。因此,应给予有效控制,具体包括:第一,在选择吊装设备时,应紧密联系工程的实际情况,同时在进场检验方面,应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切实维护好吊装设备的使用性能,并保证高度的稳定性。第二,在确定吊点位置时,楼板的形状和重量等因素应进行充分考虑,为吊点数量和位置的设置提供合理的依据。通常而言,吊点的数量保持在2个、3个左右即可,同时,要想避免出现失衡现象,试吊非常有必要,为吊装的顺利进行提供便捷。
(三)叠合楼板拼接处理
为了保证良好的拼接质量,加强拼接材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在拼接处理时,应将进场的模板、混凝土等材料视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保证其性能与设计要求相符。例如采用湿作业拼接方式,应保证模板和砂浆材料的质量,防止空鼓、开裂【6】;如果采用干作业方式,应对高强度螺栓等予以优先选择,防止出现牢固性不足的问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凭借着新型化、环保性等特点,其应用前景非常可观,而且该技术在施工效率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因此,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项目具体情况开始出发,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施工技术,致力于整体施工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韩晓黄, 刘改霞, 池勇勇. 叠合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层的施工技术研究[J].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4, (01): 204-206.
[2]周练, 章一萍, 王础, 唐丽娜, 王恒.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工程应用存在的问题研究与探讨[J]. 四川建筑, 2023, 43 (04): 219-221+224.
[3]李文贤, 李琼, 岳藏, 刘畅.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在H型钢梁上的支承长度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23, (20): 186-190.
[4]张延宾, 谷倩, 雷晓天, 柯杨, 桂官. 大尺寸大开间页岩陶粒混凝土双向叠合板足尺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 2021, 51 (02): 27-33+112.
[5]林惠庭, 李晓杰, 曹健.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桁架钢筋叠合板施工安装的实体质量研究[J].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19, 26 (11): 41-44+49.
[6]许建豪, 贺冉, 孟新田, 刘建波, 陈俊清, 汤曦. 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临时支撑最优间距探讨[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28 (05): 2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