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建筑设计;应用分析
正文
引言
中国经过五千年历史长河的洗礼,积淀下来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劳动人民的智慧。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建筑设计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而我国本身就具有众多享誉国内外的历史建筑,建筑设计人员可充分吸收本土的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满足当前个性化审美需求。
1现代化建筑的本土化设计理念分析
本土化主要指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的人文和历史元素,彰显独特风格特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建筑是文化灵魂的一种体现。在当代社会,每个国家的发展历史、民族文化、社会关系等都各不相同,建筑设计风格也不例外,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区有差异,民族之间有不同,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建筑特点,传统建筑的设计风格自然也是独树一帜,这与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分不开的。一个建筑在考虑设计成何种风格之前,首先要对当地的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进行分析,因为只有了解了本土文化的发展方向,才能设计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本土化建筑风格,进而推动建筑设计的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的建筑设计风格都趋于国际化,导致很多建筑都失去了其该有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而变得越来越一样,这不仅使建筑失去了其该有的风格特点,而且民族文化也得不到弘扬和传承。因此,无论是建筑设计师,还是人民群众,都应该反思这千篇一律的建筑设计风格是否是我们想要的,是否适合我国的发展。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几千年,一直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建筑特点和风格魅力,在当今趋于共同化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提升对本土文化传承的弘扬和重视。因此,对于如今的建筑设计来说,将我们的文化与建筑设计进行融合,不仅是在增强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更是在继承我们传统本土文化的同时缓解国际化对民族文化的入侵。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策略
2.1传统图案元素的应用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图案多种多样,并具有丰富的形态与内涵[3]。但很多图案比较复杂,无法完整地呈现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对此,建筑设计人员在运用传统图案时应对其进行简化,如简化为几何体,也可简化为几何体组合,将其在建筑空间内进行交叉融合使用。人们的审美水平在不断提高,传统图案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可以增强空间的艺术美感。目前,建筑设计中图案元素主要应用在建筑形态、室内空间等处。若想将传统图案元素与建设设计有机融合,设计人员必须抓住建筑的主题以及传统图案的特点,将传统图案元素的审美作用充分展现出来,使建筑设计水平进一步提升。另外,建筑设计人员要充分了解各种传统图案的意义与内涵,选择出更加符合建筑主题的图案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运用图案元素时可以采用变形法、谐音法、比拟法以及借喻法。变形法多以汉字为主基础,根据其汉字的寓意进行变形,常用于背景墙,能够增强建筑空间的层次感;谐音法是指同音或相近读音的图案,如大象背上坐着手拿橘子与如意的孩童,代表吉祥如意;比拟法通常是绘制典故图案,借物抒情;借喻法则是绘制自身具有一定寓意或象征性事物的图案。
2.2人文观念运用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人文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且在现代建筑早期发展中已经有所体现,展示出建筑本身的文化影响力,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结合当地历史文化、民居风格,因地制宜,突出当地特色风格。关注以下要点:以中国礼教中的“人”为建筑设计基点,结合建筑功能、所处地域环境,对各类建筑风格区别对待,如部分建筑讲究速度、经济、效率,如航空站、医院、实验室、工厂等,部分建筑重感情,甚至需当作艺术品对待,如陵园、风景名胜区宾舍、公园亭榭楼台、骨灰堂等,在进行设计时就需讲究对应的文化氛围,以此来提升设计效果。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进行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可借鉴地域古建筑文化中的空间设计形态与布局方式,如在四合院设计时,引入庭院化的空间设计形态,实现建筑功能性与日常生活起居的充分融合;在进行江浙区域园林设计时,可通过空间错落与建筑内容物的层递式安排来达到“移步换景”的观赏效果;在福建漳州土楼设计时,可通过独特的空间形态“圆”,将功能、审美、空间等结合在一起,这种空间形态设计的借鉴、延展,对比古建筑文化元素、哲学元素、审美元素等有着较大不同,表现出更加灵活的状态,但对设计水平要求也较高,需设计人员结合建筑功用、当地生活习惯等展开具体的设计作业。在突出当地特色风格时,需设计师对当地的基本情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如可参考杭州来福士,设计理念源于钱塘潮,将借涌潮现象的优美曲线及层层相叠的自然形态,以现代美学的表现手法,展示出与周边环境相呼应的建筑形态,不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而且凸显当地风景,有着较大的设计美感。
2.3开展个性化设计,促进建筑多样化发展
在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发展中,不仅要继承本土传统建筑的设计风格,而且需高度关注建筑发展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就是说,在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发展中,务必采取个性化设计手段,丰富建筑风格。首先,在建筑风格本土化设计中,应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地域文化紧密结合,丰富建筑的功能和性能,以此实现风格的创新,更好地展现本土特色。如福州马鞍墙即为建筑设计与本土文化高度融合的典范,该建筑造型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暗含了吉祥如意的内涵与寓意。其次,在建筑设计的本土化过程中,需在展现其世界性的同时,关注本土化、历史和现代的全面结合。在建筑当中根据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开展设计工作,能够更加深入地展现当地的人文和历史,实现本土文化的高效渗透。设计人员要在建筑设计中不断学习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学习先进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技术,从而在彰显建筑本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元素。深圳的世界之窗就采用了这种设计方式,融合了自然风光、世界奇观和民族文化,真正实现了民族与世界的深度融合。
结语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将其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个性化审美需求,同时还可以推动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但因传统文化的历史性与人文性,无法直接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因此就需要设计人员以建筑设计实际需求为基础,充分挖掘、整合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创新应用提升建筑设计的人文性与艺术性,促进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竹君.现代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研究[J].地产,2023(3):45-48.
[2]李昭.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陕西建筑,2023(2):47-49.
[3]张民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23,45(1):118-120.
[4]王海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厨卫,2022(5):1-3.
[5]徐振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2(5):2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