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在实际施工监督过程中潜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林强

平江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摘要

为解决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管理体系不健全、缺少专业施工团队、缺少充足的资金等问题,本文结合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必要性,提出行政监督与企业监督多元化渠道相结合、构建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对各参建单位进行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对人员的培养等措施,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正文

   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整体发展形势良好,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设质量和基本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我国工程项目建设已高速发展近三十年,虽然建设体系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处理。尤其是在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同步共享方面,为实现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必须保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措施落实到各环节中,提高项目施工时的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为项目建设质量提供保证,以此来弥补施工中的质量安全隐患,保证项目整体建设质量得到提升。

1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目的是建筑施工过程与寿命期内的安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只是起点,寿命期内的质量安全才是终点。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时,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全方位有效推进,可以为项目建设质量提供基本保证,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可以提供支持,为现场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打好基础。在建筑市场经济中,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主要是依靠各参建单位的行为规范、履职到位,行政监督管理虽然在某一个项目中看视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整体全方位有效推进,长而久之就可以促使投资方的投资效益以及建单位经济效益等得到稳增长,以此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长效稳定发展。现阶段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时,通常是以集中或者分散式管理为主,与工业监督的形式管理,相关行政机构在构建和推进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施工机械行政部门,保证各项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施工安全生产水平提升提供保证[1]。在具体施工时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企业需要对其自身的安全技术要求进行完善和优化,避免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施工质量安全,进而引起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

2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现存问题

2.1质量管理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建筑工程项目在规划和建设时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普遍比较大,建设环节涉及内容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繁琐性。所以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保证各项工作全方位推进,避免留下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在施工时如果施工体系或者监督管理体系中存在漏洞,那么势必会威胁到项目整体建设质量,甚至会留下严重隐患,对项目后期的正式运行等带来不良影响。

2.2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结合建筑工程发展现状,建筑工程领域中涉及到的工程项目建设范围普遍比较大,数量也比较多,部分工程部门为了可以从中获取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偷工减料或者以次充好等问题。尤其是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将现有诸多问题及时处理,很难为项目建设质量提供基本保证[2]。除此之外,部分工程项目在建设时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虽然该机制被应用在各环节中,但是制度具有不可行性的特点,无法妥善处理好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很难针对其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进行处理。所以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必须要对现有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够形成有效的监管。

2.3缺少充足的监督管理资金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领域的整体发展形势良好,建筑工程项目也得到了全新的改革和发展。在行政质量监督管理中,不在进行收费,管理人员工资由由政府来进行拨款,但是这种形势下多数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管理资金严重不足,对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会造成严重影响。工作人员薪酬不高,后勤方面无法得到基本保障,比如车辆公改,不配备监督执法车辆等,对于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2.4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表面化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为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在思想上会比较倾向于看重数量、速度,久而久之会忽视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除此之外,部分施工企业虽然已经相继编制和推进了有关质量安全管理的文件、政策和措施,但是在施工时并没有将这些措施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相关部门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也没有做好监督核实,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形式化路线为主,无法对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内容展开深入了解,也很难将质量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2.5缺少高素质的施工团队

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时其涉及内容较多,整个施工过程具有较强的复杂性特点,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必须要将施工人员在其中的应用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但是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在建设时具有较强特殊性特点,多数情况下施工人员都是以农民工为主,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并不是很高,缺少对项目施工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3]。整个建筑行业从事施工的人员素质普遍比较低。据统计我省现阶段40岁以上的工人占总人数的70%,由于其平均水平比较低,所以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在施工时多数情况下存在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施工的问题,多数都是以自己的经验来操作,很有可能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引起严重安全事故,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危害到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造成工期延误,企业也需要赔付一定的金额,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

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策略

3.1落实质量和安全监管机制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开展时,为了实现对监管问题的有效规避,妥善处理好目前存在的诸多隐患,必须要对符合要求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机制进行科学合理构建,保证监管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将监管体系在建筑工程质量作用和价值体现出来。建筑企业需要将重心逐渐转移到监管制度的推广和推进中,建筑企业必须要确定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与监管机制的重要性,在单位内部实现大范围的宣传和推广,保证管理层以及施工人员能够深入了解工程质量,并树立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为项目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的同时,提高管理水平[4]。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开展时,无论是从自身或者工程项目等各方面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证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强对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的编制和完善,安排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人才参与其中,保证监督管理工作全方位有效推进。

3.2对各参建单位进行质量安全监管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全方位有效推进,避免其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必须要对各参建单位进行有效监管。首先在建筑企业的监督管理中,需要针对企业自身的质量安全问题形成有效监管,对资金支出的报批手续等进行重点排查,确定施工图纸审核过程是否合理,对施工中是否存在材料质量不达标等问题进行分析,避免出现公司收贿赂等问题。如果在监督排查时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隐患,必须要立即处理,避免留下更加严重的后果。其次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针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管时,必须要保证承包商不会出现私自转包的问题,一旦发现要立即处理,避免留下严重后果[5]。在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按照图纸中的要求,保证各环节施工全面有序开展,在施工现场对符合要求的规定和标准等进行编制,包括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安全防护体系等。施工团队中所有涉及到的施工人员必须要遵循持证上岗基本原则,在进入岗位之前接受系统性的安全培训,这样才能够保证其个人能力可以满足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要求。

除此之外,在针对第三方进行监管时,要确定监理单位是否严格按照合同中提出的规定和要求,保证总监以及监理工程师能够全部进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监理人员遵循持证上岗基本原则,保证执行文件的齐全和可靠。除此之外,要保证监理单位在项目施工监督中能够严格按照现有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要求等,保证监理工作,全方位有效推进,针对监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情节并不是很严重的,可以给予警告处理,而情节过分严重的直接进行处罚。在针对设计勘察单位进行监管时,通常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和基本要求,保证施工程序的有效推进。安排专业勘察设计单位深入到施工现场内部对设计文件以及审批流程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面的管控,与工程项目建设中涉及到的文件展开对比分析,直接安排给第三方机构进行全面审核,对第三方监理机构形成有效监管,这样能够保证设计勘察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效果得到提升。同时在整个监管过程中,必须保证所有涉及到的申报文件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满足建设标准要求,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基本保证。

3.3重视人员质量以及安全防范意识培养

    对于已经进入到岗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其展开系统性的培训,在安全部门的日常工作中要引导人员树立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培训考核等各方面的重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管水平。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必须要以人为的操作方式为依据,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等各方面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所以必须积极采取有针对性对策,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做好专业理论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等各项工作。按照规定流程和要求组织成立培训小组,保证各环节培训工作的全方位有效推进,定期组织人员参与到专项培训中,引进专业培训讲师,以分阶段培训等方式促使人员主动参与其中,保证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对于施工以及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保证其自身能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个人的施工行为进行约束管理,这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能逐渐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趋势转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3.4确定工程监管的责任制度

在监管方开展质量监管工作时,建设方是工程项目建设现场的主要负责人,针对施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保证其质量监管职责落实到位。以层层问责的方式来确定监管职责,从监理方角度来看,其主要是驻入施工现场的监管人员,对工程项目质量管控效果会产生直接性影响,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监管义务。所以在发生质量监管失误等诸多问题时,监理方必须要承担对应职责,无论是由任何一方面产生的问题,监理方需要将其自身的职责落实到位。从施工方角度来看,承建方要将其自身的施工职责以及质量控制义务等落实到位,保证现场管理体系体现在各个施工环节中,输出质量合格的工程也是施工方的重要职责,如果存在错误认知,那么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管职责势必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在现阶段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的形势下,针对施工方提出一系列的监督管理要求,保证其能够对现有自检自查体系等进行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够将其监管的作用发挥出来。

3.5多元化监督管理渠道的建设

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得到全方位有效推进,必须要确定监督管理的方向,以制度制定等方式,在工程项目开展到其中某一重点环节时安排建设方对监督管理方提出直接的申请,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涉及到的关键点直接由监管方参与到其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各环节有序开展,同时能够加强对现场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为监管方的验收效果提供保证。除此之,外要结合目前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技术特点,除了传统形势下监理人员亲自参与到项目现场检查之外,还可以利用线上渠道或者远程监管等方式,对符合要求的监督管理渠道进行合理构建,促使监管效率得到提升,为监督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有效推进打下良好基础。另外工程项目经管方应当积极主动对信息反馈通道进行合理构建,并不断扩大渠道的涉及范围,在接收到相关举报或者线索之后,立即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及时给出反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监管工作全面有序开展。

4结语

    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时的基础,是保证项目整体建设质量的前提,能够实现对施工安全风险的有效规避。建筑的安全是项目开始与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建筑企业要以更加长远的目标为依据,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密切配合,长治久安共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发挥多元化监督渠道,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全方位推进,以此来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对施工过程及全寿命期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德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与提升路径[J].居业,2022(03):166-167+173.

[2]陈镜旭.浅谈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四川建材,2022,48(03):86-87.

[3]刘锋涛.民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潜在风险及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21(07):163-164.

[4]张明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风险及防范方法[J].广西城镇建设,2021(04):87-88+98.

[5]周刚,杜诚,黄丽桦.推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一切责任险可行性及措施分析[J].重庆建筑,2021,20(04):21-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