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挖孔灌注桩在复杂岩土地基上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大直径挖孔灌注桩;复杂岩土地基;技术应用
正文
前言:大直径挖孔灌注桩作为一类常见施工技术,主要负责对地基进行处理。而且该施工技术操作较为便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过大影响,投资成本偏低,已经成为建筑项目应用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是,在面对复杂岩土地基时,仍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妥善处理好各种细节内容,保证施工技术的安全使用。
1工程案例简述
某建筑工程拟采用钢排架结构,确保主厂房拥有稳定结构。将该厂房结构跨度调整到23m,柱距控制在6m~9m之内。为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将使用大型吨位吊车进行施工作业。但是在正式施工前,对施工地区进行勘测时发现,施工地区的地基性质为丘陵地区,同时其岩土地基较为复杂,如果仍以原施工方案进行,将会降低工程稳定性,这导致地基施工方面出现问题。同时,本建筑工程的结构拥有偏大荷载,所以在对地基进行施工时,还需要确保建筑工程沉降量符合设计标准。在邀请行业专家、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后,以建筑工程所在位置的地质条件、原计划工程建设目标为基础,选择大直径挖孔灌注桩方式,处理复杂岩土地基,以此提升地基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符合工程设计标准,交付高建筑质量的厂房。
2大直径挖孔灌注桩在复杂岩土地基上的应用技术要点
2.1人工挖孔桩
大直径挖孔灌注桩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要以工程真实情况入手,对于工程设计作详细分析,严格关注施工重点内容后,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控制。一般情况下,在正式进行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清扫,将杂物全部去除,避免影响施工质量。如果施工场地地基存在安全隐患,也需要通过合适方法对地基夯实处理,消除建筑项目后续应用的安全隐患。可以将人工挖孔桩的技术应用要点整理为以下内容[1]。第一、在进行挖孔桩期间,建议采用间隔施工模式,明确桩基施工具体位置。通过这种方式,避免灌注桩间距小于标准距离,影响未来工程建设。如果像本文举例的特殊工程项目,也需要以工程建设实际需求,以梅花形设计模式,严格控制施工位置;第二、在人工进行挖孔作业时,需要每隔1m建设一个护壁,标号至少要为C30。建议选择两个半圆合成一个喇叭形钢模作为护壁模板使用,如图1所示。护壁厚度需要控制在12cm~20cm范围内,护壁孔径需要保证比设计桩径大15cm。
图1 挖孔作业的护壁
第三、在人工挖孔桩深度达到10m时,需要通过鼓风机对孔洞进行通风,确保孔洞拥有新鲜空气,避免孔洞中积累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影响施工人员人身健康;第四、对于垂直起重设备,需要确保架立稳定,在受到冲击力影响不会发生倾倒。所以,需要在检验垂直起重设备架立质量后,满足施工需求,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在孔洞开挖到桩底标高后,通过探孔器,对孔洞的垂直度、深度进行检测,不符合设计标准则要及时调整。
2.2灌注混凝土
等到灌注桩成孔符合设计标准后,着手进行混凝土灌注作业。施工人员需要对孔洞内部进行充分清理,保证孔底没有多余浮渣,并沉渣最大厚度不能超过50mm[2]。为避免地下水对孔洞的影响,需要减少在灌注作业所用的使用,预先准备出足够的混凝土,并在尽可能短时间对施工场地所有孔洞进行浇注,等到混凝土凝固后,可以用其重量控制地下水,避免地下水渗出地表,对地基造成更大影响。因为地下水会影响混凝土密实性,所以在选择混凝土施工方法前,需要预先测量施工场地的地下水流速。如果从孔底、孔壁渗出的地下水流速较快时,建议选择水下灌注桩方法,配合导管进行水下灌注,如图2所示。需要额外注意,在使用水下灌注桩方法之前,需要保证孔内水位和孔外地下水水位保持同等高度,或者前者水位超过后者水位1m~1.5m。如果不满足这一条件,需要使用设备抽出孔洞内积水,再做混凝土灌注作业。
图2 水下灌注混凝土
如果使用串筒法灌注混凝土,需要让串筒底部和孔底保持小于2m的间距,降低灌注作业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对于混凝土的材料选择,粗骨料建议使用碎石、卵石等,并要将粒径控制在小于50mm范围内。对于材料配合比,则要关注混凝土塌落度,建议塌落度保持在5cm~8cm范围内。如果在施工后期,混凝土塌落度大于5cm/h,需要对材料配合比做优化调整,避免影响混凝土灌注质量。对于桩头混凝土标高也需要做到科学设计,用于打破浮浆层的负面影响。本人在查阅大量混凝土灌注资料后,结合本文举例的工程项目,认为承台内桩头需要保证拥有50mm~100mm的进入长度。如果是在夏季施工,环境温度大于30℃时,需要关注混凝土是否发生缓凝现象;如果在冬季施工,环境温度小于0℃,还要额外关注混凝土抗冻性能,及时对施工技术进行调整,确保大直径挖孔灌注桩在复杂岩土地基上得到合理应用。
2.3制作钢筋笼
作为复杂岩土地基作业的重要环节,制作钢筋笼需要认真对待。以施工图纸为准,严格控制各类指标,制作高质量钢筋笼,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提高使用安全性。可以从以下几点落实:第一、在对主筋结构设计时,主筋之间的距离偏差不能超过10mm,如果是螺旋筋,将距离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即可,距离偏差超过这一标准,需要对问题钢筋回炉重做,不允许进入施工场地。而且,在制作钢筋笼时,也需要将加劲箍设置于主筋外部,保证钢筋笼可以受到加劲箍影响,达到有效固定,降低后续使用钢筋笼的施工难度。如果在工程施工中存在明确要求,需要把加劲箍放置于主筋内部,也是以设计要求为准。如果在制作中出现与设计相悖的情况,需要及时联系设计人员,分析问题所在,优化制作工序;第二、在搬运钢筋笼时,需要注意不要与其他物体发生磕碰,避免钢筋笼出现形变。如果钢筋笼无法保持原设计状态,投入复杂岩土地基施工中将无法保证地质质量。除此之外,在安放钢筋笼前,也需要对孔洞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沉渣,及时清理孔洞。钢筋笼要严格对准孔位,保证安装的精准性。也可以避免在下方钢筋笼过程中,因为没有对准,在孔洞内部发生碰撞,影响孔洞内部结构;第三、在对钢筋保护层设计时,如果工程项目没有设计护壁,需要将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为70mm。如果存在护壁,厚度可以调节为50mm。合适的钢筋保护层可以让钢筋笼在面对复杂岩土地基时,不会受到影响,并在后续工程建设中维持稳定地基,降低工程施工风险。
3施工安全防护建议
在挖孔桩时,需要施工人员在孔洞中进行挖掘作业。但是施工场地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在地下的孔洞作业更是需要做好安全防护,避免施工人员出现人身安全。所以,施工单位需要在安全防护方面做好相关工作,保证安全施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安全防护。
3.1设计应急预案
在使用大直径挖孔灌注桩工艺前,需要预先设计全套安全应急预案,同时要让施工安全执行承包责任制,将各个环节落实到具体施工人员、组织人员身上,并要明确具体工作内容,保证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相关负责人可以达到现场处理问题,保留黄金救援时间。孔洞中需要设置软绳或者应急爬梯等,确保施工人员可以安全进出孔洞。如果没有相应进入孔洞设施,施工人员可以拒绝挖孔桩作业。
3.2佩戴安全防护装备
所有进入孔洞挖孔桩的施工人员,每次作业都需要佩戴安全帽、穿工作手套,现场监管人员需要严格监督。初次发现警告,二次发现罚款,情节严重则开除相关施工人员,对其他施工人员做警示。需要额外注意,如果遇到雨天,所有施工人员禁止进入孔洞作业。
3.3注意保险装置
在应用钢筋笼等电器装备,需要保证保险装置具有自动跳闸功能,并且在每次施工前,都需要由监管人员对保险装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装置不灵敏或故障,停用该电器装备,等到更换新电器装备后才能继续作业。
3.4使用降水井控制地下水位
复杂岩土地基在桩区可能有较高的地下水位,使用人力排除不现实。建议引进专设降水井,保证在短时间内降低地下水位,达到安全作业标准。在地下水位降低期间,容易导致混凝土护壁发生下沉或是断裂现象,也需要预先准备安全措施,避免对孔桩造成影响。
3.5土石方远离孔洞
从孔洞中挖出的土石方,需要由地面施工人员及时运走,保证孔洞口周边无过多土石方。尤其是避免堆放于孔口周边区域,容易对孔壁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对孔洞内的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从孔洞中运输土石方,可以在桩孔设置小型机架,通过电动葫芦进行垂直运输。如果在孔洞内的施工人员感觉到身体不适,应立即和地面的监管人员取得联系,及时离开孔洞。监管人员需要利用设备对孔洞内部空气质量做严格分析,在确认孔洞无问题后,让其他施工人员进入孔洞继续施工。
结论:虽然本文对大直径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做详细分析,但是在具体面对复杂岩土地基时,仍需要对地基情况进行严格分析,明确施工细节内容,以施工标准落实各项内容,保证施工质量。希望本文可以为从事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提供帮助,助力建筑行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传宇.桥梁桩基施工中的挖孔灌注桩技术[J].交通世界,2021(28):121-122.
[2]孙云.人工挖孔灌注桩托换法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基础加固中的应用[J].地基处理,2020,2(05):380-382.
作者简介:朱灵一、1979年12月出生,男,湖北宜昌人,汉族,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学历,现就职于湖北万泰岩土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