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正文
1防水防渗施工的意义和目的
防水防渗施工的意义和目的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同时满足人们对居住、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防水防渗施工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地下水、污水、化学物质等外部液体渗透到建筑内部,导致墙体渗漏、泛霉、腐烂、漏电、墙体开裂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居住环境的干燥、安全和健康。同时,防水防渗施工还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和抗风能力,节省修缮和维护费用。
2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渗漏问题的主要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渗漏问题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设计图纸不合理。不合理的设计图纸可能导致渗漏问题。例如,设计中未考虑到特定的水压力、水土条件或者周围环境因素,未合理设置防水层或者未考虑到排水系统的需求等。设计图纸不合理可能导致施工阶段出现渗漏漏洞或者工程完工后出现渗漏问题。(2)施工操作不当。施工操作不当是另一个常见的导致渗漏问题的因素。例如,施工过程中未正确安装防水层、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或者施工过程中对已安装的防水层造成破坏等。不合格的施工操作可能会导致防水层质量低下,从而引起渗漏。(3)材料质量不过关。材料质量不过关也是导致渗漏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使用的防水材料质量差、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使用不合适的材料,就可能出现渗漏问题。例如,使用劣质的防水涂料、防水卷材或者非防水材料代替防水材料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渗漏问题的发生。
3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3.1外墙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
(1)严格控制填充墙缝隙施工质量。首先,使用砂浆材料,填充框架梁柱以及砌体之间的夹缝,并现场确认夹缝施工质量,保障墙体结构及施工密实程度。其次,施工人员还需要针对工程的墙体高度、砌块高度进行精准的施工控制,避免因施工高度不一致,出现施工缝。再次,处理斜砌时,也应充分利用立砖、侧砖等材料,用于完成处理剩余墙体施工部分的技术。最后,进行外墙的缝隙填充时,应使用砂浆材料来完成。(2)墙体施工期间,为更好地预防出现渗水情况,首先需使用干砖作为施工材料,并对干砖进行湿润处理,目的是增加混凝土砌块含水量,严控将含水量控制在16%以上。其次,在进行外墙抹灰施工时,可将分层抹灰施工方案应用于施工中,并在砂浆内添加适量的聚丙烯,以此提升对施工缝的质量把控。当基础的墙面清洁工作完成后,方可执行下一步的抹灰操作。再次,在定浆施工中,应做好贴实处理,贴实时可借助尺板辅助施工,预防渗水。满足施工标准后,再次开展抹灰作业,并将抹灰层把控在5mm左右。(3)在建筑外墙面砖粘贴时,为保障防渗成效,还需要先确定水泥浆配比,要求其满足施工饱和需求。其次,在水泥浆之中增加适量的抗裂剂,借以促进墙体结构的防水防渗施工品质优化。
3.2屋面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想要有效解决对建筑渗漏现象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先做好防水漏电措施设计的准备工作。工程设计部门在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渗漏现象的各个环节,同时还要根据场地气候环境以及建筑材料自身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防水方式,以便于能够有效避免渗漏现象的发生,进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益。在施工项目开展的前期,综合考察了建筑的烟道、系统结构、排孔、优化屋排砖、屋面的结构和排水等,并研究建筑施工技术的深化设计,提出详细可操作性的建筑施工方案,为项目后期的工程实施操作打下基础。此外,还应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在屋面板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后要充分保证楼板缝相结合密实,做好在混凝土浇筑阶段的旁站工作,确保屋面混凝土结构没有质量缺陷问题。在屋面项目施工前要严格依据原设计图纸的规范施工方案进行,对已入库的防水材料进行充分复验,在防水工程的细部节点,施工前后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全面施工交底。
3.3地下室防水防渗技术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地下室也是防水防渗技术应用的重点区域,由于地下室结构复杂,多为混凝土连续墙,且外墙长期被挤压、侵蚀,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水防渗处理,就会导致雨水进入到建筑结构内部,进而引发缝内夹渣、胶凝材料流失、管道渗漏等问题,影响建筑整体稳定性。因此,在进行地下室防水防渗技术的过程中,可以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其一,优化套管穿墙施工工艺,减少管道渗漏问题的发生。在地下室水预埋管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就是套管穿墙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循相关操作流程进行该技术的应用,首先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防水套管(柔性或刚性),然后结合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方案,完成钢筋绑扎、预埋件预埋等工作,在管道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处,最后还需在套管上加焊止水环,以增强管道防渗水性能;其二,合理筛选混凝土材料,保证地下室环境的干燥性。地下室地面铺设工作非常重要,如果防渗水技术应用不到位,会导致室内环境潮湿,造成建筑结构锈蚀、材料腐蚀等问题,因此必须要选用防水性能优良的混凝土材料进行地面铺设工作,并在混凝土硬化后涂刷防水层,进一步增强地面防水防渗性能,保证地下室缓凝干燥通风。
3.4厨卫防渗漏技术的应用
厨房和卫生间是用水量最大的地方,由于这两个地方都是直接通过各种管道输送水源和排水的,所以一旦管道出现老化或破损等问题,就会导致日常用水浸入到建筑内部,进而造成墙面出现大块水渍或霉斑的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务必要做好厨卫的防水防渗工作。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对厨卫的位置进行合理安排,为避免水流向卧室和客厅,通常需要将厨房和卫生间的地面放低,高差最好控制在3~5cm左右;其次,考虑到厨卫的用水量非常大,在进行这一区域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务必要在抹灰时加入一定量的防水粉,以保证地面和墙壁的良好防水性能;最后,在给排水管道安装完成之后,不能立即进行混凝土浇筑,还需先进行试压检测,确保管道无渗漏情况,对管道进行防护处理,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渗漏效果。
4结语
在建筑工程中,渗漏问题是一种常见的施工难题,使得防水施工更为复杂。为了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和防渗标准,采用适当的防水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建筑项目中,为了提高整体质量,施工单位需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合适的防水措施,这将有助于规范施工流程,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同时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此外,施工单位在进行防水防渗施工时,通过确立针对外墙、厨房及地下室等区域的防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进而为建筑业的稳定发展和持续进步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黎强.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建筑技术研究,2022,5(2):38-41.
[2]焦世安.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广东建材,2023,39(02):8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