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冲击成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徐淑斌

371327198902261814 山东省日照市 276801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业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涌现出许多突破常规技术瓶颈的新技术。桩基施工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为了保证各施工单位在实施冲孔灌注桩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地进行整个施工过程,需要对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

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

正文


1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概述

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基础施工方法,该方法可以利用冲锤式自由下落的冲力形成孔洞。然而,这种施工方法存在一些注意事项和需要注意的关键点。首先,冲孔灌注桩的孔径不应大于1200mm。由于施工过程中冲击力较大,所以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震动。其次,根据桩承载性状的不同,冲孔灌注桩可以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端承桩主要通过桩的底部承载荷载,而摩擦桩则是通过桩体与土壤的摩擦力来传递荷载。在施工之前,需要确定合适的泥浆指标,并加强对泥浆技术指标的测定。泥浆的合理使用对于保证施工质量非常重要。孔口护筒的设置也需要准确稳定,并符合相关要求。这样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果施工过程中受到水位涨落的影响或者是水下施工,需要加高加深护筒或者打入不透水层来解决问题。开孔的初始过程中,需要低锤密击、反复冲击造孔,特别是对于软弱土层和孤石区域,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验孔、清孔取样,并做好记录。这样可以及时了解施工的情况,并将其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分析和参考。冲孔达到设计深度之前,需要注意孔底沉渣的厚度是否符合规定的指标。这样可以确保孔洞的质量和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2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金融中心大厦地上23地下2层,规划用地面积35781.47㎡。地上建筑面积为107524.76㎡,地下建筑面积46534.12㎡。通过对现场地质情况的分析,确定采取冲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案。为了达到较好的施工效果,设计单位采用的桩径为1200mm,桩体采用C35混凝土。

2.1制备泥浆

泥浆是冲孔灌注桩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合理地利用泥浆,能充分发挥泥浆在排除砂土、护壁、冷却锤头和润滑等方面的作用。但是,由于泥浆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泥浆配制中也要加强质量控制,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泥浆密度、砂率、黏度等各项指标。本工程中泥浆材料的选定及配合比:7%10%膨润土;0.5%1%工业用碱;0.1%羟甲基纤维素(CMC);拌合用水为自来水。可按表1的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制备泥浆。

1泥浆制备技术指标

 

2.2护筒预埋

护筒的预埋,对护筒的材质有很高的要求,通常需要保证48mm的钢板,1.5m的高度,护筒的内径要大于钻头200mm,并且在护筒上面设置2个吊耳方便护筒安装。对护管埋入深度的控制也很重要,若施工场地为黏性土层,则应比黏性土层深1m,若施工场地为砂土,则应在1.5m以上。护中心距桩中线的距离偏差不大50mm护筒顶应高于周围地面20-30cm

2.3冲击成孔施工阶段

一般而言,为了有效地控制冲击点和冲击力,必须对冲击钻机行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在钢索上做好记号。每次冲击结束后,必须及时将钢索收回,防止钢索缠绕在钻具上。在采用冲击钻法施工粗砂时,为了防止渗水,必须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确定对应的冲程,黏性土层冲程为1m2m,施工中泵入清水或稀泥浆,同时经常清除钻头上的泥块;粉砂或中粗砂层冲程2m3m,测定的泥浆比重1.21.5,根据测定的泥浆比重指标投入黏土块,冲进过程中勤冲、勤掏渣;砂卵石层冲程3m4m,测定的泥浆比重(密度)1.3左右,勤掏渣;软弱土层或塌孔回填重锤小冲程反复冲击,加黏土块夹小片石,测定的泥浆比重范围1.31.5。在冲击过程中要有足够的黏土和清水,以提控制泥浆技术参数的能力。在施工中,钻头的磨损、钻机的排渣等问题都是技术人员管控的重点。若钻头的磨损比较严重,则要立即进行修补。在冲孔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在钢索上做好钻孔深度的控制标志,保证冲孔的深度能够满足工程的要求。冲孔中遇到斜孔、弯孔、梅花孔、塌孔及护筒周围冒浆、失稳等情况时,应停止施工,采取措施控制后方可继续施工。

2.4钢筋笼制作与下放

本次工程建设中,钢筋主筋规格为Ф18原材长度为12m在制作时需要分为三节。其中第一节、第二节需要根据原材长与搭接长度的差值进行确定。而第三节的长度则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完成确定。同时,主筋外侧需要依照每2m设置一道加劲筋的原则,保证焊接密实。至于箍筋则采用Ф8要求间距维持在250mm以内,顶部加密区域采用Ф8间隔距离为100mm。此外,钢筋还要具备质量证明合格文件,并第一时间将钢筋样品送检,直至合格后才可投入施工现场。

在钢筋笼下放时,需要采用汽车吊,将其吊离地面,直至与孔中心对准后实施垂直下放。而吊点则要绑扎在钢筋上部,且堆成绑扎于主筋加劲筋上。其中第一节钢筋笼要下放至地面标高,并采取固定处理。第二节钢筋笼则要与第一节钢筋笼实施焊接作业,在焊接过程中,保证搭接长度为单面焊,搭接焊长度应高于10d。在焊接完成后,绑扎焊接区域的箍筋,再垂直下放。而第三节钢筋笼同样要与前一节钢筋笼实施焊接处理,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节钢筋笼焊接完毕。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最后一节钢筋笼需要焊接一条吊筋,末端与钢筋焊接成吊环,其作用在于避免钢筋在使用时出现位移和控制钢筋笼的标高,并保证钢筋笼顺利进入桩底。此外,钢筋笼要与孔保持垂直关系,将保护层厚度设置在50mm以上。

2.5灌注水下混凝土

在进行钢筋笼吊装后,水下混凝土灌注流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步骤需要进行,其中包括导管二次清孔和检验。为了确保导管质量,灌注流程要求使用密封性良好的导管,并通过试拼装和试压来进行质量检测。在试拼装过程中,导管的准确安装和密封性将被检查,而试压则可验证导管的耐压性能。这些步骤的目的在于确保导管符合灌注流程的要求,以避免混凝土渗漏或损坏的问题。灌注过程中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也需要进行检查。在将混凝土运输至灌注区域后,需要确保其具有合适的流动性和坍落度,以保证后续的灌筑效果。这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够顺利地进入导管,同时还能够在桩基中形成稳定的结构。在灌筑过程中,导管的埋入混凝土深度至关重要。经过剪球处理后,混凝土的数量需要保持导管埋入的深度在0.8米以上。正常灌注过程中,导管宜埋入混凝土深度为26米,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这是为了确保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以及灌注效果的一致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结论

冲孔灌注桩作为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基础桩施工方式,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要求严格,施工操作不当易造成堵管、断桩、卡锤等质量问题,导致施工难以进行,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和效率。因此,针对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控制,及时检测泥浆参数和钻进岩层情况,当出现问题时要制定处置方案加强质量防范,落实施工前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确保冲孔灌注桩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建龙.建筑工程中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9270(2):261.

[2]林浩文.冲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新材料新装饰,2013(9):757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