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刘欢

广州市广州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然而,在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普遍存在,给工程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因此,对混凝土通病的分析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房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质量通病,探究提高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方法,进一步提高房建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关键词

房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技术

正文

混凝土是房建施工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和耐久性。然而,房建施工中混凝土存在许多质量通病,例如混凝土开裂空鼓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甚至会威胁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因此,研究房建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

1.1施工中混凝土开裂问题

施工中混凝土开裂问题是混凝土质量的一种常见问题,其造成的影响往往不容忽视。一旦发生了施工中混凝土开裂现象,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强度和质量,同时也会对建筑物的美观程度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温度变化也是造成混凝土开裂的因素之一。在施工中,由于混凝土内部含有较大的水分,因此容易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而产生裂缝。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密切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其次,施工地基和施工环境也可能对混凝土开裂问题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需要在地下施工的建筑物来说。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对地基进行全面的勘察和分析,对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的问题提前加以预防和处理。

1.2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问题

混凝土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问题。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原因有很多,如材料本身的问题、施工操作不当、养护不当等。

首先,材料本身的问题是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一个重要原因。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主要的固化材料,而水泥本身也存在着质量问题。如果采购的水泥质量不过关,其中的其他成分含量、活性物质含量等与设计要求不符,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甚至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下降,这是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一个原因。

其次,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在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等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如混凝土配合比偏离设计要求、搅拌不均匀、混凝土浇筑不均匀等,就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下降,强度不达标。

此外,养护不当也是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养护是指混凝土在浇筑后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保持混凝土正常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使其早期强度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养护时工期过短、环境温度和湿度不符合规定、混凝土表面蒸发速度过快等,都会对早期强度的形成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1.3混凝土空鼓问题

在房建施工中,混凝土空鼓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混凝土空鼓是指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或外表面与环境之间存在空隙,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裂,甚至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混凝土空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搅拌不均匀。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均匀地分配水和混凝土中的各种骨料和掺合料,就会导致混凝土空鼓。此外,在搅拌的过程中由于自重和惯性力,骨料和混凝土颗粒很容易分离。

其次,浇筑不良。如果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不正确,将会导致混凝土空鼓的产生。在浇筑的时候,混凝土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否则也会造成混凝土内部骨料分离,从而导致混凝土空鼓。此外,如果浇筑过高或者过低,也会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2. 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技术

2.1原材料选择及检测技术

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建材,在房建施工中用途广泛,但混凝土质量通病却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问题。为了避免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在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中,原材料选择及检测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选用质量稳定、符合标准规范的混合料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关键,而有效的原材料检测则是为了确保原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在原材料选择方面,建筑企业应该选择信誉度高、质量稳定的供应商,并在采购前对供应商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审核。同时,选用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材料也能够减少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发生。

2.2浇筑和养护技术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浇筑方式和浇筑速度,以避免混凝土中出现空腔和裂缝。在非自流条件下进行浇筑时,应采用低速加压的方式,以充分填充模板内的空隙。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充分的养护工作。在养护期间,需要对浇筑面进行浇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此外,还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遮蔽,避免日晒雨淋,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进行养护时,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养护时间和天气等因素合理安排养护期。通常情况下,养护期应不少于7天。在低温、高温、干燥环境下,养护期需要相应延长,以达到养护效果。

在混凝土养护期结束后,还需要进行验收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缮,并重新养护。

2.3施工人员素质培训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因此,应强化施工人员的素质培训。首先,施工人员需要掌握混凝土施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他们需要了解混凝土在施工现场的特性,掌握混凝土浇筑、养护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及在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和应对方法。同时,施工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急救知识,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

其次,为了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效果,在培训之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评估,确定其知识水平和技能熟练度,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培训计划应设计合理,培训内容应针对施工人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提高的领域,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要点,加强现场操作技能的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

此外,培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对那些在混凝土施工中存在问题或曾经出现过质量问题的施工人员进行强化培训。这些施工人员可能在对混凝土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盲区,或在操作和应对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改善施工质量和避免通病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2.4施工后的质量评估

质量评估是判断混凝土施工是否合格的重要环节。在施工结束后,开展质量评估工作,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和评价,有利于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解决,并对今后的混凝土施工提供经验教训。

首先,质量评估应采取专业的检测手段。现场检测主要有回弹或实体抽芯检测。在开展检测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检测规程,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其次,质量评估应当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混凝土施工质量评估不能仅仅采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要根据不同用途、不同要求的混凝土进行不同的评价,针对性更强。

 

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其质量控制一直是贯穿施工全过程的重要环节。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和优化。企业应完善施工工艺,强化施工管理,做好养护工作,从而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混凝土施工中发生的通病。

 

参考文献:

[1] 高磊.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的几点思考[J].居业, 2020.

[2] 袁志豪.探讨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技术[J].建材与装饰, 2021(026):017.

[3] 张军平.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剖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8(10):88-8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