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要点
摘要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要点
正文
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桥涵等结构物的重要的验收项目之一,对混凝土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有一定关系。目前江苏的干线公路建设正日新月异的发展,桥梁下部结构物混凝土、预制小箱梁在施工工程,对混凝土的砂、碎石、水泥、钢筋及成品混凝土的强度、外形尺寸、外观质量,一直精益求精,更要高度重视钢筋保护层厚度指标,要深刻领会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把钢筋保护层厚度指标增加混凝土受力和使用功能的重要指标,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要加大优化施工工艺,努力提高高速公路混凝土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合格率。本人在江苏仪征至南京禄口机场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工程部工作,现就对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做一个探讨。
1钢筋保护层的定义
钢筋混凝土中保护层,是指包裹在钢筋混凝土受力主筋外面具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层。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保护层偏小,会加剧导致钢筋在使用期限内严重侵蚀失去功能,严重的甚至使构件早早失效。混凝土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大,混凝土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但是,过大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会使混凝土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大于设计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2钢筋保护层的要求
混凝土中的钢筋保护层合格率是桥涵工程中关键项,各标段桥涵结构物各项工程的首件工程完成后,均需实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合格率达到92%方可批准开工申请,否则应认真分析原因,改进施工工艺,重新浇筑和申请首件工程。
3控制标准
(1)当采用电磁方法检测桥梁工程上下部成品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时,应逐点记录测量值。对于工后钢筋保护层厚度,江苏省交建局要求品质工程实际测量值在图纸设计值的0.9-1.3之间确定为合格,并计算合格率,整个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测点合格率需大于92%。
(2)对于混凝土中工前钢筋拼装过程中的保护层实测厚度需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进行控制,自检合格率100%。
4检测方法
根据《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采用电磁感应法进行工后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所谓电磁感应法,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是通过利用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并检测钢筋的感应电流以获得钢筋位置和深度信息。通过分析感应的电流信号,可以确定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在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电磁感应发检测时,需要根据检测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检测仪器和线圈,并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设置和操作。电磁感应法不能测量钢筋的直径和材质,在进行保护层检测前需要根据现场检测对象或图纸等确定基本参数信息。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采取尺量进行钢筋安装过程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5施工单位的控制措施
(1)加强钢筋下料人员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2)加强模板质量控制、确保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3)钢筋工人在进行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时,按照规范操作,确保钢筋骨架各部分尺寸及精度满足图纸要求;
(4)在小箱梁预制安绑扎腹板钢筋保护层时,垫块的数量满足每平方5块的要求,提升按10块/2平方执行,摆放按上中下位置执行,上A坐标X=0.25、Y=0.25;B坐标X=0.75、Y=0.25;C坐标X=1.25、Y=1.75;中D坐标X=0.50、Y=0.50;E坐标X=1.0、Y=1.0;下F坐标X=0.25、Y=0.75;G坐标X=0.75、Y=0.75;H坐标X=1.25、Y=0.75;I坐标X=1.50、Y=0.75。即上排第一个垫块局离端头0.25,第二块与第一块垫块距离0.50;中排第一块垫块距离端头0.5,第二块与第一块垫块距离1.0;下排第一个垫块局离端头0.25,第二块与第一块垫块距离0.50;上中下排间距0.25;
(5)加强工人质量意识教育培训,禁止钢筋、混凝土浇筑人员在验收合格的钢筋上随意的踩踏;
(6)成品箱梁钢筋骨架采用钢绞线多点吊装横梁整体位移法入模;
(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做到有序振捣,对易于偏位的钢筋作有效的固定;
(8)施工过程不得使用扭曲、变形严重的钢筋骨架。
(9)项目部三检人员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认真检查定位钢筋或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是否牢固。
(10)购买经检测合格的成品垫块。垫块必须采用与保护层尺寸相同的同强度成品垫块或其他满足要求的定型加工产品,不得使用低强度同构件的混凝土垫块。做到双向交叉绑扎。
(11)有条件的钢筋加工厂,采用胎架法来提高钢筋骨架加工质量,钢筋加工的准确性、绑扎焊接的牢固性和架立钢筋的合理性,试验表明采用胎架法能在原有的基层上可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合格率5-10%,加强钢筋骨架加工的质量控制,尤其时在立柱钢筋采用胎架法时,在按照尺寸精度满足规范的提前下,钢筋笼刚度能充分的保证。
(12)提高立模施工控制质量。模板的平整度和刚度满足施工要求,定期检查模板尺寸,立模过程中加强对保护层厚度的检查和调整,根据需要增加设置架立钢筋和保护层垫块。
6监理单位的质量检查要点
(1)强化钢筋加工绑扎报验的验收工作。现场监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和验收评定标准的要求,严格测量钢筋下料加工尺寸误差、钢筋弯起位置,钢筋笼成形后尺寸偏差,以及钢筋垫块坐标等关键指标。
(2)加强混凝土浇筑前的保护层厚度工前抽查。对于现场浇混凝土及靠模后无法检验的部位,需事前监理人员加密检查,切实把好复检关。
7结束语
对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施工工艺的重要性需引起施工、监理以及建设单位人员的高度重视,部分技术人员对保护层厚度控制还停留在以前的观念中,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当抽检到某一构件不合格时,换一个合格的构件检测,更有部分检测人为调整数据的现象,给工程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总之,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是钢筋混凝土的一项重要施工工艺,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应该引起我们工程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对于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对待,积极处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