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层住宅日照间距确定的方法——以山东费县地区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多层住宅 日照间距 日照分析
正文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提升,城市土地持续紧张并变为高价值商品。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居民的“阳光权”和高地价开始相互制约。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是当前城市住宅设计的重要课题。日照间距作为前后两排南向住宅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或大寒日)底层获得不低于相应时长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距,常成为南、北住宅楼间距的最小选择。
2 研究背景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规定,全国各地区因所属气候区划和城市级别不同,制定相应的日照标准。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地区的住宅要满足大寒日底层满窗日照3小时的标准。
旧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规定: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依据临沂市2007年印发实施的《临沂市城市规划管理相关控制标准》规定,费县地区采用“建筑间距控制”方法确定多层住宅的日照间距;采用“日照控制”方法确定中高层住宅日照间距。在新版《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中规定4-9层为多层住宅,10层及以上为高层住宅。7-9层成为多层住宅后,日照间距该如何确定呢?
3 多层住宅日照间距计算方法研究
在临沂市费县地区,4-6层的住宅建筑依然采用“建筑间距控制”方法设计日照间距已被验证是适用的。7-9层的多层住宅日照间距是否也可采用“建筑间距控制”方法?下面以费县某住宅小区为例,分别采用“建筑间距控制”和“日照控制”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得出最佳的确定7-9层多层住宅日照间距的方法。
3.1研究条件概述
目标小区位于费县城区内,总用地面积27614m2。目标小区用地东、西两侧有城市道路相邻,北侧有三栋九层的住宅楼(A#、B#和C#住宅楼),南侧为预留用地(图1)。场地内拟规划设计9栋南北向布置的7-9层的多层住宅建筑,其中7层住宅设计高度为21.9m、8层住宅设计高度为24.9m、9层住宅设计高度为27.9m,优先选择9层住宅,最后选择7层住宅。先设定目标小区内每栋住宅楼均采用两个单元拼组而成,在用地建筑红线内设计日照间距。
|
图1 小区用地总平面图 |
分析中均采用众智SUN日照分析软件V12.0版本(2017年3月28日通过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鉴定)进行日照分析和核算。首先输入相同的场地、位置、环境、连续时长等相关限定参数:有效日照时间带为大寒日8:00-16:00;计算点北纬35°15′、东经117°58′;计算时间间隔1分钟;采样点间距8m;日照计算起点为底层窗台面(距离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最小连续日照时间不小于5分钟。
3.2 采用“日照控制”方法设计
“日照控制”方法确定居住建筑日照间距,是指在满足住宅楼之间的正向间距不小于30m(《临沂市城市规划管理相关控制标准》(2007))的基础上,利用日照分析软件调整建筑间距和角度,在所有住宅楼均满足日照要求后确定日照间距。步骤如下:
初步布置住宅楼。先布置用地界线内最北排的7#-9#住宅楼(选择9层建筑)。在日照分析软件中先输入3.1中所列的参数,再输入7#-9#住宅楼及用地外A#、B#、C#住宅楼的相关数据,建立日照仿真模型。以A#、B#、C#三栋住宅楼南侧外墙为基准,通过计算调整7#-9#住宅楼的位置及角度,在保证A#、B#、C#住宅楼的日照满足大寒日3小时日照标准后,初步确定7#-9#住宅楼位置。以此类推,分别确定1#-6#住宅楼的位置。(调整过程中发现:若1#-6#住宅楼全部采用9层建筑,则南侧1#-3#住宅楼会超出建筑红线;若4#-6#住宅楼采用9层建筑,则南侧1#-3#住宅楼只能选择6层建筑;若1#-6#住宅楼全部选择8层建筑,则南侧1#-3#住宅楼刚好可以满足红线要求。现选择1#-6#住宅楼均为8层建筑。)
‚确定日照间距。初步确定1#-9#住宅楼日照间距后,在日照分析软件中输入1#-9#楼及A#、B#、C#楼的相关数据建立日照仿真模型,叠加所有日照不利影响因素,对日照时长进行统一核算和调整,确保用地范围内及外临住宅楼的日照均满足要求,计算日照间距:1#与4#、2#与5#、3#与6#住宅楼日照间距均为36.2m,4#与7#、5#与8#、6#与9#住宅楼日照间距均为36.6m,7#与A#、8#与B#、9#与C#住宅楼日照间距均为39.6m(图2)。
|
图2 “日照控制”分析图 |
3.3 采用“建筑间距控制”方法设计
“建筑间距控制”方法确定居住建筑日照间距,是指住宅楼南北之间的日照间距按南侧建筑高度的1.5倍计算。下面对目标小区进行设计,先保持3.2中设计出的住宅楼的数量和布局模式不变,再调整场地内1#-9#住宅楼栋位置和层数,逐步确定小区内住宅的日照间距。步骤如下(图3):
初步布置住宅楼。先确定北侧7#-9#住宅(高度27.9m)位置。以用地北侧界外A#、B#、C#住宅楼南侧外墙为基准,往南延伸7#-9#住宅楼(高27.9m) 1.5倍的间距41.85m,布置7#-9#住宅楼。同理,以7#-9#住宅楼南侧外墙为基准,往南侧延伸4#-6#住宅楼(高24.9m)1.5倍高度的间距37.35m,布置4#-6#住宅楼;以4#-6#住宅楼南侧外墙为基准,往南侧延伸1#-3#住宅楼(高37.35m)1.5倍高度的间距,布置前排1#-3#住宅楼。此时发现1#-3#住宅楼已经超出用地红线,将其由8层调整为7层(高21.9m)、1.5倍高度为32.85m,试排后1#-3#住宅楼均位于建筑红线内。
‚确定日照间距。初排楼栋后利用分析软件进行核算,各栋住宅楼均满足日照要求。确定日照间距如下:1#与4#、2#与5#、3#与6#住宅楼日照间距均为32.85m,4#与7#、5#与8#、6#与9#住宅楼日照间距均为37.35m,7#与A#、8#与B#、9#与C#住宅楼日照间距均为41.85m。
|
图3 “建筑间距控制”分析图 |
3.4 日照间距确定结果分析
根据“日照控制”和“建筑间距控制”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在相同条件下,目标小区住宅建筑总面积和用地容积率情况。
采用“日照控制”方法确定日照间距,该小区建筑面积统计如下:1、2、4、5号住宅户型一致,建筑面积均为4554m2;7、8号住宅户型一致,建筑面积均为5117m2;3、6号住宅户型一致,建筑面积均为3960m2;9#住宅建筑面积为4449m2;总建筑面积40819m2,容积率(地上建筑总面积/用地面积)为1.48。采用“建筑间距控制”方法确定日照间距,该小区地上建筑面积如下:1、2号住宅户型一致,建筑面积均为3991m2;4、5号住宅户型一致,建筑面积均为4554m2;7、8号住宅户型一致,建筑面积均为5117m2;3、6、9号住宅建筑面积分别为3471m2、3960m2、4449m2;总建筑面积39204m2,容积率为1.42。
综上,“日照控制”确定日照间距的小区容积率比“建筑间距控制”日照间距的高0.07,可多建1615 m2住宅。前者更为经济合理。
4 结语
在城市土地开发建设中,需要确保居民的“阳光权”,也要考虑节约利用城市土地。多层住宅建筑重新界定后,其日照间距需要通过对比研究确定,以便选择更合理的方法。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地区,7-9层的多层住宅日照间距采用“日照控制”方法确定更为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张强,朱君,修金城.基于众智软件的建筑日照计算参数对比分析——以济南市建筑窗户分析法为例[J].城市勘测,2016,No.155(06):118-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