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现状成因及管理举措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倪关焕

330121196910023318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也逐渐上升,而且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会严重威胁到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在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时,要结合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来进行,并且从多个方面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探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建筑施工;安全现状;管理举措

正文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以及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导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安全事故,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建筑行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问题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现状及其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举措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现状分析

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包括人员安全管理、现场安全管理以及材料安全管理。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结构、设计、工艺、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再加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必然导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设备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建筑结构复杂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隐患。而这些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1.1 建筑施工安全的概念和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是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建筑材料不发生任何伤害、损害和不良影响,并为达到上述目标而采取必要措施的过程。从定义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安全;二是物的安全。在现实情况中,往往是先有物的不安全,后有人的不安全。物的不安全主要是指对物造成威胁或损坏。

   人员流动性大,流动性强。这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与一般生产领域不同之处。因为在建筑工程中,不同工种之间一般不能交叉作业,且流动性很强,工作时间短、强度大。

   施工作业量大,周期长。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工序是在露天环境中进行,加上人工操作的特点,因而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而且,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施工周期越来越短。

   事故类型多、后果严重。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复杂、工序之间衔接紧密,往往是先有作业再有事故;而且事故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安全管理任务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条件差、工期紧、作业面分散、人工操作多、人员素质低、安全生产技术不成熟等原因,在生产活动中很容易发生各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 建筑施工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模板支撑体系坍塌,这是因为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模板支撑体系的数量和规格都不够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因为存在大量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交叉作业情况,从而会引发模板支撑体系坍塌问题。而模板支撑体系坍塌问题的发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对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另外,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很多临时用电设施,比如一些工地上使用的临时用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符合相关安全标准要求,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成因分析

2.1 人的因素

2.1.1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所导致的。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在建筑物内部进行挖掘、加工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施工设备对其进行辅助,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但是当前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他们在进行操作时通常不会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同时也缺乏应有的安全防护措施。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往往会选择在夜间进行作业,这一情况也容易导致施工人员出现安全问题。

2.1.2 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查,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避免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好监督工作,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3)在进行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思想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在开展工作时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避免发生操作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

2.1.3 施工人员技术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但是建筑工程企业数量有限,这就导致了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就会导致建筑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往往会降低对劳动力的要求标准,这也就导致了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2.2 环境因素

2.2.1 施工现场环境复杂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现场环境相对复杂,包含了多种不安全因素。第一,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现场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如高空坠物、火灾、爆炸等。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问题,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处理,那么就会对周围的群众以及建筑工程造成极大的影响。第二,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因此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如果不能及时对这些资金进行管理和分配,就会导致项目出现亏损问题,从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安全。

2.2.2 施工现场危险源较多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比较复杂,而且施工的设备设施众多,例如:施工机械、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等。在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比较多,而且不同工种之间的交叉作业比较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比较复杂,并且与周边建筑之间存在一定的安全距离,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就容易发生事故。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经常会有交叉作业的情况出现,而交叉作业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高空作业时,由于脚手架上面可能会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一旦这些安全隐患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举措研究

3.1 安全教育培训

3.1.1 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1)在安全管理方面,主要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2)在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主要有以下内容:

①“一岗一教育”,即从每一名工人进入工地开始,就要对他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施工安全常识、职业卫生常识等;

②“三同时”,即同进同出、同进同宿,在工地上不能随便脱岗;

③“五不伤害”,即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不被物体打击;

④“八不准”,即不准酒后上班;不准带病上岗;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准擅离职守;不准违章指挥和强令他人违章作业;不准任意处置废弃物;不准违反安全生产制度。

3.1.2 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由于建筑工程行业的特殊性,其项目工期往往较长,项目的规模也较大,施工作业面分散且具有多样性。因此,施工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建筑工程行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在项目施工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提高自身安全意识,防范和避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事故。

3.2 安全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人员应实行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并定期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2.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安全标志,危险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戒线,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3.施工现场应具备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有完善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必要的安全生产设备,并按规定办理了相关手续。

4.施工现场必须有与生产相适应的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必须配备专人负责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的管理、检查、维修、保养和更新;建立并执行消防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应有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物资。

3.3 安全监管措施

(1) 施工企业应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在日常的安全生产活动中严格执行,同时结合自身施工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标准、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

(2) 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进而促使员工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

(3) 施工企业应在日常的工作中强化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促使其能够深刻认识到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安全风险。施工企业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将有关安全知识宣传到每一个施工人员手中。
四、结论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落实,是引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强管理,提高安全意识,提高设备标准,强化监管措施,才能有效保障建筑施工等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施工过程平稳有序,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就坤.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1,(6).

[2]王培生.浅析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度[J].价值工程.2021,(16).

[3]刘献伟,王光新,傅志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策略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1,(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