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易诞

430121198907151514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筑的主流。沉降后浇带作为高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后浇带施工方法存在着施工周期长、封闭时间晚等问题,影响着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此,提前封闭技术应运而生,并在高层建筑沉降后浇带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围绕高层建筑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展开探讨,以期能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高层建设;沉降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

正文


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后浇带作为高层建筑结构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后浇带施工方法通常是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这样不仅延长了施工周期,而且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给施工进度和质量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探索一种能够提前封闭后浇带的技术,对于优化高层建筑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提前封闭技术的优势

1.1缩短施工周期

在传统施工中,后浇带的封闭往往需要在主体结构完成后才能进行,这无疑拉长了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通过运用提前封闭技术,能够在主体结构施工的同时,并行进行后浇带的封闭工作。这种并行化的施工模式,不仅优化了施工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让各个施工环节能够更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因此,整个项目的施工周期得以大幅缩短,从而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这种技术的应用,无疑为现代高层建筑的高效、快速建设提供了新的可能,也为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2提高施工质量

在传统的施工方法中,后浇带的施工往往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遭遇恶劣天气时,不仅施工进度会受阻,而且已完成的工程部分也可能遭受损害。通过提前封闭技术,后浇带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封闭保护,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因环境因素导致的施工质量风险。此外,这种技术还能为后浇带内的钢筋等关键构件提供额外的保护。在封闭的环境中,这些构件更不易受到腐蚀和机械损坏,从而确保了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提前封闭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为建筑的长期安全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增强建筑稳定性

通过运用提前封闭后浇带的技术,建筑结构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这种整体性不仅增强了建筑本身的刚度和稳定性,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抵御外部力的能力。特别是在面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时,提前封闭的后浇带能够确保建筑结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从而有效地分散和吸收地震波产生的能量。这样,建筑结构在灾害中的损坏程度将大大降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因此,提前封闭后浇带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一种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态度和行动。它的广泛应用将为我们的城市建筑带来更加稳固和安全的居住环境。图1为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示意图。

 

图1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示意图

2. 提前封闭施工技术

2.1提前封闭施工步骤

此工法中的后浇带封闭施工流程既简洁又高效。具体而言,施工团队会预先在后浇带的设计位置安装带有浇筑钢管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以作为后续浇筑的基础。随后,为保障施工区域的防水效果,会进行详尽的防水处理。在确认建筑物沉降稳定之后,采用一种特殊的混凝土——自密实、微膨胀且抗渗的混凝土,来完成对后浇带结构的封闭。这一施工方法相较于传统方法更为简便,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进一步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通过使用这种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后浇带能被有效封闭,从而大幅提升整体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

2.2预制盖板的设计

此环节中必须根据后浇带实际宽度以及顶板回填土厚度或所承受的荷载来进行。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精确计算盖板的厚度和配筋,以确保其强度和刚度完全符合工程要求。以本项目为例,选择了150mm的盖板厚度,并采用了单层双向钢筋,钢筋直径为10mm,间距为200mm,整个盖板的宽度设定为1200mm,长度则为700mm。此外,盖板上还预留了镀锌钢套管,这些钢套管在底部50mm的位置装设了3mm厚、30mm宽的止水翼环,以增强密封性能。钢套管的长度则是根据回填土的厚度、盖板厚度等因素综合计算得出。对于不同宽度的后浇带,配置了不同直径的钢套管,以确保施工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为了方便盖板的运输和吊装,在盖板顶部特定了位置设置了吊环,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

2.3材料选择

为了确保后浇带封闭后的强度和耐久性达到设计要求,我们必须选用高性能的混凝土和添加剂等材料。这些优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从而确保后浇带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并高度关注材料之间的相容性问题。不同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能差异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必须进行充分的试验和检测,确保各种材料能够相互兼容,共同发挥作用。本工法施工所需主要的材料及设备见表1。

表1 所需主要的材料及设备

序号

材料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备注

1

钢筋

10,12

mm


2

镀锌钢管

φ150,φ200

mm


3

镀锌翼环

φ180,φ230

mm


4

圆钢

6

mm


5

自密实混凝土

C30P6


6

水准仪

DS03


7

预制水平盖板(带灌注口)

1m×0.8


8

预制竖向盖板

1m×0.8


2.4施工工艺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施工工艺参数的精准把控,是确保高层建筑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得以成功实施的核心要素。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便是其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参数。若浇筑速度过快,混凝土内部可能会产生空隙,甚至形成裂缝,这些都将严重削弱其强度和耐久性,对建筑的长期安全构成威胁。反之,若浇筑速度过慢,则会导致施工周期无谓延长,进而增加施工成本,影响项目的整体效益。

因此,为确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能够均匀、充分地流动,并完全填满模板内的每一个角落,必须根据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将浇筑速度严格控制在每小时0.5至1.5m的范围内。这一速度既能保证混凝土的充分密实,又能避免因流动过快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除了浇筑速度外,振捣方式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合适的振捣方式能够高效地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和多余水分,显著提升其密实度和强度。具体而言,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现场施工条件,灵活选择插入式或平板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每点的振捣时间也应精确控制,既要确保混凝土得到充分密实,又要避免过振或欠振现象的发生。一般来说,每点的振捣时间应维持在20至60秒的范围内。

在施工现场管理和监控方面,需要构建一套全面、细致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这包括制定详尽的施工计划和作业指导书,明确界定各项施工工艺参数和质量标准;同时,设立专职的质检团队,对施工过程进行无缝跟踪和全面检查。此外,还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评估和审核,以及时发现问题、迅速采取纠正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始终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为进一步增强施工质量的透明度和可控性,还积极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对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例如,通过混凝土坍落度仪,我们可以准确掌握混凝土的流动性,确保其满足施工需求;而超声波检测仪则能深入探测混凝土内部的缺陷和裂缝,为我们提供宝贵的质量反馈。这些具体、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评估施工质量,还为后续的施工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2.5后浇带剔凿

后浇带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要对后浇带处的混凝土实施凿毛处理,以增强新旧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在此基础上,应该完全清除原先设置的拦截钢丝网,以确保止水钢板的外露部分满足设计要求,有效预防水分侵入。利用高压水枪彻底清洗后浇带两侧的施工缝隙,此环节对于清除缝隙中的杂质至关重要,为后续接缝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并通过底模预留清扫口,将清洗产生的碎屑彻底清除,保障接缝的清洁度。

在接缝操作前,需在接缝表面均匀涂抹一层水泥浆,以提升新旧混凝土间的粘结效果,预防接缝处开裂或渗水。施工人员需恢复后浇带内的钢筋结构,保证其位置和间距与设计要求相吻合。完成上述所有工序后,即可进行隐蔽验收。其系列细致且严谨的施工流程,旨在确保后浇带的质量与安全性,为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奠定坚实基础。

2.6安装模板和支撑

根据设计要求,在后浇带区域需精心安装模板和支撑系统,以确保高层建筑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的顺利实施。模板的选材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一般选用厚度为15-18mm的优质胶合板或钢模板。支撑系统则采用承载能力强的钢管脚手架,配合可调支座和扣件,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安装时,需根据设计图纸精确测量定位,确保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和轴线位置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mm,轴线位置偏差不大于5mm。支撑系统的立杆间距、横杆步距等参数也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设置,确保整体稳定性。同时,为增强支撑系统的抗侧移能力,还应在适当位置设置剪刀撑和水平拉杆。通过这一系列的精细施工和严格控制,模板和支撑系统的安装质量将得到有效保障,为高层建筑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的成功应用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提升了建筑施工效率,更有助于保障建筑的整体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2.7浇筑混凝土

在高层建筑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的实施过程中,浇筑混凝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为确保施工质量,可以采用了高强度混凝土,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精细的浇筑操作。在混凝土的选择上,选用了抗压强度等级达到C50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浇筑前,对模板和支撑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浇筑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将混凝土均匀地浇筑在后浇带区域内,同时控制浇筑速度,以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泌水等不良现象。在浇筑过程中,利用振动设备对混凝土进行了充分的振捣,以确保其密实度和均匀性。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秒/次,振动频率和振幅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粘稠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2.8养护和拆模

为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并具备良好的耐久性,需要制定严格的养护计划。在浇筑完成后的12小时内,即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保湿,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导致开裂。接下来的7天内,每天定时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保持其表面湿润。并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适时调整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在最佳条件下硬化。拆模时间的选择也极为关键,过早拆模可能导致混凝土变形或开裂,而过晚则可能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才开始进行拆模工作。拆模过程中,小心操作以避免对混凝土造成损伤。

3.

总之,高层建筑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工艺方法,在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技术的实施要点包括设计优化、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控制等方面。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前封闭技术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徐仁华.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在现代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1(11):47-48.

[2]杨小军.建筑工程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1(10):51-53.

[3]刘健强,程雪松,张晓波.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在现代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1):81-82.

[4]李志权,付樱姿,苏国活,等.浅谈后浇带提前封闭的可行性[J].四川建材,2020(8):34-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