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铁路系统下铁道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刘东

内蒙古东乌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0170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智能铁路系统下铁道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智能铁路系统的框架下,铁道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涵盖了数据采集与监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智能化维护与保养以及智能化安全管理等方面。通过各类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控,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决策支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协同管理机制促进部门间协作,应用智能化技术实现设施的智能维护和保养,以及通过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顺畅。


关键词

智能铁路系统,信息化管理,铁道工程,管理模式,技术应用

正文


.智能铁路系统概述

智能铁路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铁路运输系统进行全方位、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的系统。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智能铁路系统已经成为铁路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智能铁路系统通过大量的传感器、监控设备等感知装置,能够实时获取铁路运输系统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例如,通过安装在轨道上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铁路线路的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同时列车上的传感器也可以监测到列车运行状态、乘客数量等数据。基于数据采集和处理,智能铁路系统具备了智能化的决策能力。系统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理。比如,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系统可以根据实时采集到的数据,自动调整列车的速度、运行路线,以提高运输效率并确保安全。智能铁路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系统,涵盖了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决策支持、系统控制等多个方面。各个子系统之间实现了紧密的协作和信息交互,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化运行体系。

.铁道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铁道工程信息化管理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铁路工程建设、维护和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在智能铁路系统的背景下,铁道工程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工作效率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将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为电子化操作。比如,在铁路工程的设计和规划阶段,利用信息化软件可以快速完成线路设计、土建结构计算等工作,大大缩短了工程周期。在工程实施阶段,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信息化管理,铁路运输部门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降低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例如,在设备维护方面,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做到及时维护和预防性维护,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同时,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优化列车运行计划,减少空载率和能源消耗,降低了运营成本。

保障运营安全

铁道工程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铁路运输系统的全面监控和预警。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轨道的变形、设备的运行状态、列车的运行情况等,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例如,当监测系统检测到轨道出现异常振动时,可以立即发出警报并停止列车运行,避免了可能的事故发生。

.智能铁路系统下铁道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数据采集与监控

在智能铁路系统下,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是铁道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各类传感器、监控设备等技术手段,铁路运输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实现数据的即时采集和监控。

1.轨道数据采集

通过安装在铁路轨道上的振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轨道的振动情况和温度变化。这些数据可以反映轨道的稳定性和适用性,为轨道的维护和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2.设备状态监控

各种设备如信号设备、道岔、电力设备等都可以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其运行状态。通过这些监控数据,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情况,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列车运行数据采集

在列车上安装运行状态监测器和定位设备,可以实时获取列车的运行速度、位置、停站时间等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列车运行的调度和管理至关重要,可以优化列车运行计划,提高运输效率。

(二)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铁道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运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1.列车运行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列车的运行数据,可以优化列车的运行计划和调度安排。例如,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可以预测列车运行的拥堵情况,及时调整列车运行速度和间隔,避免拥堵情况的发生。

2.设备运行数据分析

对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设备的智能维护和预防性保养。通过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故障数据,可以预测设备的故障可能性,提前进行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

3.安全风险预测分析

结合历史安全数据和实时监控数据,可以进行安全风险的预测分析。例如,可以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三)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

在智能铁路系统下,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协同管理机制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效果的重要手段。

1.实时信息共享

不同部门之间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共享数据和信息。例如,设计部门可以将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上传至共享平台,施工部门可以随时查阅并开始施工工作。

2.跨部门协同

建立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交流。例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可以共同协作,及时解决工程中的问题和难题。

3.全程信息追溯

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记录和存储所有相关数据和信息,实现全程信息追溯。这样可以在工程运行和事故调查等情况下,快速查找到相关数据和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四)智能化维护与保养

智能铁路系统下,利用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可以实现对铁路设施的智能化维护和保养。

1.远程监控和诊断

设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可以自动发出警报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通过远程监控,可以减少人为巡检频率,节省人力成本。

2.预测性维护

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控数据,可以进行设备的预测性维护。系统可以预测设备的寿命和故障可能性,提前安排维修计划,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影响铁路运输。

3.智能化保养

对铁路设施进行定期保养,可以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制定个性化的保养方案,根据设施的实际情况和运行数据进行保养,提高保养效果。

总结:智能铁路系统下的铁道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为铁路运输的高效、安全、智能提供了新的管理路径。通过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实时监控,以及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铁路管理部门能够更加科学地制定运输方案和设备维护计划。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机制则促进了部门间的高效协作,实现了工作流程的优化和信息的全程追溯。智能化维护和保养、智能化安全管理更进一步保障了铁路设施和运输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聂现会,解亚龙,刘红良.山区铁路沿线生态环境风险"智能化+一体化"管理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23,67(9):182-189.

[2]智鹏,钱桂枫,林巨鹏.京津冀重点客站工程建造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研究及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22,66(3):143-149.

[3]解亚龙,尹逊霄,刘延宏,等.基于本体的铁路工程主数据管理关键技术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22,39(1):92-10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