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关键环节探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沈辉龙

宁波市奉化区农村水利与河湖管理服务处 浙江 宁波 315500

摘要

本文深入研究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的关键环节,分别从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和监测手段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在材料选用方面,强调了其对工程稳定性和耐久性的直接关系,提出了加强对供应商质量管理和倡导使用口碑良好的材料的建议。施工工艺部分强调规范性和系统性的重要性,包括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人员培训和引入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建议。监测手段方面则关注监测手段的选择与工程特性匹配、采用先进监测技术和互补性使用多种监测手段等关键环节。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监督;关键环节

正文


1.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关键环节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质量监督作为工程管理的核心,不仅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也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旨在揭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中的关键环节,并为实际工程提供科学的指导。

 

2. 质量监督关键环节的梳理

2.1 材料选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选用作为质量监督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对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运行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对材料选用的隐患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水利工程施工中材料选用的关键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材料的选用应当符合工程的实际需求,确保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近年来,一些水利工程在材料选用上存在盲目跟风、质量把关不严等问题,导致工程的整体质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工程的特殊性,明确材料的性能和用途,确保其能够满足工程的长期运行需求。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是保障材料选用质量的关键步骤。供应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所选材料的质量,因此应建立起严格的供应商评估和监管机制通过制定合理的合同条款、实施质量评估体系以及定期的质量检查,确保供应商提供的材料符合工程标准,降低材料选用环节的质量风险。

在实践中,倡导使用具有良好口碑和长期稳定性的材料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材料选用时,可优先选择这些具有口碑保证的材料,以降低不必要的质量风险。材料选用的过程需要在法规和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所选材料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同时,应注重材料的环保性能,避免使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材料采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材料有助于提升工程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性。

2.2 施工工艺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作为决定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其规范性和系统性直接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然而,部分水利工程在施工工艺上存在不规范、缺乏系统性的问题,这引起了对施工质量的担忧。

施工工艺的规范性是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石。在实际施工中,一些工程存在施工工艺不规范的情况,导致了施工中的混乱和不必要的质量问题。因此,在工程前期应当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包括每个施工阶段的具体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这有助于规范施工过程,确保每一道工序都按照标准操作,提高整体施工质量。施工工艺的系统性是确保工程施工科学性的保障。水利工程施工涉及众多工序和操作,如果缺乏系统性,容易导致施工环节之间的信息断层和协同不畅。因此,建议在施工工艺设计中考虑整体性,将各个施工环节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施工工艺体系这样可以提高施工的系统性,确保各项施工工序的协同配合,降低因工艺问题引起的质量风险。

为保证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关键。培训可以涵盖施工工艺的具体要求、操作规程、紧急处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的深入,可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其应对复杂施工环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执行工程的施工工艺。在实际操作中,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也是提高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和系统性的途径之一。通过使用先进的施工管理系统和实时监测技术,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从而提高施工工艺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

2.3 监测手段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测手段作为质量监督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对工程施工过程的实时掌控和质量保障。尽管近年来监测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一些水利工程的监测手段仍存在不足,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手段的选择应与工程特性相匹配,确保其具备全面监测的能力。不同的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要求各异,因此监测手段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来合理确定。建议在工程前期,进行细致的工程监测需求分析,明确监测的关键参数和监测频率,以便选择适当的监测手段。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是提高监测手段准确性的有效途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监测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包括但不限于遥感技术、无人机监测、传感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高精度、实时、全面的监控,从而提高监测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要注重监测手段的互补性,通过多种监测手段的联合使用,提高监测的全面性。例如,结合遥感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监测,更全面地了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和问题。对监测手段的维护和定期校准也是确保监测准确性的重要环节。监测设备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在实际施工中,建议建立健全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存储、分析和处理这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高对施工过程的实时掌控和响应速度,从而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4.

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关键环节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在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和监测手段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建议。这些建议旨在规范施工过程、降低质量风险、提高监测准确性,为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供坚实支持期望能够对水利工程领域的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参考,促进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明,刘其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措施探索[J].人民黄河,2023,45(S2):148-149+151.

[2] 张继永,刘霞.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技术要点分析[J].水上安全,2023,(15):133-135.

[3] 曹毅.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4):58-6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