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刘淼森 徐莉涵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郑州管理处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6

摘要

安全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确保的安全的前提下,才能保障水务工程的质量。水利工程质量关乎民生,为保证社会平稳运行,需重视工程建设环节的安全生产问题,提高工程质量才能降低对施工人员及周围人员安全带来的影响。对此,建设单位需思考安全生产方面内容,运用标准化的管理方案,弥补水利工程建设环节的不足。基于此,本文对水利工程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

正文


引言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国已建成水利工程大多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运行至今,设施老化、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十分突出,水利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到越来越多从业者的关注。

1水利工程管理安全生产的特征

①自然环境比较复杂,潜在的风险比较多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往往与城市相距较远,地形地质、天气、交通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使得施工条件更加艰苦,当实际开展施工时可能发生坍塌、泥石流等风险灾害,以此增加现场控制难度。②作业工程复杂多样,需要多项安全技术的支撑水利工程涉及诸多机构,包括大坝、渠道等,当开展施工时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对此,施工人员应积极利用相关技术严加控制。在进行安全生产期间,既要提供规范场地与空间,也要配备充足的人力、物力,一旦出现交叉作业的情况,还需让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各自履行所承担的职责,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工程管理安全生产。

2水利工程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问题

2.1安全生产意识不足,造成工程安全隐患

水利工程管理及施工人员均存在安全生产意识不足的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单纯地认为安全生产工作只要不发生重大事故就可以全凭经验开展,为提高工程进度可以忽略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正确认识进度、效益和安全的关系。部分施工单位存在“痕迹管理”现象,为了企业形象建立了安全文化,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台账,甚至部分企业“制造”出不切实际的教育培训、安全排查等资料,仅仅为了应付检查工作,而忽视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此外,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期长、工序复杂,部分施工单位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控制建设材料和人力的投入,随意改变施工工艺和施工工期,严重威胁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

2.2管理责任未落实

目前,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工作人员多数存在管理职责不明确的情况,未落实工程建设主体责任,安全机制的创建不合理。即便安全框架已经建设完毕,但与职责相关的内容不够详尽,在工程运维期间,员工开展的安全生产工作只停留在形式上,未真正行使安全生产,造成各级的安全责任不够合理。例如,在工程建设环节,存在安全制度与标牌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使岗位、部门、个人等的职责不明,容易增加运行标准化管理工作中的盲区。若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员工互相推诿责任,无法保证企业的管理责任得到落实。

3水利工程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增强安全管理意识

将安全生产教育和文化深入人心是顺利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因此,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大对工程参建主体单位所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要加强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监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以便他们掌握必要的安全管理方法与技能,并应在获得国家相关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此外,各相关参建单位每年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2~3次岗位技能培训,加强对施工安全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等内容的学习,以保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当采用或购置新工艺、材料或设备时,应在使用前开展一次安全培训,明确相关规定要求、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方可进行操作。在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时,应注重实效性和实用性,认真对待培训及考核,真正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同时,要建立培训与考核档案,为今后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提供依据。

3.2建立标准责任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不能缺少标准责任制度的创设。经营单位需利用标准的责任制度,组建标准化的施工领导小组,让副组长、组长以及相关负责人承担起自身的岗位职责,实时监测现场内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一方面,管理小组内的成员可对项目进行统筹管理,明确项目的开展目标及核心任务要求,协调好工程建设环节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地配置资源,以降低施工材料及资源浪费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管理者应加强对生产流程的监管,成立专门的监管办公室,约束员工的生产行为。办公室内的监管者可以定期搜索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内容,将员工的施工情况记录在案,以方便管理者调配。例如,建设人员需遵循安全生产工作原则,落实个人责任,衔接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让项目在实施期间上有国家、政府及政策方面的支持,下有员工的配合及监管,让工作人员按计划开展工作。同时,员工需结合水利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及现代化建设相关内容,在工程运维期间加强检查,使领导人员采用动态管控的方式,实时检测现场的情况,方便其总结以往的不足,并让员工通过相互监督的方式,同步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以落实工程项目中的安全措施、质量控制等内容,规范员工作业行为,减少项目施工期间的不稳定因素。如员工需要关注与项目相关的劳动保护政策及法规,积极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听从领导人员的安排,检查已经完成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否达标。若已经达标则可实施下一步操作,对未达标者应及时制止其违规操作行为,直至达标才能投入安全生产,从而有效规避员工违规作业的风险。

3.3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

引入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可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等技术,实时监测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包括结构变形、水流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等。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这样可以在事故发生前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先进的施工设备具有高效、精准、安全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风险。例如,自动化程度高的挖掘机、升降机、搅拌车等设备,可以降低人为操作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作业精度,降低施工事故的发生率。此外,这些设备通常具有智能化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故障,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3.4定安全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完善的制度不仅能够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还有助于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有序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当然,如果没有严格的执行力,好的制度就是形同虚设的,无法起到任何作用。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做到奖惩分明。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管理中,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可以更好地约束管理单位安全行为,增强事故预防和治理能力,减小事故发生概率。在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单位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仅仅是起点,需要优化完善标准化体系,不断改进调整安全生产,构建安全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进一步提高管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洪雁.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分析及管理策略[J].低碳世界,2023,13(01):108-110.

[2]高政,张海明,李林.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路径探讨[J].治淮,2022,(09):85-87.

[3]张宝俊.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及运行标准化管理分析[J].河北水利,2022,(07):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