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施利丹

(浙江智兴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23)

摘要

建筑工程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在建筑企业中,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企业尤为关注的两个重点。工程管理中出现问题将会降低建筑施工的效率,而施工质量控制则直接影响建筑物在投入使用后能不能真正为人民带来便利。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

正文

引言:在一个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这两项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建成后的质量,对企业口碑和社会效益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就需要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不断加强,不断优化,实现管理效果最大化,让工程质量有保障。

一、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建筑工程和施工质量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保障的问题,这是行业发展中的一个固有问题。由于建筑行业中,大多数工程采用的是分包给其他建筑企业,多方合作的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就导致各方的责任追究不够明确,责任划分不够清晰。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也存在着成本控制缺乏体系监督和动态监控时效性低的问题。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变化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在造价预算时就需要科学的造价计算体系来作为理论支撑,但许多企业忽视了这一点,反而依靠过往经验进行成本控制。

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建筑工程管理原则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首先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质量原则,即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建设成果具有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确保在投入使用后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与生命财产安全有保障。二是预防原则,也就是对建筑工程进行项目管理需要有防患于未然的理念,使用积极预防的态度进行项目管理,确保在危害发生之间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三是服务原则,要求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将服务的观念贯穿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各个部门与负责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

(二)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

建筑企业在建设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时需要签订不少合同,对合同内容的确认与完善也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一个好的合同能够确保工程具有切实的经济效益,也能进行更加完善的责任落实。建筑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要将各项条款调查清楚,避免在竣工结算过程中发生经济纠纷或是责任不明确,对工程问题互相推诿的情况。建筑企业在对合同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合同内容进行把关,对不合理的条款也要据理力争,避免自身利益受损,以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建设。  

(三)建立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针对我国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管理混乱的问题,应当确立新的管理体系予以应对。对此需要组织有关领导和法律人员对这些问题进行商讨,研究出解决办法,对法律法规做出完善和补充,使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政府也要对运行规则进行完善,将法律武器的重要性宣传出去,管理好建筑市场,让建筑市场走向法制化。企业管理人员更应该加强执行力,将法律融合进基层的管理条例中,让监督管理工作真正地服务于建筑工程,为建筑项目做好把关工作[1]

三、提升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确保数据信息准确

在建筑工程中对数据的精准测量至关重要,确切精准的数字对工程质量的保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工程建设的测量阶段要将每一工序需要的数据统一测量并分析,在施工中也要及时对施工数据进行测量与更新,确保数据始终可靠。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掌握工程项目优质建设的源头问题。

确保施工过程安全

建筑施工中永远是安全大于一切,施工人员的安全措施要在建设前就准备充分,必须要求建筑工人都有安全装置可以使用,确保使用规范且有效。项目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对生产中的人与物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将生产环节中的每一个因素都综合考虑,坚持生产与建设、管理与监督都要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是对各个环节的控制,在管理中提高安全意识。

(二)对施工成本进行科学控制

施工还未开始之前,企业在工程设计的阶段就会进行造价的计算与拟定,但由于市场瞬息万变,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原材料价格发生改变或是设备突然故障等问题。此外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施工设计调整时也可能导致施工停滞,造成人力成本的增加和原材料浪费等问题。这就需要在成本分析与造价控制阶段优化评估方法,建立起科学的成本分析制度,在施工过程中也要进行动态的跟踪,确保及时把握市场动向,提前作出调整。此外,施工过程中应当对各类因素进行有机的控制,结合科学的施工技术,使用更高效的施工设备,从技术层面避免因工期延长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在施工原材料上也要仔细挑选避免材料性能与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冲突,产生更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施工效率,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三)完善成本控制机制

  大多数企业中提倡采用垂直管理办法,以求达到信息传送与决策下达更加高效的目的,但在建筑企业中,由于建筑工程自身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数据传输最需要的是时效性,从而确保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建筑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水平适当选择扁平化的管理办法,将数据信息的传递程序缩短。同时,企业内部地员工的考核机制也要不断完善,向更科学的方向改进,通过做好内部管理达到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对成本优化机制的完善要落实到执行施工设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需要格外关注绿色建筑技术所需的特殊施工环节,要采取适应工程项目的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在施工中做好责任落实,对材料使用、设备使用、技术操作等工作人员的职责有明确的划分[2]

四、建立管理和监督机制

在建筑工程管理和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中需要建立起更加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用以为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监督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套完善的制度投入到使用中能够帮助建筑工程管理提升效率,也能提高施工质量的控制水平。在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依靠制度进行责任落实,使用完整的追责制度,做到谁监管就找谁负责,谁执行就找谁解决。责任制度需要一层一层落实下去才能确保制度行之有效。

在施工质量控制中更要明确每一个环节的责任归属,在质量检查时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的追根溯源和整改。监督工作人员要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有责任感,遵照国家制定的质量检查标准和行业内规定的各项指标对施工中的每一处质量进行检查。企业也要不断在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中进行协调与联合,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建筑工程的完善与落实。

总结:在建筑企业进行工程管理优化与施工质量控制的优化过程中,需要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发展前景,首要任务是制度的制定,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制度额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在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中的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带来更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波.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20:179-180.

[2]杜泽.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4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