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及新技术的应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赵强

130402198901182412

摘要

尽管有许多新技术涌现,但在实际施工中,一部分建筑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未能充分应用这些技术,在施工效率和质量上并无明显提升。建筑行业针对新技术的应用标准和规范缺乏统一性,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不规范的情况,影响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同时,新技术还可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建筑施工的环境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推动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的进步与优化。


关键词

现代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特点;新技术

正文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住宅建筑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当地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住宅建筑的技术出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施工质量不稳定、安全隐患多发、工程进度延误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安居工程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住宅建筑的技术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现代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特点

1.1标准化施工

在设计阶段,工程团队倾向于采用统一的设计标准和模块化设计理念,如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创建精确的建筑模型,模拟施工全过程,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确保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施工流程的合理性;在工艺上,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施工工序和规范,明确施工步骤、工艺流程和质量要求,包括制定标准施工程序、统一施工工艺、合理施工顺序等,确保施工过程高效有序。在材料选择上,施工单位会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并进行统一的采购、存储、加工和使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质量进行标准化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工艺流程监控、质量问题整改标准等,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符合统一的质量标准,保障工程质量。制定统一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防护装备,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标准化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使施工单位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1.2人性化设计

现代住宅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注重人们的生活舒适性和空间体验,设计师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通过科学的空间规划,划分合理的功能区域,如起居区、休息区、厨房区等,确保它们之间的流畅连接,营造出通透、宽敞且功能分区明确的空间。在施工过程中,注重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设施,如在公共区域或社区内设置休闲活动场所、绿化区域、步行道等,让居民可以方便地进行休闲、社交和运动活动,包括提供便捷的交通出行设施、便利的购物配套和基础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现代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越来越注重智能化设备与服务的应用,包括智能家居系统的安装,通过智能化技术,如智能门锁、智能家电、智能灯光等,提供便利的生活体验,为居民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设施,如智能化的社区管理系统、智能化的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等。

2现代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途径

2.1电气接地技术

电气接地技术一般是防漏电处理电气设备设施,防止产生电力线路短路等问题。现阶段,建筑功能日益增加,用电基准差异加大,技术人员在施工中要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施工技术,比如商用用电基准是380V,民用用电为220V,要想确保居民的电力服务,就要注重用电管理。该技术能够有效处理结构中的电力线路,保证电路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当前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雷雨天气受雷击的概率提升,如果建筑物受到雷击,会影响电气设施,严重时会威胁到建筑内人员的安全。这要求技术人员深度分析内部用电体系,合理规划处理方案,确保用电设备的稳定性。通过分离施工能够提升电力线路的独立性,解决电力传输问题。

2.2地基处理技术

每个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条件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地质条件较差,需要先处理地基,进而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建筑物高度会影响到地基的纵向深度,为了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技术人员应结构化处理地基,提升其承载力,保证基础能够承受上部荷载。在工程建设中有时会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含水量较高,内部孔隙较大,施工人员应合理处理,提升土壤结构承载力。现阶段,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注浆法、换填法及化学加固法等,基于规范的处理地基,加固土壤,优化其性能。化学加固法是将化学原料加到软土层中,提升其硬度。注浆法是将一些材料注入到软土地基中,搅拌形成新地基,可以提升稳定性。换填法要求先清除软土层,用硬质土取代,提升地基的稳固性及承载能力。

2.3环保施工技术

工程施工会给周围环境带去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在施工中应重视污染控制,把材料储放到指定的位置,同时用防尘布进行覆盖和固定,把现场垃圾放在相应的地方,集中进行处理。现场可设置喷淋系统,使用收集到的雨水冲刷运输车辆,防止将灰尘带入现场。还要注重噪声污染,设置单独的加工棚户,将加工工作转到隔音房里操作。现场应设置监测设备,监测扬尘情况,配备抑尘车,或是用水喷洒现场,最大限度减少扬尘。

2.4钢结构建筑技术

钢结构建筑技术充分利用工业化生产的优势,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预制构件的方式生产建筑构件,在工厂中预先制造好各种标准化的钢结构构件,如柱、梁、桁架等,然后通过标准化生产线进行加工和组装,缩短施工周期和现场施工时间。在工业化生产中,钢结构构件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数控(CNC)技术进行精准制造,使每个构件都能保持高度的精度和一致性,避免传统施工方式中因人为操作而导致的误差,提高施工质量和可靠性。钢结构建筑技术采用工业化生产,节约大量施工资源,减少对传统建筑施工现场的依赖,通过预制和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废料产生,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2.5预制装配技术

预制装配技术通过工厂化生产的方式,在工厂内预先制作出各种预制构件和模块,如墙板、楼板、梁柱等,这些构件在工厂内通过精密加工和质量控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这些预制构件和模块可以像积木一样迅速组装,缩短施工周期。预制装配技术能够在现场实现快速安装,相比传统施工,预制装配技术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序,许多构件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组装,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噪音和污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住宅建筑技术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需要不断关注和努力。通过改进管理规范、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标准。这不仅将对建筑行业产生积极影响,也将为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建刚.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1):46-48.

[2]吕彦霖.智能化住宅建设工程管理的理性思考[J].模型世界,2023(2):82-84.

[3]刘青.某住宅楼安装工程施工方法优化措施[J].科技与创新,2023(9):92-94,9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