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于春磊

唐山中冶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岩土工程界对软土地区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文章对软土地基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方法,包括堆载预压法、强夯法处理技术,以期为软土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正文


引言

在工程施工中,针对不同的建筑特点地质条件,需要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如果地基土承载力偏弱,容易引起地基土破坏或建筑物沉降量偏大,进而影响建筑物安全。所以,要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需要采取成熟的地基处理技术,解决当前工程施工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消除潜在风险。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软土地基对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以更好地提升工程的安全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1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是指在静水沉积环境中形成的由黏土、粉土等松软土,或是一些有机质土等构成,其拥有以下特点。第一,高压缩性。软土孔隙比超过1,含水量偏大,重度偏小。同时,软土中存在许多微生物、腐殖质,具有良好的压缩性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基础上,软土塑限值越高,压缩性越高。第二,透水性低。相比于其他土层,软土透水性差,难以获得较好的排水固结效果,在建筑工程中表现为建筑工程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达到预期的沉降效果。而且,在对软土地基增加负荷初期,会出现偏高的孔隙水压力,会对建筑工程地基强度造成负面影响。第三,抗剪强度低。随着建筑荷载的增加,很容易超过其抗剪强度而导致地基土破坏。,触变性。如果软土没有受到外力影响,结构没有被破坏时,拥有一定结构强度。但是将外力施加在软土之上,原本的稳定结构会被破坏,软土强度也会快速降低,这种性质即为触变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会施加给软土地基不定时、不定幅度的振动荷载,可能会出现侧向滑动、沉降等情况。第五,不均匀性。软土由于在静水环境中沉积,夹杂大量有机质及粉细砂,因此均匀性一般较差,当建筑物荷载变化较大时或采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时,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变形开裂。

2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原则

因为软土地基自身存在的对工程不利的特点,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在建筑物正式投入使用后,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软土本身抗剪能力差,压缩性高,随着建筑荷载的增加,容易引起地基剪切破坏或沉降量超标,而导致出现安全隐患。而且由于软土地基固结沉降时间长,在长期的排水固结过程中,造成软土地基的土壤颗粒密度持续提升,进而引发长期持续的沉降,影响建筑物的适用性及耐久性,表现在竖向结构使用过程中开裂或地面不均匀的下沉等,增加了项目维护费用所以对于软土地基上的项目,采用合理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对地基进行处理,为发挥最的应用效果,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适用性。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施工区域实际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拟建建筑物的特点及周边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提升的施工质量。勘测人员要对施工区域的软土地基分布情况做充分勘测,确认软土分布范围、土层深度工程性质等,再将相关数据信息提供给设计人员,以分析使用最合理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第二,经济性。设计人员要进行合理方案的经济性分析,施工管理人员需要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控制施工成本支出,减少人力、物力等重要资源的投入量,既可以获得更高的施工质量,也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并符合当地节能、环保等政策要求

3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3.1堆载预压法

堆载预压法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能够使软土快速排水固结,增加地基强度并减少后期沉降。施工时需注意以下几项施工环节:第一步,前期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充分清理施工区域的地表水,如果施工区域的工作垫层不满足填筑施工标准,还需要额外铺设土工布等,注意土工布之间要有10cm的缝合接头搭接宽度。第二步,搭设塑料排水板。根据堆载预压法施工标准搭设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高出砂垫层表层0.2mm。同时,要保证塑料排水板足够的铺设面积,以距离整个软土地基施工区域边缘0.2m为铺设标准。需要注意做好垫层的标高测量工作,进而监测场地的沉降情况。在搭设处理后,需要对排水板断口黏性土做充分的清理工作,通过砂砾土进行回填,保证水在不进孔洞的情况下,可以顺利排入砂垫层内部。如果套管角度出现偏差,需要调整保证套管竖直向偏差小于1.5%。如果排水板长度超过垫层长度,超出部分大于20cm,对排水板进行截断处理,保证排水板和排水垫层中间没有过多间隙,从而提高排水质量。第三步,滤管施工。在一般施工条件下,可以使用直径为63mm的软式透水管进行滤管施工作业,需要将透水管体进行打孔,并在外侧包裹足够层数的透水滤布,禁止在施工现场对透水管做二次加工处理。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将钢管、硬塑料管等和透水管进行连接,需要在应用前检测连接管件的抗压强度及密封性。再将透水管和出膜弯管进行连接,并在连接位置铺设密封膜,使用射流泵和出膜弯管进行连接。建议采用密封膜+土工布+密封膜的模式,进一步提升滤管密封效果。密封沟要超过不透水层顶面以下50cm,完成密封膜铺设作业后,需要将素黏性土进行回填,防止出现漏气情况。

3.2强夯法

强夯法是使用重锤夯击使地基土快速固结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施工时需注意以下几项施工环节:第一步,前期准备。对软土地基的淤泥质土做充分清理,再完成砂砾黏土回填相关操作。可以应用分层回填的方式,每层厚度控制在40~50cm,做好压实处理。回填材料应控制其成分、粒径及有机质含量。在应用强夯法之前,需要对地下管线及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预防破坏。第二步,设备选择。根据要求的地基处理深度、地基土质选择合适的夯击能及机械设备。第三步,强夯参数。通过试夯确定强夯参数。对于点夯,单击夯击能量要达到2500kN·m,做好每个夯点的夯击距离控制,需要控制在5cm以内。对于满夯单击夯击能量要达到1000kN·m,每个夯点要进行2~3次夯击。要对整个软土地基施工区域进行充分分析,从中选择3个典型夯点开展试夯作业,并确定强夯法参数。第四步正式施工。在实际施工中,一般使用2遍点夯+1遍满夯的施工模式。在2遍点夯作业中,布点区域为5m×5m的正方形,让所有布点保持梅花形布置;在满夯作业中,需要让所有夯锤印总面积大于夯锤底面积的25%底面积。每个夯点需要连续夯击6~8次,两遍点夯的时间间隔需要控制在14d以上。强夯过程中需要测量标高,以保证每遍夯击及最终标高能达到设计要求。第五步,碾压。强夯结束后,采用碾压机进行整个场地的碾压,对表层土的沉降控制有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建设工程安全及质量有重要意义。在工程建设实践中,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要点,研究并优化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制订科学的软土地基施工方案,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经济

参考文献

[1]赵阳.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探索构架[J].中国标准化,2018(22):136-137.

[2]肖江.浅谈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J].门窗,2019(14):79.

[3]孙磊.分析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J].建材与装饰,2019(30):279-280.

[4]徐东.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研究[J].居舍,2020(16):81-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