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梁板施工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现浇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强的特点,但要在现场支模、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施工工序多,质量控制复杂,易出现开裂、露筋、蜂窝、孔洞、夹渣、漏浆、尺寸偏差等缺陷,因此加强现浇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相关规范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1现浇箱梁质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如上文提到过的,裂缝是该技术在实践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通过对具体的存在裂缝问题的工程的勘察和研究,我们发现,一般情况下裂缝的成因有以下几种:
1.1首先,由于桥梁的外观形式的多样性,导致了桥梁的曲线的增加,这样不仅给施工带来了难度,也会增加桥梁的弯度和转角的数量。对于这些特殊的区域的施工,一旦技术操作不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其中以裂缝最为明显。工程学的理论知识告诉我们,现浇钢梁钢筋的承载的最大限度是固定的,一旦超出,必然会因为力的不平衡而出现裂缝。但是过于细微的裂缝不会影响桥体的性能的发挥,而一旦扩大到一定的范围,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次,客观环境和外部因素也是导致桥梁出现裂缝的重要的原因。最常见的如桥梁和道路的路基所导致的质量问题中的裂缝现象,以及昼夜温差过大和冬季施工导致的各种裂缝,也是我们要做好相关的预防的。
再次,桥梁的建材的质量尤其是作为桥梁主体材料的混凝土的质量也是裂缝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混凝土作为一种兼具硬度和韧性的建筑材料,我们要严格的控制其搅拌和浇筑过程中的比例的搭配。因为各种混合材料的化学性质会严重的影响其质量和功能的发挥,如果影响到桥体的体积,就会出现裂缝。
1.2模板安装
混凝土构件的形状、尺寸是由模板制作尺寸和安装尺寸决定的,所以首先要控制模板的制作尺寸。模板安装前需进行放线,如通过建筑主轴线引出墙柱轴线,再以墙柱轴线和施工图要求放出三线(模板内线、边线和外侧控制线),底部控制好,再控制垂直度,墙柱底部轴线引至墙柱顶部,确定梁的轴线[2]。楼模板主要通过楼层标高控制点引至四周剪力墙上放出。为了保证模板安装位置准确,沿模板边线钻孔并打入定位钢筋。然后根据控制线支设模板,并进行加固。传统钢管木方加固效果较难把握,故应采用新型组件式模板体系。
1.3模板检查与处理
模板安装后进行检查,如柱墙模板应重新复测垂直度,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应及时纠正。而模板标高控制误差、构件断面尺寸的预留变形量,一般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拼缝过大会导致漏浆、蜂窝、麻面、露筋、烂根等缺陷,所以拼缝处必须处理,通常可采用双面自粘胶条处理,柱墙脚与地面的缝隙可在混凝土浇筑前1d以水泥砂浆堵塞。
2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2.1进场验收
根据GB50204-2015第5.2.1条规定,钢筋进场时必须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
2.2钢筋安装
除了钢筋规格、型号、间距、数量、连接方式等内容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以外,如何确保安装位置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工程实践中钢筋偏位现象十分普遍。常规控制钢筋安装位置的措施包括弹线定位、加塑料垫块或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设置垫铁或马镫控制钢筋排距,这些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常不足以保证不偏位。通过设置“梯子筋”来控制钢筋间距,通过设置弯钩来控制保护层厚度。梯子筋分为水平梯子筋和竖向梯子筋,前者用于控制竖向钢筋间距,后者用于控制水平钢筋间距,同时两者也能控制保护层。目前,梯子筋在控制墙柱钢筋间距、位置、保护层厚度方面效果不错。框架柱与框架梁结合部的钢筋位置易冲突而偏位,常规处理方法是打弯主筋后补强或割断主筋植筋,如果采用长20cm、一头折弯135°的18废筋挂在柱主筋与柱顶模板之间的箍筋上,则可简单地解决主筋偏位或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问题。
3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3.1预拌混凝土验收
目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普遍采用预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这种做法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材料成本。采用预拌混凝土后,工程质量由施工单位一家管理变为施工单位与搅拌站两家管理,原材料、配合比由搅拌站控制,但是施工单位必须对此提出要求,并督促其检查。首次使用必须开盘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对包括与设计一致性、强度、凝结时间、耐久性等进行鉴定。预拌混凝土进场后,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如检查经开盘鉴定的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强度报告、混凝土质量合格证、运输单等,还应在到场20min内完成坍落度(超过22cm时,测量扩展度)试验,含引气剂还应检测含气量。
3.2混凝土下料
混凝土下料宜先浇筑柱、墙,再浇筑梁、板,先低跨部分后高跨部分。梁、板之间应先浇筑梁,后浇筑板。下料时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或竖向结构倾落高度超过3m,应通过串筒、溜槽下料,避免混凝土离析。应均匀布料,避免堆积。
3.3混凝土浇筑
对于柱墙混凝土或厚度超过分层振捣最大厚度的混凝土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楼板混凝土一般无需分层,但为了准确控制厚度应设置控制块。控制块采用混凝土预制,为了改善其与现浇混凝土的结合性及防水效果,可在端部预埋自攻丝和在侧壁设凹槽。楼板混凝土下料虚铺厚度应略高于控制块,刮平振捣后混凝土面应与控制块顶部平齐。浇筑柱墙混凝土每次振捣厚度应控制在2m以内,通过在振动棒上设置标记以确保振捣厚度在2m分层内。梁板混凝土应在梁混凝土振捣后,再下板混凝土料,须避免同时下梁、板混凝土料,因为梁板混凝土同时下料再一起振捣容易造成梁混凝土漏振。对于柱墙或梁柱结合部,因为钢筋密集,振动棒效果难保证,且易露筋,应采用附着振动器进行振捣。混凝土振捣之后应及时刮平,刮平后收面。
3.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方式分为板面养护、竖向结构养护和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板面养护应连续浇水7d,防水混凝土应为14d。竖向结构养护应在拆模后立即浇水养护或覆膜养护。大体积混凝土应编制专项养护方案。
3.5裂缝控制
由于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大,收缩率超过基准混凝土,所以比自拌混凝土更容易因收缩变形而开裂,尤其是楼板混凝土出现裂缝机会更大。解决混凝土开裂措施包括二次抹压、二次平板、二次收浆和早期覆膜养护[3]。二次抹压是指混凝土接近初凝时用混凝土收浆机进行二次抹压。二次平板是指混凝土初凝前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二次拖平,效果不如收浆机,但不用另外添加设备。二次收浆是指人工用抹子进行两次抹平操作[4]。早期覆膜养护即收浆机抹压后24h内覆盖塑料薄膜养护,其后改为麻袋加浇水养护。
结束语
桥梁工程建设速度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箱梁作为桥梁上部结构中常见构造,支架现浇箱梁作业需要得到施工单位的重点关注。合理的现浇箱梁施工组织管理能够较少施工成本,促进施工进度,避免人员安全事故的产生。现浇箱梁需要在事先设计合适的施工方案,强化实际联系,确保桥梁工程的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李燕通.探究预应力现浇箱梁支架预压与施工技术[J].建筑与预算,2021(12):116-118.
[2]赵维刚.桥梁工程现浇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技术[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24):149-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