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分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葛成琦

杭州广弘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

土建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例如温度波动、钢筋混凝土的品质等。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管理和控制,可能会导致结构出现裂缝,进而对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在开始应用后浇带技术之前,技术团队需要基于对施工现场的深入分析和调研,来识别可能影响后浇带技术应用的各种因素。这样,他们可以制定出一套全面且科学的技术应用计划,合理地确定后浇带的位置,并充分发挥后浇带技术的优势,从而确保施工的高质量完成。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探索了土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土建施工;后浇带;应用

正文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同时民众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土建工程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后浇带技术的运用,目的是识别施工中的挑战,并最大化地发挥后浇带技术的潜在优点。

1.后浇带施工工艺的效果

1.1防裂的效果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中的运用可以达到防裂的目的。土建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时需要耗费大量钢筋和混凝土,因长期服役,结构因温度变化会出现收缩和膨胀。但是钢筋混凝土承载力受到一定限制,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极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损伤,给最终结果带来较大影响,土建工程最后验收在此情况下不能合格。所以在土建施工时,技术人员应结合现场情况对施工缝进行合理布局,并且按照图纸要求对后浇带宽度进行调节。后浇带施工时,施工人员可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部分,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增强混凝土振捣力度,保证振捣作业均匀,避免混凝土内出现气泡。最后将各个构件合理连接来增强结构抗缝能力和使用寿命。

1.2解除温度应力

   后浇带技术应用于土建工程能及时解除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整体、避免构件严重收缩。当温度较高时,混凝土构件内部温度将急剧升高,这一过程中混凝土内部将出现温度应力而形成由内向外压力。但在混凝土承载力较时将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并影响其整体稳定。所以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要重视温度应力设计并适当留设后浇带来提高整体性能及承载力。

1.3裙房的处理及基础设计

   裙房处理及基础在地面及重力作用下,导致混凝土结构整体品质下降。土建施工中要加强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完善和优化,把土建工程划分为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对其进行设计。工程中应严格检测基础沉降情况,分析整体承载力,不断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为后期加固打下基础。此外,浇筑混凝土可以有效地连接结构各个部分,并充分考虑沉降所产生的内应力来设计主体结构,裙房和后浇区,以实现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2.土建施工中采用后浇带施工工艺

2.1采用钢筋连续施工工艺

   钢筋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施工材料,因此要想确保施工质量就必须优化钢筋连续施工技术。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为确保自身安全可靠,需开展强度分析。在钢筋连接工程当中,绑扎最为普遍,这一施工流程由于工序烦琐,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之所以达不到预期要求,是因为钢筋在接头质量方面存在问题。钢筋搭接技术是较为传统的,在这种搭接技术中,结构本身的重量也将增加。例如在钢筋连接中,员工可依据自身施工图纸使用直螺纹连接技术来使用滚压直螺纹,套管等来处理钢筋,从而减少焊接过程中质量问题。安装之前,施工人员应对紧固螺母和套管做质量检验并确认其正确性,然后按设计图下一步施工。钢筋接好后一定要把套管位置调好,用扳手旋紧,保证钢筋接头牢靠。

2.2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工艺应用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来说,至关重要的一步是要对其裂缝进行有效地控制,因为水合所带来的水化热将使其内部温度发生变化,而且混凝土自身收缩还会使大尺寸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因此可采用膨胀剂连续灌注。另外,按混凝土结构无缝性将该结构底板划分为多个浇注单元,再在墙板和底板上布置后浇筋。最后钢丝网边缘处布置完善并需严格控制铸造材料厚度。最后振捣浇注混凝土。

2.3在建筑防水材料技术中

  土建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防水,伴随着施工技术的日益提高,防水材料,技术等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各种新型防水材料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防水建材就是采用沥青作为基材,此外还有高分子防水卷材,弹性防水密封胶,聚合物胶粘剂等等,只有拥有了高性能以及施工材料才能够在施工中取得预期防水效果。

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3.1建设前的各项准备

   土建工程进行后浇带施工时,要加强施工前的各项准备,针对后浇带断面较宽,钢筋密度较高,若无法进行相关处理,则模板制作难度大,易产生质量隐患。一、要加强工程图纸审核,分析工程图纸和工程现场之间存在的差异,优化、改进图纸。在保证设计参数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了工程设计各参数计算。

3.2模板支护的施工控制

   施工单位在实施后浇带时,应具体分析施工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施工技术开展技术交底,在明确了后浇带施工的技术标准后,我们还需要在详细分析土木工程的实际状况之后,进一步加强对后浇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采用后浇带技术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情况下主体浇筑完成之后才会采用后浇带的工序,施工人员应严格控制现场环境,并督促施工人员严格遵守规范对模板的支护。在主楼和裙楼的建设中,为确保后续工程的顺利实施,施工单位应全面分析结构差异并结合模板架设技术。

3.3所述的后浇带为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施工时,由重施工单位分析沉降情况,结合实测数据得到具体养护时间。浇筑前应对模板,钢筋及其他一切施工材料做质量检验,确保质量满足施工实际要。施工人员应从多角度分析强度,以帮助确定外加剂的加入量。在通常情况下,按实际要求加入合适的UEA膨胀剂同样可以避免混凝土发生收缩。同时对后浇带设计参数进行分析,可及时发现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后浇带较厚时应采用分层浇筑,同时采取相应振捣处理来确保混凝土整体性能。浇筑完成之后,应注重对其

进行后期维护,结合结构本身特点提高施工效果。

3.4模板支撑系统保证了独立性

模板工程是后浇带施工中较为关键的一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现场条件设计出较好的模板支撑体系并检测其稳定性。一般来说,要想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将后浇带设置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分析数据可知,工程中桥梁板结构采用悬挑结构后,无法承受实际使用中上部结构所受到的载荷。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对后浇带两边1 m范围内的模板支撑进行合理施工,并加强模板设计与计算,以提高模板承载力和较好的发挥其应有功能。

3.5对施工温度及浇筑时间进行控制

   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后,一般需密闭2个月才能确保结构安全稳定。具体施工时,应按设计时序及技术应用进行归类,实际施工时注重观察、掌握浇筑时间、科学控制施工温度。为了避免不均匀沉降通常使用后浇带处理基础沉降和严格控制温度来提高结构的质量。

4结语

   总之,在建筑业日益发展和建设工程规模越来越大的今天,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更要重视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具体施工阶段,要结合土建工程施工实际需要,对后浇带施工技术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健全施工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在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要对后浇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与完善,注重提高钢筋连接质量、提高混凝土结构强度、全面提高施工质量、推动土建工程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少丰 . 土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研 究 [J]. 建材发展导向 ( 上 ),2022,20(4):151-1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