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隧道结构防水施工控制要点
摘要
关键词
明挖隧道;防水性能;施工要点
正文
1.明挖隧道的施工特点
隧道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施工体系,结构性较好,通过整体浇筑施工能够避免拼接施工带来的多项问题,有着较为稳定的结构,但也存在施工难度大以及施工安全性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升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由于隧道体量较大,防水体系的建设必然较为复杂,这就需要打造全方位的结构防水安全管控体系。
2.防水设计主要技术要求
2.1.隧道结构自防水
隧道主体结构的自防水需要针对性地选择防水材料,明确施工重点,进一步提升整体结构的抗渗性能,因此需要将控制要点放置在以下几个层面。
2.1.1.材料要求
(1)混凝土及其配合比要求
为了提升结构的自防水性能,混凝土凝胶材料必须掺用优质的粉煤灰以及抗渗剂等其他物质,这样才可以增强防水性;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40P8,含碱量要控制在每平方米3千克以下;原材料中引入的水溶氯离子总量,要控制在凝胶材料总重量的6.06%左右。
(2)胶凝材料
凝胶材料中可以加入一部分硅灰,以此来提升凝胶材料的整体性能,也可以与混凝土的其他材料进行更好的混合,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凝胶材料,最低和最高用量要有明确的限制,避免影响混凝土材料的整体性能。
2.1.2.隧道结构的构造设计
在明确了隧道结构整体材料选择需求之后,还需要结合结构的构造设计来提升自防水性能。结合具体的设计方案,确定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主要以混凝土构架外表面到最外排钢筋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主,要控制好这一厚度,才可以避免水分渗透导致内部结构受到影响。
对地下现浇结构各层板与侧墙接界处,为确保混凝土施工密实性,要求竖向钢筋净距≥50mm(有接驳器区段的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d≤25mm)。
2.1.3.提升自身结构防水性的辅助要求
整体工程使用的材料需要由专业单位进行检查、出具检查报告以及合格证书经过批准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在模板施工的过程中要进行牢固性检测,确保模板平整且接缝严实,防止出现跑浆等情况;结合不同的季节以及外界温湿度的变化情况选择,有利于混凝土凝固的时间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及振捣施工。
针对结构中容易出现渗漏水的区域,例如施工缝以及变形缝等区域,要加强质量监测和管理,避免过度振捣,进一步提升混凝土密实度;混凝土入模的过程中要做好温度调控,夏季的温度控制在25℃以下,冬季的温度要控制在12℃以上。
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也是提升防水性能的主要因素,需要利用经过专门加工定型之后的钢筋定位垫块或者定位夹,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安装精准度。重复检查混凝土保护层的质量,在浇筑之前以及浇筑期间都需要进行细节检查。实时检测保护层的厚度,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以此来杜绝质量盲区。混凝土结构浇筑结束之后,要制定科学的养护方案,预留充足的养护时间,在养护结束之前禁止提前拆除模板;若使用期间出现了局部渗漏水的现象,要及时进行堵漏、修补和辅助施工。若出现了开裂情况,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和修复,所有的信息需要进行存档,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依据。施工单位编制控制隧道裂缝的技术措施方案以控制裂缝为标准,贯彻施工全过程,必要时在试验基础上,经业主、监理、设计同意对设计及施工有关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2.2.隧道结构外防水施工
2.2.1.防水卷材施工细节
在铺设防水卷材之前,需要针对铺设的区域进行全方位的清理,将杂物和油污去除,避免影响防水卷材的铺贴效果。在防水卷材铺设之前,要做好结构稳定性以及沉降检测工作,避免结构出现大范围变化,导致防水卷材变形撕裂,影响防水效果。基层清理结束之后进行测量放线,要根据隧道结构的尺寸定位防水卷材铺设的边线,做好阶段性标记,这能够为后续正确进行搭接长度的预留提供参考。
防水卷材铺设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搭接合理,横纵向分别利用自粘搭接以及胶水搭接的方式完成,固定自粘搭接的重叠长度要控制在15厘米左右,胶水搭接的长度要控制在8厘米左右。搭接位置确保平整密实,无气泡,无卷边,无杂物。
防水卷材的铺设施工需要以后退法为主,工人在每一阶段施工结束之后,需向后进行施工,如需在防水卷材上进行其他施工作业,避免影响下层的防水层。
2.2.2.工程缝防水施工
(1)变形缝防水施工要点
本次变形缝施工使用的是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需要沿着底板、侧墙以及需要进行防水施工的区域环形设计,将其固定在钢筋夹上。在水平安装的过程中,要确保止水带呈现盆型固定在钢筋框上,检查防水带下方是否存在气泡,避免形成渗水区域。
一部分区域选择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将其贴在底板或者侧墙上和顶板变形缝迎水面的密封胶能够形成环形的密封圈,在固定止水带的过程中,避免穿透防水层,防止影响防水效果。变形缝的顶板迎水面处要预留嵌缝槽,利用低模量聚氨酯密封材料进行封填,嵌缝槽的施工时间在混凝土的振捣阶段,提前在相应位置预埋金属或者硬木条,表面需要涂刷脱模剂,防止后续出现脱模困难等问题。在混凝土初凝阶段,将预埋的金属和硬木条剔除,形成嵌缝槽。预埋的材料往往以不易膨胀的材料为主,因此切勿选择常规的木条,吸水膨胀之后可能会出现无法剔除的情况。
(2)施工缝防水施工要点
在施工设计阶段要提升综合防水性能,需要严格把握施工缝的设计,数量减少数量有助于降低渗漏的概率。防水的材料主要以钢板止水带、单组分聚氨酯膨胀密封胶为主。钢板止水带需要提前进行电镀锌处理,防止表层出现锈蚀点,处理厚度要控制在10μm左右。环向的施工缝要利用内埋式的钢边橡胶止水带,所有的施工缝施工结束之后,需要涂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用量控制在每平方米1.5千克。
2.3.防水涂料及附加防水处理
2.3.1.防水涂料施工要点
喷涂防水涂料之前要进行基层检查,确保混凝土表面无孔洞和气泡,保证防水涂料的平整度,在起伏较为明显的位置需要进行修补,若不满足平整度的控制要求,要将相应部位进行凿除或者磨平,通过水泥砂浆找平之后,再进行防水涂料的施工。
阴阳角位置要做成弧形,阴角的直径在50毫米以上,阳角的直径在10毫米以上,变形缝、后浇带以及施工缝施工之后,需要加强防水层;防水层在涂刷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搭接的宽度,胎体增强材料的同层相邻,搭接宽度要控制在10毫米以上。泛水位置需要多次涂刷防水材料,并且直接将企业延伸到立墙压顶位置;收头的位置要多次进行涂刷,以提升防水效果。
2.3.2.附加防水层保护层
侧墙施工结束之后需要附加防水层,利用70后聚乙烯加强泡沫板进行保护,通过高黏稠粘结剂进行固定,固定的点数应该控制在每平方米6点以上,确保牢固稳定。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防水体系,能够为工程提供坚实保障,本文从隧道结构防水施工的角度出发,建立在结构防水、外层防水以及附加防水的基础上打造了多重防水保障。通过该种方式进行的防水施工,整体效果较好,满足了基础的验收要求,为工程的顺利投产提供了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兴安.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7(20):74-76.
[2]杨旭.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防水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6):5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