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综述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张纯

比亚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 518118

摘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道路桥梁设计过程中,BIM技术可以通过可视化与智能化的方式有效解决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所遇到的难题,文章就BIM技术在道路桥梁设计中方案等方面的应用展开研究,提出在新形势下,构建创新的协同工作模式,提高BIM技术在路桥设计中的运用效率,促进路桥行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BIM技术;道路桥梁设计;应用

正文


引言

道路桥梁BIM技术设计中,参数设计是关键,前期的模型构建及后续的工程设计中,参数设计都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参数化设计,有效实现了对道路桥梁的现场模拟。BIM技术的数据信息集成化特征是传统二维设计所难以达到的,具有显著的可视性,操作性。

1桥梁工程特点及BIM应用优势

1.1桥梁工程施工特点

1.1.1工程施工高空作业多

桥梁是跨越山谷、河流的重要大型构筑物,具有体型庞大、类型多样的特点,并且高空施工作业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因素需要格外注意。

1.1.2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桥梁工程是线性工程,往往要穿越许多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和不同地貌单元,使得工程结构复杂化,对于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规避、施工工期及费用的控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1.2BIM技术应用的优势

1.2.1直观展示桥梁的三维实体模型

基于BIM技术创立工程三维实体模型,不仅可以建立桥梁的几何模型、专业属性等,还可以结合GIS技术将测绘数据在三维平台上进行整合,形成真实地形曲面;并且模型数据库可以随着工程的建设进行动态变化,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以及可出图等优点。通过BIM模型,可以直观显示工程基本信息,为项目施工、管理及运营等过程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工程三维管线碰撞检测,在施工阶段前期较早的发现管线碰撞的问题,生成检测报告,对相关专业进行前期协调,有效解决管线碰撞的问题,避免施工变更。在施工阶段,则可以根据施工方案及工程信息对施工过程模拟施工,确定合适施工方案指导工程施工,融入工程造价及进度信息后可以实现精确成本控制。

1.2.2数字信息融入,有利于施工管理

BIM三维数字模型有效融入了桥梁工程的数字信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随时调用工程信息,结合项目总进度计划及工程造价信息,创立项目5D模型,有效控制项目总体进度及费用偏差。利用BIM技术可以实现三维可视化动态监测,结合VR技术,直观显示现场危险源,可用于工程现场人员安全问题识别与防范;利用相应灾害分析模拟软件,在灾害发生前模拟灾害发生过程,分析灾害发生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措施以及救援应急预案等。施工过程中结合实时摄像技术,将工程实时画面接入系统模型,动态监测现场风险事项,避免事故发生。

2道路桥梁设计中BIM技术的实际应用

2.1BIM建模参数化与智能化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众多,设计工程量大,设计人员的流动性大,积累设计经验和规范设计流程是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发展的方向。为此,诸多学者通过BIM技术开展基于知识工程的智能设计,模块化、参数化和多粒度流程定制的精细化设计,提高效率,降低设计成本,减少大量的重复绘图工作。在对大桥设计中开展了BIM应用研究,该项目为公铁路两用桥,工程量大且异型构件多,将该BIM模型用于碰撞检查、桥墩防撞性能校核、交通量校核、工程量校核,辅助设计等,优势明显,积累了大量异型构件建模经验。该项目中钢桁架的建模参数化采用了Atuodesk平台的AdvanceSteel和Dynamo软件。以小湾桥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Pow‐erCivil建立立交桥模型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包括三维地形建立、BIM路线设计、参数化横断面设计,后期利用BIM模型进行设计优化,并实现了工程量统计及出图,设计效果明显。建模过程中参数化借用了MicroStation编程实现。基于Catia软件,参照“骨架+模板”的建模思路,提出一种桥梁参数化智能建模方法与相应的技术路线。使用EKL语言提高构件模板的参数化能力,利用Catia二次开发技术实现构件批量实例化功能,借助WPF框架研发参数化设计系统,打通了构件模板创建、构件设计、构件实例化的全流程,实现了桥梁建模精细化、智能化。

2.2地形、地质三维建模关键技术

BIM是对构筑物实体的数字化表达,倾斜摄影可真实还原地表场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可展示地理空间信息,BIM模型、倾斜摄影和GIS技术的集成,可以在可视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精细化表达模型信息。无人机倾斜摄影可获得影像匹配点云,但是精细化程度不高,对此,可采用无人机机载LiDAR获得高精度地面点云,也可采用倾斜摄影与激光点云融合技术。地质模型可以将地质信息可视化表达,目前没有创建地质模型的专业平台,需要基于一些平台或者引擎构建,故地质模型的创建需要处理解决数据预处理数量大、地层层面交互处理困难、BIM模型与地质模型融合难等问题。

为解决复杂地形区域道路设计时地理信息基础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将无人机机载Li‐DAR以获取用于道路工程设计所需的高精度地面点云,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和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ObjectModel,DOM)数据可用于构建三维地形模型,与BIM技术结合应用于复杂地形区域的道路设计中,有助于提高勘测与设计质量。

2.3基于BIM的多专业正向协同设计

在设计阶段,各管理人员、专业设计人员、校审人员之间应当通过沟通交流、相互提资、共享资料等方式实现同时设计。各人员之间的交互滞后、信息不对称,将导致设计过程中协同效率较低。BIM模型承载着项目大量的信息,可作为各专业及各部门相互关系定义的基础,故许多学者基于BIM模型交互和数据驱动开展了设计角色、设计环境和设计资源深度融合研究。根据常规桥梁设计流程和习惯,基于WPF框架,通过RevitAPI接口技术,开发了基于BIM的常规桥梁正向设计辅助系统。该系统包括工程信息、通用图、GIS数据、路线数据和桥梁信息等模块,为多专业的数据交互和各种专业同时设计提供了统一平台。该辅助设计系统在项目管理、资料共享互提、实时修改更新等方面提高了设计效率。

结束语

BIM技术是解决道路与桥梁工程复杂问题的有力支撑,但是仍然不成熟。基于BIM技术进行深度开发,是实现数字化信息表达、数据交互以及项目管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均利,张聪,薛飞宇,等.BIM技术在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设计中的应用[J].世界桥梁,2020,48(2):71-76.

[2]周游,陈建丰,范宇丰,等.BIM技术在市政立交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8(7):60-65.

[3]祝兵,张云鹤,赵雨佳,等.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工程参数化智能建模技术[J].桥梁建设,2022,52(2):18-23.

[4]相诗尧,徐润,姚守峰,等.基于无人机机载LiDAR与BIM技术在复杂地形公路设计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0(12):77-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