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汪尔颖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88

摘要

BIM技术作为构建建筑数字化代表,正在引领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管理领域的变革。BIM技术在设计与施工的各个阶段都显示出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其三维可视化、信息完整性和全局协调性的特点,为道路桥梁工程的品质、效率和成本控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因此,本文将深入分析基于BIM技术的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措施,希望加强设计与施工管理水平。


关键词

BIM技术;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

正文


前言:BIM技术在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为项目带来可视化、信息完善和全局协调的综合优势。这些优势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升了工程质量,降低了项目风险。尽管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挑战,但是随着BIM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行业认知度的提升,相信它将成为道路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推动整个建筑行业迈向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未来。

一、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管理存在问题

(一)协同性低

低协同性表现在设计与施工各方之间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顺畅。设计团队、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乃至监理和业主之间的信息沟通往往存在障碍。在实际施工中,这些通信障碍可能导致设计意图不能准确地传达给施工人员,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而且,这种低协同性还可能引起材料供应不及时,监理与施工单位之间对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使问题难以及时处理,最终导致工程进度的延误以及成本的增加。

(二)缺乏系统性管理

缺乏系统性管理体现在整个工程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例如,施工单位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施工,忽视了设计要求和行业规范。这种做法可能会使工程质量受损。此外,监理方面也可能因为对项目具体情况掌握不足,监管不到位,造成质量问题白白增加。系统性管理不仅要求在工程设计的初期就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方案,也需要监管方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施工质量与设计意图相符合。

二、BIM技术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三维可视化

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特性,将传统的二维图纸转变为立体的模型展示方式。这个变化不仅使得设计人员在设计道路桥梁时能够直观地看到结构的细节,而且还能在设计阶段就预见到可能的施工问题,如结构冲突。在施工阶段,三维模型更是提供了一个形象直观的工具[1],使得项目团队成员能够更加直接地理解设计意图,提高施工效率。此外,通过虚拟施工模拟,可以进行更为准确的施工进度预测和资源配置规划,这对于缩短工期、减少资源浪费具有重要作用。

(二)信息完整性

与传统的做法相比,BIM技术通过创建一个信息集成的模型,实现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维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这个模型涵盖了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甚至包含供应商信息,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都可以实时访问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这种方法减少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与延误,提高了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和精准度,有助于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

(三)全局协调性

在传统的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管理中,设计与施工往往是分离的两个环节,不同的专业团队也很难实现有效沟通。BIM技术的应用,通过集成设计、结构、施工和运维等多专业信息于统一的模型中,实现了跨专业、跨阶段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工程中各专业人员通过共同协作的方式,可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与施工间的潜在冲突。这种全面的协调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返工的风险,保证了工程项目的整体优化。

三、基于BIM技术的道路桥梁设计要点

(一)现场分析

利用BIM技术进行道路桥梁设计时,可以实现精确的现场地形与地理环境分析。通过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设计师可在BIM模型中实时查看项目场地的地形高差、植被分布以及周边建筑环境等信息。这种方法意味着设计师能够充分考虑到现场各类环境要素对道路桥梁设计的影响,进而更好地调整设计方案,以适应现场的实际情况[2]BIM技术可以对交通流量进行模拟分析,帮助设计师优化道路规划与桥梁布局。通过输入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模型数据,BIM系统能模拟未来道路的交通流向和交通密度。这使项目团队能针对早高峰、晚高峰等不同时间段预测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情况,从而设计出更加高效的交通网络。
    另一方面,基于BIM技术的结构仿真与分析功能,使得桥梁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团队可以在BIM模型中进行材料力学性能分析,以及考虑各种荷载所可能产生的效应,如车辆重量、人流密度、风力、地震等自然条件对桥梁结构的影响。这样就可以在设计阶段就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桥梁设计的安全性。BIM还支持对道路桥梁的水文影响进行分析设计团队可以在BIM模型中设置模拟河流水位的变化,考察桥梁在不同降水量情况下的表现。这种分析确保了桥梁的抗洪能力,减少意外灾害的风险,增强了桥梁工程的可持续性。设计完成后,BIM技术也在施工现场发挥着重要作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通常会影响项目的进度和成本,使用BIM模型,工程师可以在施工前模拟整个施工流程,分析潜在的施工风险并规划出最佳施工方案。这一点尤其在复杂地形或者有限空间的桥梁项目中显得尤为重要。BIM技术使得施工团队能够从三维空间角度全面了解项目,避免传统平面图纸可能忽视的空间冲突,提升施工效率[3]

(二)为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使用BIM技术进行道路桥梁设计,首要之务是确保提供全面且准确的工程数据支持。在项目启动初期,就应该通过收集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地质勘探数据和现场测量数据建立一个详尽的基础数据库。BIM系统能够将这些数据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多维的模型,这样的模型能够清晰反映真实世界中各种因素对道路桥梁设计的影响。每个设计决策都能及时地在模型上进行验证,不仅能立即看到更改的效果,还能进行各种方案的对比分析。数据支持不仅仅是创建准确模型的依据,还包括设计全过程中地质工况、环境保护、材料选择等方面的信息聚焦与整合。例如,在桥梁选址和设计初期,便可以应用BIM技术模拟不同的设计方案,根据模型进行结构分析、施工过程模拟、甚至是运维阶段的预测维护等。这样一来,设计团队不仅能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问题,还可以更加高效地优化设计,减少资源浪费,提前规避风险。

(三)加强道路桥梁设计科技研发效果

由于BIM模型能够有效地整合和管理复杂的数据集合,它让设计师有能力在早期阶段就考虑实施细节。在材料选择上,BIM能够帮助工程师计算出最优的材料使用量,避免无谓的浪费,并且能够模拟材料在自然环境下的长期性能,这有助于增强结构的耐久性和可持续性。同时,结合结构分析软件,可以对桥梁模型进行受力分析,提前预测各种负载和环境条件下桥梁的响应,从而在设计阶段就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随着项目进入到使用和维护阶段,BIM模型还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有效监控桥梁的运营状况。通过模型,可以对桥梁的使用状况和维护需求作出准确预测,提前部署维护工作,确保桥梁长期稳定安全地运营。

(四)创新协同化工作模式

在传统的道路桥梁设计中,设计人员、建设单位、施工方往往各自为政,信息不流通,这导致了整个项目周期中出现大量的信息孤岛。因此,协同化工作模式的核心在于打破这种信息壁垒[4],形成一个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工作环境。BI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项目信息的全方位集成,涵盖了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阶段,确保了各个参与方能够实时获取最新的项目数据,提升了决策的精准性和工程的透明度。BIM技术为道路桥梁项目构建了一个三维的可视化平台这一平台上,设计师可以直观地进行道路走线、桥梁结构设计,通过三维模型模拟出工程结构在真实环境中的表现。这使得问题能够在设计阶段就被发现并解决,大大减少了修改和返工的概率,不仅节省了设计成本,还缩短了设计周期。
    在整个设计与施工周期中,BIM技术支持多专业协同工作,提升了团队间的沟通效率。例如,地质工程师可以在同一模型中添加地质信息,结构工程师根据模型计算结构的受力情况,水利工程师分析水流的影响,环境工程师考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工作都在统一的BIM模型基础上进行,所有信息实时更新。这样的协同工作模式避免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与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施工单位可以根据BIM模型,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对施工策略进行优化。三维模型使桥梁组件的制造更精准,安装更快捷,因为模型中每个部件的参数都已定义明确。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和现场监测技术结合,监控施工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率。
    伴随BIM模型,新兴的协同化工作模式还包括项目管理阶段的一系列创新。例如,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4D(时间信息)与5D(成本信息)的集成。项目经理可以直接在BIM模型上进行施工进度规划和成本核算,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高效、直观。即使面对复杂的桥梁施工项目,项目管理团队也能够快速响应变化,及时调整项目计划和预算。道路桥梁设计师也可以通过BIM模型分析各种维护和经营方案,预测未来的维护需求并制定相应的预案。利用BIM技术进行模拟运维可以极大地降低运营维护成本,确保道路桥梁的长期稳定运作。

然而,实现这一新型协同化工作模式并非毫无挑战项目参与方需要高度的合作精神和有效的沟通机制,还需要对BIM技术有充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培训和教育成为了促进BIM工作模式推广的关键。需要对设计师、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多个层面的专业人士进行全面的BIM技术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利用BIM进行工程设设计和管理。除此之外,软件和硬件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市面上有多款BIM软件,不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可能会成为信息流通的障碍。项目团队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确保数据的无缝交换,并投资于高性能的计算设备,以支撑复杂的BIM模型运行。

四、基于BIM技术的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一)质量管理

在质量管理方面,BIM技术的应用,使得道路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通过BIM模型,施工团队可以在施工之前就对工程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细节和结构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及时发现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实际施工前进行调整。此外,BIM模型还能够提供精准的构件定位和尺寸信息,确保施工精度,从而有效减少因错误安装或不当施工造成的质量问题。BIM技术对施工过程的可视化表现也在质量控制方面带来了巨大帮助[5]通过可视化模拟施工过程,施工团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意图,预防和减少施工错误。同时,BIM模型可以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变更管理和协同工作变得更加有序和透明,质量偏差能够及时被发现并得以纠正。

(二)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方面,BIM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时间轴管理能力。通过与项目管理软件的结合,BIM模型可以显示整个道路桥梁施工项目的时间进度及每个阶段的施工任务。这种四维(4D)BIM模型使项目参与各方能够清晰地看到工程进度和施工顺序,进而优化资源配置,调整施工安排,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通过4D BIM模型,施工团队可以实时监控工程进度,及时发现与计划不符的地方,并迅速作出反应,如调整劳动力投入、物资供应以及施工设备的调配等。这样的实时监控不仅提高了项目管理的响应速度,也增强了施工进度的可控性。

(三)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方面,BIM技术的集成了成本信息,这种五维(5D)BIM模型使得从预算制定到成本监控整个过程更加直观和精确。通过对模型各个部分的成本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和分析,项目团队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成本估算和控制,从而有效避免预算超支的风险。BIM模型中详尽的材料和组件信息,不仅帮助施工团队准确估算成本,还能在采购和物资调配过程中降低浪费,优化物资的利用率。此外,通过5D BIM技术,不同施工方案的成本对比分析成为可能,项目团队可以选择成本更低,但质量和进度不受影响的施工方案。

 

结语BIM技术促使施工管理向着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道路桥梁施工管理过程中,不断钻研和应用BIM技术,不仅能够使质量管理更加到位,进度管理更加高效,也能够实现成本的实时监控与控制,从而推进整个施工进程的优化。随着未来BIM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其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整合应用,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罗奕城.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裂缝成因分析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3,4(19):113-115.

[2]张淋彬.道路桥梁设计问题与施工中裂缝成因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2,(24):107-109.

[3]张平,游海伦.道路桥梁设计问题与施工中裂缝成因分析[J].价值工程,2022,41(13):153-155.

[4]黄慧敏,陈宝健,范冰辉等.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工程施工前期管理应用[J].山西建筑,2019,45(11):178-179.

[5]谭晓雷.道路桥梁施工管理现状及优化设计[J].交通世界,2017,(Z1):202-2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