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探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田仲艳

北京京投兴朝置地有限公司 100015

摘要

建筑工程造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本超出预算,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造价失控的问题,影响工程建设效益。综合建筑工程工期长、成本高的特点,从以往经验中总结各影响因素,进行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对施工全程加以控制,提前预防各种常见问题的发生,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以内,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益。本文对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成本优化控制策略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

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成本优化

正文


建筑工程建设规模在不断增大,涉及的学科和项目越来越多,导致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更高,工程建设全周期内存在大量的因素会对造价管理产生影响。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益,就要强调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的重要性,以减少超支现象发生为目的,对整个建设流程加以动态化和灵活化管理,以科学手段为支持,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确保各分项实际成本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高效高质量的造价管理推动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

一、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多数采取的是预算控制的方法,但当面对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时,预算管控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效果,但依然存在着成本预算不精准、不科学的缺陷,无法深入到每个阶段加以管理,容易受内外因素的干扰而存在造价失控的风险。现在将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应用到实践中,相比以往在操作上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可对每个建设环节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全部监管落实科学造价,预防资源浪费与成本超支问题的发生,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益[1]

工程造价动态化管理具有更强的系统性特点,其面向的是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要从成本核算以及成本预算等方面入手,确定问题并进行优化。建筑工程具有一次性特征,整个建设周期涉及的学科专业众多,会影响实际成本的因素也十分繁杂,必须要重视每一个实施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建筑工程成本管控是对所有参建单位提出的要求,面向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造价管理,以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为基础,确保每个阶段的规范化落实,排除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尤其是要强调设计、施工以及营销之间的联动性,积极组织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协同合作,最大程度上依照规划定位完成各施工阶段,为成本优化控制创造更大空间,提高工程整体投资效益。

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影响因素

2.1管理意识认知不足

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是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不论是造价管理还是成本控制,更多的是体现在前期环节,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来预防和规避各种因素导致的成本超支问题发生。并且,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各参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但是当前各单位之间并不能够完全做到信息共享,导致实际成本支出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出现很多不必要的资源耗损和成本支出,影响工程造价管理效果[2]

2.2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

想要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成本优化控制,就要充分应用各种建设数据,为造价管控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但是因为多个参建单位之间协同性不足,导致工程造价数据收集滞后,造价管理人员因为数据的缺失而无法及时掌握成本支出的实际情况,进而在采取措施管理时会存在一些不足。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讲,政府政策以及市场变动等均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造价管理人员必须要实时掌握市场信息,根据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方案,尽量减小造价波动,达到成本优化控制的目的。信息的不完善是导致造价管理工作效率无法提升的关键性因素,包括延迟的价格信息直接会影响到当月的实际价值,导致审核内容发生偏差,无法对项目成本进行更新,从而增大成本控制难度。

2.3制度体系不健全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需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均会对最终的管理效果产生影响。假如无法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及时确定正确的决策方案,那么在物料利用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导致物资损耗增加,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并非完全依靠主观经验,更多是要遵照专业规范和制度标准进行,没有完善制度体系支持的情况下,采取的系列控制措施科学性不足,在根源上就难以体现出造价管理的作用,即便投入资源支持的情况下,依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3]

三、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策略

3.1前期准备阶段

建筑工程所有参建单位均需要转变思想,将相互协作、信息共享的理念贯彻到整个工程建设周期,为造价控制与成本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前期的规划决策阶段,首先要论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基于此制定造价控制计划。重点在于确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对工程现场进行全面考察,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强调各专业之间的协调性,保证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尽量避免各种因素造成的变更事件发生,减少此方面因素造成的成本增加。项目规划定位的一大要求便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结合相似工程项目的数据信息,对本工程造价进行科学预测和调整,争取获得更高投资效益。同时,要保证一切活动的前提是公平公正原则,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科学性,争取在成本优化控制的基础上,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3.2工程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和成本控制的重点与难点,存在大量的因素会导致造价超支,因此需要由经验丰富的造价管理人员负责对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监管,要求其对施工方案以及各阶段施工要求均有着清晰的认知,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作业与造价控制方案存在的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偏,尽量减少额外的成本支出。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的前提是不影响项目正常建设,重点面向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其可能会对实际造价带来的影响,通过科学把控尽量减少变更问题的发生,对施工成本进行精细计算,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造价管理方案进行调整,以灵活化的管理来将整体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4]。在此过程中,造价人员还需要重视各类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政策以及市场等因素可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将产生的波动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无法完全避免外界因素对成本支出的影响,在进行造价动态管理时,就要从施工现场出发,对方案设计的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与优化,做到对成本支出的进一步优化。

3.3工程竣工阶段

工程竣工阶段也不可能放松对造价管理的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完成各项资料的审核,确认每个环节的施工是否按照设计图纸落实,为工程结算提供支持。所有竣工结算材料均要做到真实、完整和规范,对于未按要求一次性完整提交的不予结算。且要注意对现场签证的管理,必须要有建设方、施工方以及监理三方签字确认。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对所有竣工结算资料进行审核,确认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材料价格调整、工程变更造成的工程量变化以及罚款通知单漏报不报的情况,为造价数据分析提供保障,将造价动态管理和成本优化控制贯彻到底。与此同时,总结工程准备阶段到竣工阶段之间的成本管控的经验,可作为后期工程实施的参考。

4结束语

总之,项目成本和成本管理是目前公司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合理地实施项目成本和费用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能有效地控制项目的成本和费用。因此,要通过对当前工程造价和成本控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通过科学的方法来优化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亚美,毛小林.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策略[J].砖瓦,2023(10):117-119.

[2] 黄思.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探究[J].中国招标,2023(07):81-83.

[3] 何哲.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2):46-48.

[4] 田园.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措施[J].四川建材,2023,49(04):223-2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