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彩色透水混凝土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市政公用工程;彩色透水混凝土;非机动车道;施工技术;推广应用
正文
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彩色透水混凝土应用为城市增色添彩的同时,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其透水性质有助于雨水的渗透和收集,减轻了城市雨洪的压力,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对建筑材料的创新有着深远的影响,还直接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1工程概况
城场路(翔安大道-翔安东路段)市政公用工程道路位于厦门市翔安区,道路全长3553.03m,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46.0m,非机动车道宽2.5m,非机动车道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约14680m2,彩色透水混凝土底层厚7cm,面层厚4cm,为中心区域从西部向东部延伸的道路,在内部道路中,西部属于纵向的二路结构,向着东部区域,会与相关的新城中路还有洪中西路等交汇,终点区域会与翔安东路相交。是一条集交通和生活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主干路,也是当地较为主要的基础配套设施和市政管线的载体。
2主要施工技术及关键控制点
2.1相关路面的处理要求
路面技术要求:①透水沥青混凝土(PAC)空隙率为18%~25%,连通空隙率大于等于14%;马歇尔稳定度大于等于5kN;流值为2~4mm;渗透系数为800mL/15s;动稳定度大于等于3500次/mm。②无砂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大于0.1mm/s,空隙率大于8%,强度不小于C20;无砂透水混凝土骨料(石)采用5~10mm的单一粒径的碎石,并严格控制针片状颗粒;石子粒径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大于35%,含泥量不大于5%。水泥采用强度等级42.5(含42.5级)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指标应符合GB175—2023《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要求;骨料界面黏结剂主要由水泥、矿物掺合料及外加剂组成。在使用本文研究材料进行施工过程中,应明确具体的路面要求,透水性大于2.0mm/s,抗压强度大于30MPa,抗弯拉强度大于4MPa,耐磨性大于0.6mm/m2,塌落度不大于50mm,混凝土总厚度11cm(第一层透水混凝土7cm,第二层彩色透水混凝土4cm)[5]。
2.2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
2.2.1做好各方面的预先处理
在实际建设工作实施之前,应正确开展地层区域的高程检测工作,将误差设定为±15mm以内,如果发现误差问题超过规定要求,应立即进行整改。同时要针对外表进行合理的清理,保证不会出现粗糙现象、积水现象,处于较为湿润的状态中,另外,应严格控制垂直度、泛水坡度的技术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2.2.2正确使用模板材料
模板材料的应用,应尽量选择硬度较高、不会出现变形问题的槽钢材料,按照设计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区域立模和分隔立模,在此期间,支撑模板的使用应在测量设备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放样,并明确具体的标高数据信息,此时应保证模板材料处于平整状态,发现变形及时整改。
2.2.3透水混凝土的搅拌
施工时的搅拌器根据施工时的工程量来选择,搅拌地点下方需设置接料设施,防止粒料随处散落污染环境,透水混凝土需采用搅拌机进行搅拌,不得采用人工搅拌,搅拌时要严格控制比例和投料顺序,为保证彩色透水混凝土质量,应派专人负责粒料的配比,严格控制水灰比,为了使粒料充分搅拌均匀,可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但不宜过长。
2.2.4透水混凝土的运输
透水混凝土为干性混凝土粒料,由于初凝时间较短,运输时应提前预判天气情况来控制运输的时间,保证运输时间控制在10min之内,同时要保证运输时无散落及停留,透水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混凝土离析,同时也要采用覆盖等方式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
2.2.5透水混凝土的摊铺、浇筑及成型
鉴于彩色透水混凝土初凝时间较短,摊铺应及时,大面积施工时需采用分块隔仓的方式进行摊铺,同时透水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底层及面层混凝土施工,彩色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的设置过程中,应重视底部以及表面材料的处理,作业人员在铺设工作中,应使用铁锹等工具开展反扣操作,杜绝出现抛起来的现象,使得整体结构的均匀度符合要求,此时,结合具体的厚度标准,应遵循相关原则,例如:按照第一层7cm厚透水混凝土,第二层4cm暗红色透水混凝土的要求进行摊铺,对于表层而言,相关填筑工作应在底部材料初步凝固之前进行,最好可以在底部材料设置之后,立刻针对表面的材料进行设置,防止分层。
2.2.6振捣与压实
在底部材料合理处理以后,应正确使用平板类型的振捣设备按照先边角后中间的原则进行压实,压实后要人工补料找平,至表面无明显粒料为止,在表层材料设置以后,用专用整平机进行摊铺整平后采用人工进行找平,如果发现有粒径超过19.5mm的碎石材料,需要将其清除,之后进行填补,找平操作完成开展人工收边,振捣应充分,振捣完成后使用抹光设备进行抹光,需要注意的是,应提升整体结构的平整性与光滑性,保证相互之间不会出现对接问题,振捣过程需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振捣时不宜采用高频振捣器,不得漏振,也不得振捣时间过长,避免产生离析现象。
2.2.7排水沟设置
为了保证上下黏接剂有效衔接和排水的畅通,混凝土基层部位的施工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将原有混凝土表面拉毛,二是每间隔50m切一道10mm宽的横向排水沟。
3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市政公用工程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是确保项目长期稳定运行和满足设计要求的关键方面。首先,对于原材料的选择,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购,确保混凝土的配方符合标准,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基础。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施工工艺的规范。对于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养护等环节,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致密性和强度。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确保施工过程的控制精准度。
质量保证还包括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理解彩色透水混凝土特殊性质,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误操作。此外,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进行全程监控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的问题,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最后,施工结束后的养护工作也至关重要。定期对彩色透水混凝土进行养护,保证其早期强度的发挥,是确保项目长期稳定性和美观度的关键步骤。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质量保证措施,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彩色透水混凝土能够实现设计要求,为城市环境提供持久、美观、可持续的基础设施。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市政公用工程中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通过对原材料、施工工艺、施工人员的严格管理和养护等方面的规范,确保了项目长期稳定运行和达到设计要求。这一系列的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还能够保证彩色透水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和美观度。在城市发展中,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保证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通过科学规范的施工和质量保障措施,我们可以为城市打造更加宜居、宜行的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服务。
参考文献:
[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2]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张贤超,尹健,池漪.透水混凝土性能研究综述[J].混凝土,2010(12):47-50.
[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