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设计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李萌

中交碧水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摘要

本文围绕市政给排水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维护展开探讨,详细介绍了该领域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规划布局不科学、材料性能差、监管维护不到位以及建设时序不同步等。为应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实用性的市政给排水管网优化配置策略,强调科学布局、提升建设水准、加大管理与维护力度以及提升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在具体实践中,选择了适用的管材和接口,引入了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并针对雨水口设计和水系沟通制定了相应方案。


关键词

市政给排水管网;优化配置;设计

正文


1市政给排水管网常见的问题

1.1规划布局不科学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规划布局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不科学的问题。不合理的规划布局可能导致管网覆盖不均匀,无法满足城市不同区域的实际需求。这可能导致一些区域在雨水集中或污水排放方面存在问题,增加了管网的负荷和运行难度。

1.2给排水管网材料性能差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材料性能问题是另一个普遍存在的挑战。低质量或不适应城市环境的材料可能导致管网的腐蚀、渗漏和损坏,影响其长期稳定运行。这种问题可能引发管道维修和更换的频繁需求,增加了管网的维护成本。

1.3监管维护工作落实不到位

市政给排水管网监管维护工作的不到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维护可能导致管道的漏水、堵塞和其他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从而影响整个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不及时的维护还可能加剧管网设施的老化和损坏。

1.4建设时序不同步导致雨水排放受限

在市政给排水管网建设过程中,时序不同步可能导致雨水排放受限的问题。如果雨水管道的建设进度滞后于城市建设的其他方面,可能会导致在城市雨季来临时,雨水难以迅速有效地被排放,增加了城市内涝的风险。建设时序的不同步也可能影响到其他基础设施的顺利运作。

2基于实用性的市政给排水管网优化配置策略

2.1科学布局给排水管线

科学布局给排水管线是保障整个系统顺畅运行的基础。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可以确保管道覆盖城市各个区域,以满足不同区域的实际需求。合理的管线布局还能有效减少雨水集中、污水堵塞等问题的发生,提高整体系统的流畅性和运行效率。

2.2提升给排水管网建设水准

为了提升市政给排水管网的性能和可靠性,必须提高管网建设的水准。采用高质量、耐腐蚀的材料,遵循标准化的建设流程,确保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管网的损坏率,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和修复的频率。

2.3加大管理与维护力度

为了确保市政给排水管网的长期健康运行,必须加大管理与维护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定期对管道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是维护管网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管理与维护力度可以减少管网的故障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4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在管网运行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因此必须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培训相关人员,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应对,以最小化损失。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可以更好地保障市政给排水管网在面对各种挑战时的应对灵活性和效率。

 

3市政给排水管网优化配置设计实践

本市政工程位于南湖南路的东部地段,道路标准段的红线宽约为42m,东起铜山溪路,西至之达路,全长共计970m

3.1管材和接口选择

在严格遵循人性化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我们计划采用连续缠绕工艺生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作为雨水管道的主要材料。这种管材不仅符合人性化设计的要求,而且具有环保、抗腐蚀、强度高、施工快的显著优点。采用这种材料的雨水管道还要求管材环刚度不小于10000N/m²,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承受外部环境和地基沉降的影响,增强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对于污水管道,我们计划采用级别为K9级的球墨铸铁管。这种管道具有强度高、耐压性好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排水工程。在考虑到污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施工现场的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我们在管道内壁采用适合长时间输送雨水、污水及常见工业废水的聚氨酯涂层,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延长使用寿命。同时,管道外表面选择锌加高氯化聚乙烯终饰层,这不仅能够保护管道表面不受腐蚀,还能增强管道的抗外部压力能力,确保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通过这样的选择,我们可以兼顾管道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确保在实际使用中能够达到高效、可靠的运行效果。

3.3管位布置

管位布置设计以《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为依据,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道路横断面,在保证管线使用和维修不会互相影响的前提下进行地下管线的科学布局。合理的管位布置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为后续雨水口布设、各类管道交叉处理等提供便利。本工程的管位布置如图1所示。

图片1.png

1 本工程的管位布置

3.4检查井

本工程将采用现浇式钢筋混凝土矩形或方形检查井,以确保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的合规性。特别是在倒虹管进水井上游的前一检查井及部分雨水检查井的设置上,我们还将布置沉泥井,并保证沉泥槽的高度不低于50cm,以有效防止泥沙的淤积。

此外,为避免车行道的井盖周围与道路路面产生不均匀沉降,以免引发车辆行驶颠簸和跳车等安全隐患,我们除了选择具有足够承载力的防沉降井盖座外,还将对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盖进行防沉降设计。在井筒高度超过150cm时,我们采用分离式+自调式检查井盖方式施工;在井筒高度在80~150cm范围内时,我们选择卸载板+自调式检查井盖方式施工;而井筒高度小于80cm时,则采用自调式检查井盖方式施工。这一系列细致的施工要点的制定旨在确保工程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的排水系统。

3.5雨水口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以及为后期管理与维护提供便利,我们认识到雨水口设计的重要性,不仅需要满足雨水排放的基本要求,更应当积极引入和推广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在此背景下,我们计划采用具有净化雨水和控制径流污染能力的双篦式环保型雨水口。

这种雨水口的尺寸为2600mm×380mm,内设有无砂混凝土透水墙,旨在通过过滤和净化的方式收集雨水,以提高雨水排放的质量。这一设计不仅符合雨水口形式及过流能力的基本要求,更强调了对雨水的净化和环境友好的考量。

3.6排放方案及水系沟通

本工程相交的水渠较多,为进一步保障近期雨水正常排放,设计人员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近期排放处置方案,并严格依据现场勘查结果,在3处明渠部位设置管径不小于DN1000的临时连通管,根据水渠宽度、过水能力要求等,可采用一根或多根并排敷设。这种临时连通管的布局不仅可以保障道路建成后现状水渠顺利保通,还能与新建雨水系统实现有机相连,经济价值显著。

4结语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规划和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深入分析常见问题,提出的优化配置策略为管网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实际需求,科学规划,以确保市政给排水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变化和发展。本文所提出的思路和实践经验有望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更加健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永江. 论市政给排水管网优化配置与管理分析[J]. 砖瓦世界,2023(7):196-198.

[2]张华. 市政给排水管网优化配置与管理分析[J]. 装饰装修天地,2020(8):172.

[3]席莉.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设计分析[J]. 中国房地产业,2022(7):53-55.

[4]丛大朕. 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16):156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