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抗滑性能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评价;技术研究
正文
一、路面抗滑性能的重要性
路面抗滑性能是公路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公路建设中,路面的抗滑性能直接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如果路面抗滑性能不足,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容易产生滑移和侧翻等危险情况,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因此,提高路面抗滑性能对于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道路抗滑性能的提升,有望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特别是在雨天或者高湿度条件下,路面容易打滑,此时道路的安全性能变得至关重要。若路面抗滑性能降低,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车轮打滑和失去控制的情况,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防滑性能高的路面,使得车辆行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更大,车辆行驶更加平稳,有效规避交通隐患的发生[1]。
其次,路面抗滑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辆行驶中驾驶人员和乘客的舒适度。机动车在抗滑性能低的路面上行驶,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车辆出现颠簸和振动等问题,导致驾驶者和乘客的舒适度受到影响。相反,路面抗滑性能卓越,能创造更安稳的行车环境,提升乘车人员的舒适度。
二、路面抗滑性能检测与评价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摩擦系数测量
摩擦系数测量指的是利用摩擦试验设备对路面表层进行摩擦系数测定,常见的仪器有摆动摩擦设备以及横向力系数测量设备。其中,摆式摩擦仪令摆锤在路面表层摇摆,计算摆锤停止移动的距离,由此可知路面的摩擦系数值为多少。而横向力系数测量的设备,正是在特定速度下,对轮胎与道路表面的横向阻力进行测量,从而确定了横向阻力的系数,进而探究路面的抗滑性能[2]。例如,表1为不同速度下的横向力系数试验结果。
表1. 不同速度下的横向力系数试验结果
检测长度 | 检测速度/(km×h-1) | Mu-Meter测值 |
150 | 9.7 | 0.638 |
150 | 19.2 | 0.631 |
150 | 29.2 | 0.626 |
150 | 36.5 | 0.623 |
150 | 50.2 | 0.612 |
(二)表面纹理检测
路面纹理,关乎路面抗滑性能,借助表面轮廓分析仪等专业仪器展开探测。道路检测仪器剖析道路肌肤纹理,路面轮廓测量仪的作用是检测路面表面的纹理状况,探析路面抗滑性能。
(三)抗滑性能评价
通过对摩擦系数、构造深度、表面纹理等参数的检测数据进行探究,同时考虑道路使用状况和交通安全因素等,探究路面的抗滑性能。抗滑性能的评价,还能够有效为保障路面的保障抗滑性能的提升,真正意义上实现道路安全质量的提升。
三、路面抗滑性能检测与评价技术面临的挑战
(一)检测设备
目前,现阶段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设备的应用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部分仪器在检测过程中较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干扰,导致检测结果不稳定。此外,部分仪器精度欠佳,容易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而智能化小型化设备的发展不够完善,这也使得现场操作更为繁琐[3]。
(二)检测标准
在路面抗滑性能的检测标准方面,现行标准对于某些特定路况或新型路面的适用性有待提高。同时,随着交通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传统的检测方法可能无法全面反映路面的真实抗滑性能。因此,制定更为科学和全面的检测标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数据处理
路面抗滑性能检测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是技术面临的又一挑战。目前,数据处理技术尚不能完全满足实时、准确和高效的要求,对于复杂数据的解析能力也有待提高。
(四)检测效率
检测效率低下是当前路面抗滑性能检测中的一大问题。由于设备、标准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限制,目前的检测过程耗时较长,影响了道路养护和安全评价的及时性。提高检测效率对于保障道路安全和减少交通延误具有重要意义。
四、路面抗滑性能检测与评价技术改善措施
(一)研发先进的检测设备
当前,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设备存在精度不高、稳定性差等问题,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组织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新型检测设备。新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能够适应各种复杂路况,为路面抗滑性能的准确检测提供硬件保障。
(二)完善检测标准和方法
我国在路面抗滑性能检测领域的规范执行与国际前沿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增进与外国的互动与协作,积极融入国际前沿标准,结合我国实际状况进行本土化调整。同时,针对各种条件和不同材质的地面,需要制定特定的检测准则与方法,旨在增强检测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此外,应定期对规范进行调整和优化,顺应交通工程建设之需。
(三)提升数据处理技术水平
路面抗滑性能评估,少不了繁复的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过程,因此,提升数据处理技术水平,成为重中之重。首先,针对数据处理领域的软件研发与应用,予以更多的社会关注,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方法,提升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其次,数据处理专业人才的培训与考核亟待加强,提升人才队伍的技术水平,保证数据处理质量的提升。最后,还应致力于数据处理的规范化建设,优化数据处理步骤与方法,引领数据处理技术迈向标准化与规范化之路。
(四)优化检测流程和提高效率
优化检测流程和提高效率,是路面抗滑性能检测与评价技术突破的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在检测之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针对路面实施预处理并收集相关数据,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其次,针对检测过程,需要对其具体内容进行优化,减少外部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同时,更应该大力推行新型技术和方法,譬如激光、红外成像等手段,增强检测的精准性与高效性。此外,在监测环节,务必重视质量把控和安全维护,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4]。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交流
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技术交流对于提升路面抗滑性能检测与评估技术的关键性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首先,重视培育和引进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其次,还应当大力推进技术沟通和交流,实现先进技术的引进。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交流,提升技术水平。
(六)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
为确保路面抗滑性能检测与评价技术的有效应用,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评价体系应包括设备、人员、方法等多个方面,定期对其实施评价和考核。反馈机制应关注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收集和处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技术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路面抗滑性能的深入研究,不仅需要发展更为精确的检测技术,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同时,对于如何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减少因路面抗滑性能不足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只有不断加强路面抗滑性能检测与评价技术的研究,才能确保道路的安全畅通,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我国交通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为建设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莉.集料配合比设计参数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3,(22):108-110.
[2]余苗,张正基,罗延生等.胎路耦合接触行为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变的影响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2(11):28-35.
[3]盛敬亮,杨景丽,姚文选等.基于加速加载方法的环氧薄层抗滑性能研究[J].公路,2023,68(11):65-69.
[4]周志刚,王岩,李刚等.酸雨对透水沥青路面抗滑耐久性的影响[J].交通科学与工程,2023,39(05):5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