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及病害防治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牟康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

路桥过渡段作为路桥工程建设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一旦没有严格按照作业标准要求规范落实各项工艺和措施,极易出现一系列病害问题,如桥台路基不均匀沉降、路桥路面平衡度较差,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路桥安全、高效使用。在路桥过渡段作业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规范作业,确保其质量达到标准要求。但是,在实际作业时,可能因为设计不合理、路堤压实不足、软土处理效果欠佳等问题,使得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极易出现各类病害,要求相关参建单位从实际入手,探寻多样化病害防治措施,才能整体提高路桥工程质量,有效提高路桥工程项目建设运营的综合效益。基于路桥过渡段作业质量提高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病害防治;措施

正文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交通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另一方面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而路桥工程作为重要的交通设施,既关系人们的出行效率,又关系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探寻多样化病害防治措施,才能整体提高路桥工程质量,有效提高路桥工程项目建设运营的综合效益。

1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中常见的病害类型及其成因

1.1常见的病害类型

1) 路基路面不均匀沉降,具体表现形式为路桥过渡段内部分区域出现了沉降问题,使得车辆行驶到此路段,基于安全、稳定行驶考虑而降低车辆行驶速度,从而会降低路桥整体通行率,甚至可能引发重大的交通安全事故。2)车辙病害。车辙病害常见于公路桥梁工程中,会影响路桥工程的整体美观性,并增加行车时的颠簸感,尤其是车辙宽度和深度足够大的情况下,还会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不仅如此,车辙病害的长期存在,会加快路桥整体结构的损坏速度,进而会缩短路桥工程使用寿命。3)蜂窝、麻面病害。此类病害的直接影响是降低路面表面的摩擦力,一旦车辆在此路段行驶速度过快,则会在制动时出现严重的滑车现象,从而增加了此路段的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难以保障车辆行驶安全。

1.2病害成因

1) 路堤压实效果不理想。在路桥过渡段施工过程中,路堤碾压作业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结合以往的施工情况,路桥过渡段所处测位置十分特殊,且作业面较小,使得此环节的作业难以推广使用大型碾压设备,只能被迫使用小型碾压设备。然而由于小型机械设备的特性,使其在碾压作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难以适应单次铺设换填土厚度过大的路堤压实作业需求,进而会导致路堤压实作业效果难以达到标准要求。正因如此,在路桥过渡段建成投入运营之后,会因为路基自重、车辆荷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路基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规则沉降现象,进而对路桥工程使用功能的安全发挥产生不良影响。2)软基处理效果不理想。在路桥过渡段施工过程中,软基是不可避免的一难点问题,一旦软基处理效果未能达到设计要求,则会造成路桥过渡段整体质量不达标。因此,加强软土地基处理至关重要。然而软土地基普遍具有复杂程度高的特性,且不同含水量、厚度的软土地基,对应的软基处理方法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当前,在软土地基处理时,常用方法是换填土施工方法,即结合路桥工程施工要求,选择性能符合要求的混合型换填材料,用于置换软土地基土层,以期通过改良软土性能来提高路桥过渡段路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但是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在短时间内完成软基处理工作,以便从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从而出现了大量的不规范作业行为,如换填土厚度不足、单次铺设作业厚度不符合具体规定等,进而使得软土地基处理效果不理想,未能达到路桥过渡段作业对软基处理的具体要求,进而极易引发后续病害问题。

2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2.1科学选择路堤填料

根据路堤的设计要求和工程性质,确定填料的技术指标和要求,如承载力、稳定性、排水性能等。了解填料原材料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包括颗粒大小、颗粒形状、密实度、黏聚力等。这些特性将直接影响填料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考虑路堤所处的地质环境,包括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地层条件等。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填料,以确保填料与地基土壤的相容性和稳定性。考虑填料对环境的影响,如是否对周围地下水和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填料,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评估填料的可获取性和成本效益。优先选择容易获得且成本适中的填料,以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参考类似工程的实际经验和相关实验数据,了解填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和可行性。在选择填料时,可以咨询相关专家或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以获得更专业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填料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决策。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试验和监测,以确保填料的选择符合工程需求和质量要求。

2.2合理选择过渡性路面及设置桥头搭板

现阶段,在过渡段所用的路面类型主要包括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半刚性过渡路面等。在实践中,不同类型的过渡性路面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劣势,其中,混凝土路面往往在地质结构稳定的区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而沥青路面更加适应于基础较强的工程区域。为此,在过渡性路面选择时,施工单位则要结合勘察资料进行路面结构选择,切实提高过渡性路面应用效果,为整体提高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在路桥过渡段施工时,桥头跳车现象是普遍性问题,除了做好过渡段压实作业、路面选择等工作,还要合理设置桥头搭板,以此提高过渡段行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比其他应用材料,桥头搭板具备较强的应用强度,可以实现行车载荷的分流,进而可以降低路桥过渡段路面不均匀受力而出现施工病害的概率。一旦在后续应用中,出现桥头搭板断裂或者路基路面不规则沉降现象,此刻应卸下桥头搭板,并重新按照标准要求来做好路基换填作业,同时在精准计算荷载的前提下,重新设置桥头搭板,才能全面提高桥头搭板应用效果,降低桥头跳车现象发生概率。

2.3加强台背排水作业工艺控制

   在设计阶段,应考虑台背的形状和坡度,以便有效地排水。台背应采用适当的坡度,使水能够自然流向排水口或排水系统。在台背表层的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确保排水通畅。这可以包括使用透水性好的材料,如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砖石,以促进水的渗透和排水。根据工程需要,设计和安装合适的排水系统。这可能包括设置排水沟、排水管道或其他排水设施,以将水从台背有效地引导到排水出口。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来加强台背排水的工艺控制:在施工之前,清理台背表面的杂物、泥土和其他障碍物,确保排水通畅。在台背填料的压实过程中,控制好压实水平和压实度,避免过度压实导致水密性增加。确保台背填料的均匀性和质量,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陷或沉陷过大的情况。在施工完成后,定期巡视台背的排水状况,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复。及时清理排水设施,防止堵塞,保证排水的畅通。建立台背排水的监测系统,定期检查和记录台背的排水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台背排水效果的持续良好。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不仅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施工单位应在清晰认识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重要性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要点,并深入分析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常见的病害成因,随后从压实作业、合理选择过渡性路面及设置桥头搭板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路桥工程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振.市政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建筑与预算,2019,(12):75-77.DOI:10.13993/j.cnki.jzyys.2019.12.019

[2]刘红涛.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要点[J].中外企业家,2019,(36):101.

[3]景路阁.试论路桥工程路基路面与桥梁过渡段的施工工艺[J].低碳世界,2019,9(11):236-237.DOI:10.16844/j.cnki.cn10-1007/tk.2019.11.1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