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检测中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汤云飞

安徽建工检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为建筑行业发展带来颇多契机,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工程建设数量日益增多。但与此同时,建筑工程在技术高度、技术难度方面也明显提高。为保证建筑结构质量和安全,施工企业应该对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严格控制,认识到工程检测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鉴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检测中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简单阐述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应用必要性,重点研究该技术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

建筑工程检测;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应用

正文


引言:

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是当前较为先进的检测技术之一,将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检测中,可以准确检测出钢筋保护层的性能和质量,找出建筑内部的隐患,维护建筑工程的安全。因此,鉴于技术的诸多优势,相关人员应该对该技术科学运用,对技术应用的各个环节严格把控,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精准性。

1建筑工程检测中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的应用必要性

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检测中,可以对钢筋保护层的质量、应用性能全方位检测,为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钢筋保护层发挥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抗拉和抗压强度有较高要求,承受的压力大,有助于钢筋的维护,更能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钢筋保护层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为工程埋下较大隐患,一旦情况严重,还会降低工程质量,最终导致工程出现安全事故,诸如垮塌、沉陷等,不利于建筑的安全使用[1]。但是,积极开展工程检测工作,将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合理运用其中,上述问题可以有效规避,通过对钢筋保护层的系统检测,并以检测结果为基准,可以明确工程的性能,及时发现工程内部潜在的隐患,并制定可行的应对措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能达到设计要求,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具体如图1所示为钢筋保护层框架结构。

 

1 钢筋保护层框架结构

2建筑工程检测中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的应用

2.1 检测准备

在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期间,可以采取磁感应方式。为获得精准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工作开展前,需要将相应的准备工作做好,尤其是检测设备,应提前预热并调试,参数依照检测要求而定,保证各项指标与既定要求吻合,使检测工作顺利展开[2]。在前期准备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将工程的名称、部件名称等信息记录好,对项目单位的信息认真核实,若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应该立即上报。依照工程设计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部件材料构成准确记录,明确需要检测的钢筋规格、预埋件部件等各方面信息,将检测误差控制在最小。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利用钢筋检测仪完成,针对不同规格的钢筋,采取合理的扫描方式,诸如厚度模式,并加强对偏差的控制,通常在(6~50)±1.0mm,保护层的厚度适用范围为Φ6~50mm。

2.2 布置测线

检测人员在检测期间,需要整理钢筋保护层厚度、间距等相关信息,在受力钢筋垂直位置合理布置测线,同时沿着测线连续扫描受力钢筋。准确判断钢筋的位置、保护层厚度,如果钢筋分布和测线处在平行状态,可以达到将影响因素控制在最小的目的,以此提升检测的精准。同时,使用专业仪器设备对钢筋位置精准检测,了解钢筋体位置。针对柱、桩构件的检测,可以应用环向布置形式。

2.3 结构部件尺寸和规格检测

在检测结构部件的尺寸、规格过程中,检测人员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检测面的选取应尽量避开钢筋密集度较高的范围,最好选择能对实际质量信息直观反映的部件,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在检测期间,将设备打开并对需要检测的部件预扫描,之后完成结构的检测扫描。在扫描梁体部件时,沿着长度方向扫描,标记清楚箍筋位置,同时顺着宽度方向扫描,明确保护层的厚度。如果板类部件的扫描,可以将配筋图作为依据,先标注清楚钢筋的实际分布,并在两根钢筋之间完成扫描,明确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如若无法掌握具体部分的分布情况,可以将布筋图作为参考,准确找出受力筋。在检测期间,各个部位应该利用合理的方式标注,对各个信息详细记录,诸如采取文字、图片等形式,以便后续检测顺利推进。

2.4 扫描测量

在钢筋保护层检测过程中,利用相关仪器扫描获取信号强度。在扫描期间,检测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确认钢筋直径过程中,可以将配筋图作为基准,倘若测量仪器设定的直径参数与实际钢筋直径一致,测量后的参数为值。若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且测量的直径参数大于实际的2倍,则测量值会大于真值,通常会在10%左右。若仪器设置的参数比实际的钢筋直径小,且没有超过1/2,测量值会比真值小所以,若想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检测人员应合理设置钢筋直径参数。

2)在利用扫描仪检测时,与被检测构件的贴合程度要高,避免出现缝隙过大的情况,测量数据的偏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测量过程中,不能出现探头移动不均匀的现象若保护层厚度比测量值小,计算时可以不计算垫块的厚度,以此获取真实的数据信息。结合相关标准,在检测过程中,偏差不能超过±1mm。如果需要检测的构件的表面有凹凸不平的情况,诸如超过0.5mm,测量结果会有上下离散波动的问题出现,此时的测量参数值不具备可参考性,需要安排人员重新开展测量工作。

3)探头轴线与被检测钢筋轴线在设置过程中,要保证二者平行。若钢筋走向不明确或者其中存在其他情况,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探头调整或旋转,在调整,不能出现幅度过大的情况。在信号达到最强的前提下,探头轴线和钢筋处于平行状态,如果二者的夹角在20°,测量参数的偏差大约为10%,如果夹角为90°,偏差大约为20%。

结束语:

综合而言,将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检测环节,可以通过检测建筑的相关结构,掌握建筑内部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在对检测数据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给出精准的检测结果,为后续施工方案的调整与修正提供数据支持,避免建筑工程出现安全问题。因此,为提升建筑工程检测效果和水平,相关人员应该认识到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根据工程检测要求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技术不断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能达到既定要求。

参考文献:

[1]周红海.建筑工程检测中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3,8(03):225-227.

[2]张伟.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实体检测中的运用探析[J].安徽建筑,2022,29(09):152-153+1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