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难点分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赵子强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

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关键技术,浇筑质量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直接关系。然而,混凝土浇筑工程施工阶段,因为受到人员、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从而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基于此,文章重点阐述了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正文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都在持续增长。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主要建筑材料,其浇筑施工技术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难点,如温度裂缝、收缩裂缝、分层离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建筑的美观性,甚至还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和安全产生潜在威胁。因此,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针对其中的难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具体内容

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施工环节,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所以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必不可少。混凝土浇筑前,施工人员首先要对模板、支架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其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都满足要求。同时还要仔细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和规格,并做好详细记录,确保一切都符合设计要求。在原混凝土面上浇筑新混凝土时,相接面需要凿毛并清理干净,保持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制备混凝土时,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施工需求,将水泥、骨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哟啊确保混凝土的各种材料比例合适且搅拌均匀,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符合要求。混凝土的运输也是关键环节,由于混凝土的特性较为特殊,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必须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尽量缩短运输时间,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泌水等现象。同时,还要考虑到天气等环境因素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到达浇筑地点后,施工人员要及时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并浇水湿润,然后,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连续性,防止混凝土出现断层。对于大方量混凝土浇筑,需要制定专门的浇筑方案,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采用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振点的振捣时间,以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不出现气泡和不再沉落为准。最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通过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出现干缩裂缝等问题。一般采用覆盖浇水、喷涂养护剂等方法进行养护[1]

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应对措施

(一)温度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温度裂缝的产生会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必须要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或降温过快所引起的。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时,会产生膨胀,而外部温度较低时,会产生收缩,这种膨胀和收缩的差异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承受能力时,就会产生裂缝。为了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温度控制措施。首先,应合理选择水泥的品种和用量,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其次,可以采用冷却骨料或预冷混凝土的方法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此外,在浇筑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浇筑或加入缓凝剂等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在施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季节性气候条件,避免在高温或暴晒等不利条件下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完成后,施工人员应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2]

(二)裂缝预防

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虽然裂缝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也是提前进行预防和控制。所以相关人员必须要了解裂缝的类型和成因以及对建筑质量的影响,才能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的关键。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主要分为两种,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表面裂缝通常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未及时覆盖保湿,导致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而产生收缩裂缝。贯穿裂缝则可能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引起的。裂缝对建筑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轻微的表面裂缝可能影响美观,但不会对结构安全造成太大影响。然而,贯穿裂缝会削弱结构的整体性,降低其承载能力,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结构失效。

为了预防裂缝的产生,相关人员需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如: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影响其抗裂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增加骨料用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此外,在搅拌过程中还可以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如缓凝剂、减水剂等,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施工阶段也要加强对质量的控制,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规范要求。例如:相关人员要定期检查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如坍落度、含气量、初终凝时间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采用分层浇筑技术,并加强对入模混凝土的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同时还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避免内部温度过高而引起裂缝[3]

(三)振捣操作

混凝土振捣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机械振动,使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泥浆充分混合,排除其中的气泡,使其更加密实。这个过程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能,使其满足建筑结构的各种需求。然而,振捣操作也存在一些难点。首先,需要掌握好振捣的时间和强度。振捣时间过短,混凝土无法充分流动和密实;而振捣时间过长,则可能破坏混凝土的结构,导致其强度下降。此外,振捣设备的选择、操作方法的掌握以及施工环境的考虑等因素也影响着振捣的效果。为了提高振捣效果,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方法。首先,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是关键,应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功率和合适的振幅。其次,控制好振捣时间和强度,根据混凝土的种类和施工环境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密实效果。此外,掌握正确的振捣方法、及时处理混凝土中的气泡、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等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四)养护管理

混凝土养护时为了让混凝土始终保持适宜湿度和温度,控制其收缩变形,防止干缩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由于水化作用和水分蒸发,容易产生收缩变形。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养护,混凝土表面容易产生干缩裂缝,影响其美观和耐久性。混凝土养护阶段,养护时间的选择和控制是一个关键因素。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初凝状态,因此养护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养护效果。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会对养护效果产生影响。在高温或干燥环境下,混凝土的水分蒸发速度会加快,容易造成干缩裂缝。为了提高养护效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在其表面覆盖保湿材料,如草席、塑料薄膜等,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在混凝土初凝前还要进行二次抹面,消除混凝土表面的裂纹和气泡。养护过程中还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喷水、洒水等方式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湿度,控制好环境温度,避免出现过大的温差,造成混凝土收缩变形[4]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仍存在一些难点和技术挑战。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相关领域的施工人员一定能够不断克服这些难点,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明逵.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J]. 石油化工建设, 2021, 43 (05): 154-156.

[2]林雪松. 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难点 [J]. 四川水泥, 2021, (07): 17-18.

[3]宋帅防.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J]. 居舍, 2021, (18): 63-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