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造价风险管理策略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覃晓飞

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545005

摘要

随着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在建设项目中的广泛应用,对于如何有效管理工程造价风险提出了更高要求。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依靠详细的工程量清单来评估项目造价,然而在实际项目实施中,面临着工程量变更、材料价格波动等各种造价风险挑战。因此,本论文旨在探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造价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合理设置标底价、严格控制变更、加强成本预测和控制过程等策略的应用,旨在提高项目的造价管理水平,减少造价风险对项目进展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造价风险管理;控制变更;成本预测

正文


引言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作为一种常见的建设项目管理方式,在工程造价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和风险性的增加,如何有效管理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造价风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量变更、材料价格波动等不确定因素给造价管理带来诸多挑战和困扰。因此,本论文旨在探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造价风险管理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合理设置标底价、严格控制变更以及加强成本预测和控制等策略,旨在提高项目的造价管理水平,降低造价风险对项目进展的不利影响。

1.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造价风险管理的概

1.1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造价风险管理的概念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造价风险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中,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措施,对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潜在的造价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的管理过程。该管理方式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项目在造价方面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确保项目按预期成本进行实施。造价风险的概念指的是建设项目中由于工程量变更、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造价发生变化或超出预期的可能性。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作为项目造价核算的基础,依赖于准确的工程量清单来评估项目的造价。

1.2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造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造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造价风险管理可以确保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通过对潜在的造价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造价超支和资金浪费,从而保证项目按预期成本进行实施,最大程度地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造价风险管理有助于保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造价风险可能导致工程变更、材料质量问题等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的不利因素。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减少这些风险对项目的干扰,保持项目的正常推进和高质量完成。

2.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造价风险管理的挑战与问题

2.1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造价风险挑战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造价风险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使得项目的造价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以下是在该模式下常见的造价风险挑战的描述:1)工程量变更的挑战:建设项目在进行中往往会面临设计变更、技术调整等因素引起的工程量变更。这种变更带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准确评估变更的影响,并对其造成的成本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控制。(2)材料价格波动的挑战:建材市场价格的波动是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常见的风险。原材料供需情况、市场行情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从而对项目的造价产生影响。如何应对价格波动挑战,并确定合适的采购策略和风险管理手段,成为重要的问题。(3)监管控制不足的挑战:管理监管部门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造价风险监管和控制方面的不足,也是一个挑战。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管控手段可能导致产权纠纷、工程质量问题等不可预见的风险事件,对项目造价产生负面影响。

2.2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造价风险管理问题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造价风险管理面临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项目的造价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以下是在该模式下常见的造价风险管理问题的描述:1)缺乏全面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在项目初期,往往缺乏充分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导致未能全面考虑各种潜在的造价风险因素,从而给后续的造价管理带来困难和挑战。(2)控制措施不及时或不充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造价风险发生时,控制措施的采取往往不及时或不充分。例如,在工程量变更时未能及时调整成本预算和采购策略,结果可能导致造价超支或质量问题。(3)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导致的分摊问题:在合同中缺乏明确的风险分摊机制,使得潜在的造价风险无法合理地向各方进行分摊。这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紧张、利益纠纷产生,并最终影响到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成功实施。

3.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造价风险管理策略

3.1合理设置标底价

合理设置标底价是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重要造价风险管理策略之一。标底价是指投标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对工程造价进行预估和标定的基准价格。以下是关于合理设置标底价的相关内容:确定标底价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材料价格的波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费用等。通过详细分析项目需求及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标底价能够覆盖潜在的风险。合理设置标底价还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风险程度。不同项目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如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难度等因素会影响项目风险,因此标底价必须能够承受相应的风险,保证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性。同时,建立科学的标底价定价方法和模型也是必要的。通过数据分析、历史经验、市场趋势等手段,制定合理的定价模型,准确预测成本,并结合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标底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更新和调整标底价也是重要的策略之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和风险,如工程量变更、材料价格波动等。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底价的更新和调整,确保其与当前建设项目的情况保持一致。

3.2严格控制变更

严格控制变更是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关键造价风险管理策略之一。以确保项目的成本控制和预算稳定。以下是关于严格控制变更的相关内容: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机制是严格控制变更的前提。要明确变更的流程和责任划分,确保变更请求经过合理的审核和批准程序。同时,建立变更管理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参与方之间的有效信息交流和及时决策。严格执行合同中的变更规定。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变更的条件、程序和费用补偿机制等,确保所有变更都经过合法合规的程序,并明确责任和权益的分配。同时,对于非必要变更应持慎重态度,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成本增加。此外,建立严格的变更控制程序和文档记录体系。通过制定变更申请表、变更工作指示书等文件,严格规范变更的流程和记录,确保变更的过程可追溯和可验证性。这样可以对变更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追踪,避免未经批准的变更发生。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及时识别和控制项目中可能带来的变更风险。对于已发生的变更,需要进行合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缓解其对项目造价的不利影响。

3.3加强成本预测和控制过程

加强成本预测和控制过程是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关键造价风险管理策略之一。通过提高成本预测的准确性和控制的有效性,可以降低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盈利目标的实现。以下是关于加强成本预测和控制过程的相关内容:建立合理的成本预测方法和模型是关键。借助历史数据、专业经验、市场趋势等,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预测模型,准确评估项目各阶段的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方面的成本。这样能够更好地预测项目整体的成本,并为后续的控制提供基础。加强对项目成本的实时监控与控制。及时收集、分析和汇总项目的实际成本数据,与预算进行对比,并进行偏差分析。通过持续监控和控制成本,可以及早发现并纠正超支或延迟的情况,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失。此外,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并及时调整成本预测。任何项目的变更都应经过合法合规的变更程序,并及时对相关成本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变更后的成本能够被合理控制和管理。加强与各参与方的沟通和合作。与工程师、供应商、承包商等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成本信息和风险分析结果,共同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策略,以达到成本预测和控制的共识。

3.4建立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

建立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是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重要造价风险管理策略之一。这可以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共担风险,并合理分配项目产生的成本变动。以下是关于建立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的相关内容:需要建立明确的风险分摊原则和责任划分。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各参与方在不可抗力、工程量变更、材料价格波动等情况下的风险责任和补偿机制。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风险程度,确定各方应承担的风险份额,以确保风险的合理分摊。对于不可预见或不可控的风险事件,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当项目面临超出合同约定的风险时,可以通过索赔或协商等方式进行补偿。确切的补偿机制可以减轻成本压力,保护参与方的利益,促进合作关系的维持。此外,建立灵活的变更补偿机制也是重要的策略之一。在发生工程量变更或设计调整等情况时,及时合理地调整合同价格,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偿或调整,以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和各方的权益平衡。强调合同履行的信用和诚实原则。各方应遵守合同的义务和承诺,积极履行合同,避免故意制造风险、恶意索赔或逃避责任的行为。只有建立公平、透明和信任的合作环境,风险补偿机制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4.发展趋势

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造价风险管理中,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技术应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造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将逐渐增加。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实时的数据支持,帮助预测和管理造价风险;强调风险分担和合作在以往的模式下,责任和风险常由业主或承包商单一承担。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各参与方之间更加平衡地分担风险,并通过合作机制来降低造价风险;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社会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将会有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如何在造价管理中降低环境风险和提高可持续性。

结束语

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造价风险管理中,合理设置标底价、严格控制变更、加强成本预测和控制过程以及建立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等策略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整合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强调风险分担和合作、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发展,将为造价风险管理带来新的发展趋势。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造价风险,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完成。

参考文献

[1]王丽霞.工程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造价控制对策[J].房地产世界,2021(07):75-77.

[2]陈东明.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7(16):211+216.

[3]李建龙.浅谈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J].四川水泥,2016(07):193.

[4]黄身标.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J].福建建材,2016(06):113-115.

[5]穆秀英,吴新.施工招投标阶段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J].水力发电,2010,36(05):4-7.

[6]吴瑛,何辉.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风险及应对策略[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6(01):25-27.

 

作者简介

姓名: 覃晓飞出生年月:1986.11性别:女现职称:中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招投标


...


阅读全文